当前动态:三皇五帝说|尧舜禹——“禅让”背后的权力斗争
对于尧、舜、禹的“禅让”是否真实存在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资料图)
一派是大致以儒、墨两家的先圣为首的“禅让说”,一为法家的“篡夺说”。
固然各家受自己的政治思想而各执一词,但也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尧、舜、禹的“禅让”故事。
“禅让”与“篡夺”
“禅让”最早见于《尚书》,里面直接点明了尧对舜是禅让。
帝尧说:“舜,我和你说,三年来,我询问到你的政绩,考量了你所说的话,认为你可以取得功业。你登帝位吧。”
舜欲以德赞襄尧的禅让,于是不再推辞。正月吉日,在祖庙中举行摄行天子之政的大典。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尚书·舜典》
《尚书》中同样记载了舜对大禹的禅让。
正月初吉日的早晨,大禹在帝尧的祖庙承受舜的大命,像帝舜当初受命于尧时一样,率领百官行禅位大礼。
正月朔旦,(禹)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舜)之初。——《尚书·大禹谟》
《尚书》对“禅让”这一肯定态度,主要为儒家所吸收,儒家成为“天命禅让说”的主要倡言者。
《论语》中记载了尧禅让时,对舜的告诫。
尧说:“唉!舜啊!上天所定的帝王列位已经落到你身上了,要忠实地执行正确原则。如果四海百姓陷入穷困之中,上天赐你的禄位也就永远终结了。”
舜也以同样的话告诫禹。
尧曰: “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论语·尧曰》
墨家“尚贤”,因此比儒家更坚信“禅让”,《墨子》中有“尚贤禅让说”的相关表述:
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交给他政事,天下太平。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墨子·尚贤上》
法家是反对“禅让”说的,认为尧舜禹实为“篡夺”,《韩非子》载:
古代的所谓圣明君主,并不是父子兄弟依次传承王位,而是依靠在朝廷内组织党羽、在朝廷外勾结地方势力,威逼和杀害君主而谋求利益的。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这四个王就是以臣子身份杀害君主的,天下的人都称赞他们。体察四王的心情,他们有贪婪的野心。
“古之所谓圣君明王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因曰:舜逼尧,禹逼舜,……察四王之情,贪得人之意也。” ——《韩非子·说疑》
著名诗人李白曾在《远别离》中用“尧幽囚,舜野死”来表达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或云:尧幽囚,舜野死。……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李白《远别离》
尧幽囚
关于“尧幽囚”,见于战国时人所写的史书《古本竹书纪年》:
尧时末年,德行衰败。舜把尧囚禁在平阳,又阻止丹朱,使不能同其父见面。最终取代了尧的帝位。
“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偃(yǎn)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古本竹书纪年》
从《山海经·海内南经》称尧之子为“帝丹朱”,亦可证尧之子丹朱曾一度继父位为帝。
舜野死
《史记》载,舜死在了南巡的途中:
舜登上帝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苍梧的郊野去世。他被人们安葬在长江以南的九嶷山,也就是零陵。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史记·五帝本纪》
这里有几个谜团。
舜到晚年,本应安享天伦之乐,为何要去“南巡狩”?我们可以说,舜作为天子,需要四方巡狩。
但帝舜时期的统治范围在黄河流域,向南刚刚能够到达长江流域。
而苍梧之野九疑山已经到达了珠江流域,为什么舜巡狩要跑到这么南的地方?
广西苍梧,在古代可是瘴疠丛生之地。即便在唐宋时期,官员派往岭南地区,都视为发配,何况在舜禹时期?
其次,帝舜南巡狩,为何不带上自己心爱的妻子,娥皇女英?
以至于她们听说大舜过世之后,双双奔赴南方,泪洒湘江?
“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晋张华《博物志·史补》
关于尧、舜、禹“禅让”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各家众说纷纭,想来其背后另有一段血雨腥风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