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世界实时:明朝政治制度虽有利于集中皇权却极易产生党争

明朝运行机制是内阁和内廷共同为皇帝办事,没有丞相,皇帝亲掌六部,内阁大学士是高级顾问,司礼监太监协助皇帝批红。这种制度的优缺点是很明显的。


【资料图】

优点:皇权集中,皇帝省心

废除了丞相,改用内阁大学士当高级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内阁大学士虽然貌似是宰相,但是没有宰相的实权,除非皇帝不想处理政务,或者皇帝太小的时候,内阁大学士才真正有权力。否则就只是高级顾问。没有相权的威胁,皇权集中,皇帝放心。而且还省心,因为内阁大学士有好几位,共同出谋划策,最后批奏折还有司礼监太监秉笔,盖印。皇帝听一听,然后动动嘴说怎么批就行,明朝皇帝最容易偷懒了。要想让国家正常运转,只要用好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两个人就行。

文渊阁

只要他俩忠心办事,那么就不会乱。内阁也只是提建议,票拟,没有批红和盖印,啥事也办不了。司礼监可以牵制内阁。而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就是再大,也都是皇帝给的,并且不能掌兵权,皇帝说换人就换人。所以明朝皇帝偷懒的很多。像世宗,神宗,熹宗,都是很会偷懒。但是国家也没有立刻崩盘,还是支撑了好多年,还取得了一些成就。所以说,明朝的这套机制已经挺完善了,专门就是为皇权服务的。

缺点:部阁之争,内阁内斗,宦官擅权

明朝的党争是非常严重的。首先说部阁之争。因为内阁大学士归根结底并不是宰相,六部是由皇帝亲掌的。一开始内阁大学士品阶不高,权力也基本没啥,真的只是顾问,提意见。但是在明仁宗之后,一些六部的尚书兼任内阁大学士入阁,不但参与决策,最终还负责执行,这无疑中抬高了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其实六部和内阁是有矛盾的,因为内阁是为皇帝服务,不直接掌管六部,而六部却受到内阁的制约,因为内阁票拟,皇帝同意了就还是要给六部执行内阁的建议。由此就引发了内阁和六部的不合。内阁名义上没实权,但是却参与高级决策。而六部尚书则未必对这个决策信服。他们在名义上还没有直接从属的关系。所以,关系不和也没办法。

夏言

而内阁内部,为了争夺首辅,斗争也是相当激烈。因为皇帝懒惰,越来越放权,内阁首辅地位则更不一样,基本上内阁首辅会主导政策的实行。所以当上首辅才算是宰相。内阁内部的争斗则会培养自己势力,拉帮结派,讨好皇帝。夏言与严嵩之争,严嵩与徐阶之争,徐阶与高拱之争。高拱与张居正之争,明朝内阁很难消停。内阁互相使绊子,意见不统一,当然对国家不利。

因为司礼监是代行皇权,从权力上讲比内阁首辅要大。一旦皇帝偷懒,不想批奏折,直接把权力给司礼监掌印和秉笔太监,这就导致后来为魏忠贤的专权。虽然宦官不会篡位,但是他们专权后就会结党营私,为自己谋利,安排自己人担任要职,如此一来会使得吏治腐败。

明朝的制度能完美运行的前提是皇帝勤政,只要皇帝老实批奏折,亲自盯着点,就没啥大事。但是明朝偷懒的皇帝太多了,权力下放,任他们自己玩。皇帝又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乐见其内阁争斗,这样不会一家独大。但是最终就导致了一方对另一方的打压,党争害了明朝。

标签: 内阁大学士 内阁首辅 高级顾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