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如果曹操听了贾诩的计谋,不打赤壁之战,曹操后面能否一统天下
曹操如果采取贾诩的建议,能够统一天下吗?
(相关资料图)
贾诩在赤壁之战之前,曾经有一次提议。
贾诩提议:曹操攻破袁氏、定荆州、声威赫赫、兵强如斯;若此时安抚荆州民众,民安,安居乐业,“江东便可不需劳民伤财,便可收买”。
换句话说,暂时不向东,而是要稳定荆州,巩固已有的区域,进行战略调整,稳定内乱,培养海军,最后才能夺取江东。
但曹操并没有接受,他急于发动赤壁之战,结果功亏一篑,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如果真的采用了贾诩的策略,会不会更快地统一?
赤壁之战之前的优势:声名远扬,军力雄厚
曹操收了刘琮后,局势对他非常有利。
刘备本来打算撤回江陵,在荆州继续进行反曹之战。
但是,在长坂坡战败之后,刘备却改道逃往长江南岸的范口(现在湖北鄂城东北部)。
江陵被曹军攻陷之后,荆南四郡在长江南部也归顺了曹操。
荆州除了江夏的一小部分以外,其余的地方都归顺了曹操。
刘表的所有兵马、粮草、物资,都被曹操完好无损地送到了他的手里!特别是刘表的水师投诚,更是令曹军的水军实力大涨。要知道,在此之前,刘表虽然屡次被孙策和周瑜击败,却始终能够抵挡江东大军,使得江东军多年来一直没有攻下一座城池。
而此时,外面的局势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种优势。
曹操在攻打荆州前,就以关中的兵马为要挟,让马腾一家去许都为人质,让马超留在关中。
西川刘璋慑于曹公的威严,在曹操攻打荆州的时候,也接到了曹操的征召,派出使节,向曹操行礼,并派出三百多名士兵和随从,为曹操效力。
甚至江东一带,像张昭这样的大族,也都是主动投诚,主动出击的,也就周瑜,鲁肃,程普这些军方的主战者。
很明显,曹操很快就把刘琮给镇压了,局势正在向着曹操倾斜。
赤壁之战的风险
不过,这其中的风险也不能忽略。
曹操从七月份开始整军,到九月,刘琮投降,打败刘备,前后仅三个月。
虽然战绩辉煌,但真正掌握在襄樊和江陵的手中,其他地方也仅仅是刘表部的臣服,并不是真正的掌控,局势还不稳定。
况且荆州因军威所迫,不得不降,除少数忠于臣服的顽固分子外,其余的百姓都不肯归顺。
而他麾下的这支百战百胜的队伍,却是遇到了巨大的麻烦。
一年以前,曹军还在北方和桓国交战,现在,他们已经向长江进发。
很明显,环境差别太大,水土不服,容易造成身体问题,而且,如果人数过多,很容易引起传染病,从而影响战斗力。
很明显,荆州的初步建立,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巩固;人心不稳,要用时间去抚慰;一支水土不服的部队,要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
曹操的一贯战略:根深蒂固+分裂
曹操在北方的战争中,曹操的军队也采取了和贾诩一样的战术。
在与吕布为抗兖州之战中,形势艰难,恰逢陶谦之死。
曹操急于进攻徐州,却被程昱阻止,最终采取了“深根固本”的战略,以缓兵之计。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一伙曾想过进攻江东,荆州,河北,但是在荀彧的提议下,曹操集团决定停止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用了半年的时间来稳固曹占区,打败了刘备,度过了粮食危机,这才一门心思地进攻河北。
曹操的作风,就是“深根固本”。
曹操集团在面对外敌的时候,一向都是先分化、瓦解,然后再逐个击破。
当刘备和吕布在徐州结盟的时候,曹操就挑拨离间,吕刘两人起了冲突,然后与刘备联手,对吕布发动了进攻。
曹操首次攻陷邺城,袁谭和袁尚两人放弃了意见,联合起来进行了一场战争。
曹操立即采纳了郭嘉的策略:“以力破巧,以力破巧”,暂避锋芒,待二袁相争之后,再发兵。
袁尚和袁熙向公孙康投降之后,曹操又接受了郭嘉的建议,没有继续进攻,而是返回了自己的军队。公孙康一回来,就将两颗袁的头颅献给了他。
