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简讯:下沉、顺势和闭环|《管晏列传》(三)

《史记》原文


(资料图)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李:这段讲管仲面临的形势和他的施政方针。“区区之齐在海滨”,这是齐国的地缘形势:背靠大海,海的那边(也就是东边)没有敌人,只要专心对付西部就可以。比起中原的所谓“四战之地”,这是齐国的地缘优势

因为齐国在海滨,齐国就拥有鱼和海盐,这两样商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是齐国的经济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货积财”,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加强国防。在春秋和战国时期,齐国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比较富裕的。

“与俗同好恶”,连同下面的“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意思就是,老百姓想要的,就给他们;老百姓不愿意接受的,就尽量废除。我们可以说,这管仲的治国理念是足够“下沉”的,是顺应民意的,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唱高调,这就叫“论卑而易行”,政策发布出来,顺应民意,所以实行起来就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哗哗地就成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就是很多年前的一个辩论题目:温饱是讲道德的必要条件吗?管仲的回答显然是“是”。

除了满足温饱以外,还要“上服度”,统治阶级要用制度来限制;“六亲固”,父母、兄弟、妻子这样的家庭关系稳固、顺滑了,也可以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四维”,就是礼、义、廉、耻,这都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道德。我们可以看到,管仲的执政理念可以说是“保守”的:就是维护已有的社会秩序,在此基础上让大家生活有保障,过得好;与此同时,提高国家的军事竞争力。

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我们今天经常引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今天也时常感叹,一些穷困的人气节很高,不受嗟来之食。而一些富足的人,为富不仁,富裕起来之后只顾自己骄奢淫逸,利用自己的权势欺压弱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李:所以光发展经济是不够的,管仲也要讲“礼节”“荣辱”。我们看《论语》里这样一段: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贫而乐”,这就比紧绷着讲气节,还要好。富有的人呢,不光做到不仗势欺人,而且还“好礼”,有教养,热爱公益,这样就很理想了。

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我看来,要让社会保持活力,贫富差距也是必要的张力。

要是大家都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状态,贫富差距就不至于导致难以收拾的社会冲突;不然,社会是会崩盘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史记》原文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李:这里讲了管仲的几个具体操作。

“桓公实怒少姬”,这是齐桓公的家庭矛盾。“少姬”是蔡国人,回娘家了;于是齐国发兵攻打蔡国,管仲就顺势敲打一下蔡国背后的楚国,扬武扬威一下,让楚国服个软,起码名义上承认周王室是天下共主。

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山戎”,管仲就顺便让北方的燕国复兴中原文化,这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于柯之会”,这是《刺客列传》里的头一个故事。曹沫拿匕首劫持齐桓公,让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土地吐出来;事后,齐桓公不乐意守约,管仲就劝齐桓公守约,把土地还给鲁国,这样就为齐国树立起一个“讲信义”的国际形象,“诸侯由是归齐”。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管仲善于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具备大局观,这就是“贵轻重,慎权衡”。这样,可以把小事做成大事,坏事转化成好事;具体操作上,就是“顺势而为”:顺应已有的客观形势,整合已有的优势资源,做实事的同时把“故事”讲好,“人设”做足;而不是强行地拗造型,逆天地搞“大国崛起”。

想要得到什么,就得给出点什么,实现“多方共赢”。这就是“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有人说,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多亏了管仲。

和之后的苏秦、张仪这些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比起来,管仲似乎没有操纵过多少战争,争夺过多少土地。他是怎么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呢?

:说到这,我们可以参考最近读过的,张经纬老师写的书《诸子与诸国》。这书里提到,管仲的“强国方略”颇有儒家风格:减轻赋税,减少刑罚,并且避免在农忙时节大规模动用民力。但是这样一来,好像国家可以动用的资源就受限制了,那怎么能达成“富国强兵”的目标呢?

张经纬老师说,在那个时代,中原西部的国家有往东扩张的趋势,由于战乱就造成了大量“流民”,他们往东涌入齐国。这些外来人口,就为齐国带来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以说,齐国享受了流民向东迁徙的“人口红利”

而管仲是如何对待这波“人口红利”的呢?他做的,依然是上面说的“顺势而为”,尽快把这些充裕的人力资源组织、调动起来。他把齐国的人口按照“士农工商”分类,让他们各司其职。然后,从鱼和盐这类经济作物,获得商业税,供养军队,保卫国家。齐国的富裕、安定的环境,又能继续吸引外来人口入驻。这样就形成了“闭环”。

总体上说,齐国的“霸业”,是防御性的,而不是扩张性的。在管仲看来,战争会导致劳民伤财,是国家富强的大敌。所以,齐国不应该轻易打硬碰硬的全面战争,理想状态是靠军事力量的威慑形成强大的防守,取得不战而胜的效果。这是一个基本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齐国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运变化。

标签: 贫富差距 富国强兵 仓廪实而知礼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