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陆纳的“素业”——茶性俭
《晋书·陆纳传》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谢安要拜访陆纳,而陆纳没有为此做特别的准备。
陆纳哥哥的儿子陆俶又不敢问陆纳其中的原由,于是暗中作了周密的准备。
(资料图)
当天谢安到后,陆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于是陆俶迅速陈列盛馔,“珍羞毕具”。客人走后,陆纳却勃然大怒,对陆俶说:你既然不能为父叔增光添彩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还要“秽我素业?”
于是命家人把陆俶拖下去,打了四十大板。晋代文献记载对于茶果并没有新奇、不可思议的感觉。
由此可以推论在当时人们对于茶果已经司空见惯,茶宴也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经常举行。
陆纳、谢安均是名门望族出身,身任要职。以当时资历来看,陆纳有一些优势,但若以风流而论,陆纳不见得能与谢安抗衡。
基于谢安的个性,陆俶认为用茶宴款待谢安不适合。叔侄俩的分歧在于,陆纳是为了自我表现,而陆俶则更多地为客人着想。
谢安在童年时代,便得到风流名士桓彝的赞誉;青年时代又得到风流领袖王濛的器重;一直拒绝出仕,后来却出任掌握晋王朝命运的桓温的司马,并得到桓温的格外礼遇;之后又以忠诚勇敢,将齐名的王坦之比了下去,进而独占风流之鳌头。
再加上他成功地指挥了淝水之战,阻挡住了前秦铁骑的南下,并且趁势收复了洛阳等地。
在原来的虚名之外,增加了拯救晋室于危亡之中的政绩,最终取得了不亚于桓温的政治地位。
这样一位领袖人物,如果像桓温一样想主动标榜节约当然未尝不可,但是偏偏谢安不仅没有标榜节约的意识,反而醉心于贵族士人的奢侈。
尽管这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但他却仍然我行我素。
与寒族出身的桓温相比,谢安表现出比陆纳还要充分的土族贵族的雍容华贵。
桓温以茶宴表明俭约的价值观,陆纳视举行茶宴为他的“素业”的组成部分。“素业、谓朴素之业。”
《晋书·陆纳传》中有一个以鼓励饮茶著称的桓温、陆纳等饮酒的例子,既可以说明他们的自我约束,也印证上面所说的茶与酒的对立不在饮料本身。
陆纳与桓温过从甚密。桓温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当涂)时,以尚书吏部郎出任吴兴太守的陆纳,在赴任之前特地去拜访桓温。
陆纳问桓温:“您可以喝多少酒,吃多少肉?”桓温说:“年龄大了,三升就要醉了,白肉也只能吃十来块。你呢?”
陆纳说:“我向来不能饮酒,只能喝二升。肉也不足以自夸。”
后来陆纳送了桓温一份礼物,并对他说:“我要去遥远的地方了,想与您一醉方休,以表心意。”
同时在坐的有王坦之,习彝,桓温打开礼物一看,是一斗酒和一盘鹿肉,客人们愕然。陆纳徐徐说道:“上次您说可以饮三升酒,我只能二升。今天准备了一斗,多余的部分就算是为了斟饮之间的淋漓。”
桓温以及众宾客都为陆纳的“率素”而感动,于是命令厨房摆设精美饮馔,痛饮极欢而散。
无论是标榜桓温性俭、陆纳自诩素业的茶宴,还是被视为“率素”的酒宴,都有饮食以外的目的:即试图以个人节俭的行为准则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
在这里,茶性俭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精神形成共鸣,融合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