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环球热文:你姓什么?你是谁的后人?揭秘中国姓氏的起源!

你知道,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吗?姓、氏、名、字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呢?中国人又是在何时取消了字,并以姓和名为主的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姓、氏是如何产生的?

实际上,姓最早是源自于原始的母系社会。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人们都是群居杂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十分混乱,所以经常会有近亲通婚的情况,而为了提高后代的质量,减少畸形儿产生的概率,有的人就提议用一个特定的符号来作为区分氏族的标志,给同一个氏族的孩子都打上同一个标签,这样就不会乱了。

另一方面,在母系氏族社会中,男人们基本没啥大用,孩子们只知其母却不知其父,所以后代自然是跟母亲姓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国古姓都带有一个女字旁或底的原因,比如说姬、姜、姒等。

此外,由于当时的姓还比较简单粗暴,基本都是就地取材,住在什么地方就叫什么,比如我们的先祖当年在姬水旁定居,所以大伙就决定,干脆以后就叫姬吧。

至于“姓”是怎么裂变出“氏”的,那就得进入到父系社会了。姓的发扬光大,让人们初步实现了优生优育,娃娃的智商也蹭蹭往上涨,种植业、制造业和养殖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渐渐的,有更多力气干活的男人掌握了主动权,人类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过渡,从那以后,孩儿们便开始跟着父亲姓。

而当时的“老板”为了表扬那些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男员工”,又创造出了“氏”。

在南宋《通志·氏族略》中有记载:“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为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则有名无氏。”。也就是说,在夏商周时期,氏是男性的专属,女子只能称姓。同时,只有贵族才有氏,平民有姓有名,但没有氏。

比如,在我们所熟知的西周71个诸侯国中,有40国是同姓的,另外还有31国是异姓。这其中,姜姓有吕氏、许氏、申氏等,而嬴姓有江氏、黄氏等。

有意思的是,先秦时称呼男子和女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女子称姓,一般有三种叫法,第一种是国籍加上姓,比如生于褒国,姓姒,就叫褒姒;第二种是按家中排名加上姓,比如家中排行老大(古时老大称为孟),姓姜,就叫孟姜;第三种是丈夫的氏加上姓,比如丈夫是赵氏,自己姓姬,就叫赵姬。

而男子称氏,通常是以封地(封地可为氏)加名,比如商鞅,商鞅是姬姓,公孙氏,名鞅,封地为商,所以他可以称作商鞅,公孙鞅等。

等到了秦朝时,原始的宗法分封制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氏也就没有了代表贵贱的意义,渐渐地和姓合用,都成为继承父系血缘的标志。实际上,中国如今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自周代时产生的氏。

总而言之,姓是最早出现的,氏是姓的分支,而姓是不变的,但氏可以变。就如明末“三大儒”(之一)顾炎武所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那么,既然姓氏在秦代合并了,现在我们所用的名和字又是怎么回事呢?

名、字是怎么产生的?

“名”又叫做“本名”,在夏朝以前就已经出现。名通常是孩子出生时,父母等长辈起的,相当于现在的小名。商朝之前,起名是件比较随意的事,比如在孩子出生那天,父亲出门看见一片云朵,突发奇想给孩儿取名叫“一片”,看见路边有坨狗便便,就叫“狗蛋”。

就连贵族皇子们也同样如此,比如商朝的皇帝有叫“武丁”的,有叫“小幸”的,齐桓公名叫“小白”,还有什么孔丘、韩非这种,非常简单粗暴。

不过,随着人口的暴增,这种简单的名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双字名开始流行起来,到了明清时期,双字起名也发展到了鼎盛。

又由于这些小名过于简单,且比较俗套,所以古人觉得在正式场合直呼其名有失风度,所以等到男孩二十岁举行成年礼时,会再取一个“字”,如果是女子,则是在十五岁笄礼的时候。字是对其人本名的一个补充和区分,以表其德,故称“表字”。“字”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名。

比如说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有美玉的意思,还有诸葛亮,字孔明,亮、明二者的意思很相近,但表达的意境就有所不同了。

总之,姓、氏、名、字这四个寻常东西是华夏儿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瑰宝,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有了清晰的时间线,也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本源。那么,你姓什么呢?你的名又有什么含义呢?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

标签: 人类社会 发扬光大 还有什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