以曹操的性格,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江东的。
以“旧楚之饶”为基础,稳定荆州,安治民心,“深根固本”。
而且,分化、瓦解的余地也很大。
江东很多人都是支持投降的,但因为孙权的反对,江东才会与刘抗曹结盟。
与此同时,周瑜这位江东的主要统帅,对刘备和刘琦,也不是完全的信任。
若是急攻,江东孙刘两党,各大势力会暂时放下分歧,齐心协力,但若不急着进攻,只会分化、瓦解,局势就会向曹操倾斜。
曹操的急进,使东吴的抗曹之心更加坚定
不过,曹操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了,他放弃了自己的战略,迫不及待地向东进军。
这一决定,使江东人民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诸葛亮和周瑜,就是从曹操的行动中,发现了一个漏洞,才能让孙权相信。
诸葛亮一连说了三个。
首先,刘备绝不会投降曹,这是为了激怒孙权,激发他不屈不挠的豪迈和反抗之心。
其他两个消息,都是曹操仓促出兵的错误。
第二条是说曹操连年征战,使他的部队筋疲力尽,“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不能冲破他的防御了。”
第三条是说曹操在荆州的地位不稳,根基不稳,不能持久战,一旦战败,就会退守北方,到时候孙权就是他的天下了。
接着,周瑜又列出了能与曹一战的理由。
周瑜除了在政治上大张旗鼓,说孙权有能力打败曹操之外,其他四个条件,都是针对曹操急迫用兵的弱点。
第一条:曹操尚未稳固后方,造成后方不稳,有后患;
第二条:曹操的水军尚未练成,荆州的水师也不一定会听他的话,以短兵相接;
第三条:曹操急于出征,不顾天气,致使寒冬腊月,马匹缺少饲料;
第四条:曹军不适应气候,会生病。
很明显,诸葛亮和周瑜之所以能够对付曹操,除了“政治正确”的高调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曹操发动的突然袭击。
可以说,曹操的进攻,让江东有机会打败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了
曹操迫不及待地发动了赤壁之战,结果一败涂地。
从那以后,曹操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首先,就是一支精锐的军队,被彻底摧毁了。
赤壁之役,曹军先败于赤壁,后败于乌林。
孙刘两家的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
曹军正值瘟疫之时,战力大减,荆州水师又是士气低落,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到了巴丘后,所有的船只都被逼着自焚。
这一仗,东吴人说周瑜烧了一艘大船,曹操说他烧了一艘大船,“周郎一人成名”,其实都是两艘大船都烧了。但不管怎么说,曹军的战船都是死伤惨重。
要想在长江和江东之间建立起一股强大的水军,这绝非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
其次,就是失去了地理优势。
赤壁之战之前,江陵已被曹军所占领,而长江以南四郡则归顺于此。
所以,东吴的臣民们,就把长江作为江东的根基,与曹操“共之”。
赤壁之战之后,曹仁虽然表现得很出色,也很顽强,但他最终还是离开了江陵。
同时,荆南四郡,曹操的势力,也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
如此一来,曹操在长江中游失去了所有的据点,也就只有仰天长叹。
最后,是快速改变的外部环境。
益州刘璋本来是偏向曹操的,但曹操从长江中游退去后,对刘璋的威胁就大打折扣了。
于是刘璋就成了孙权和刘备争霸的目标,最后刘备夺取了益州。
从一开始的一统,到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地僵持住了。
还有七十年,才能统一世界!
总之,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占据了上风。
曹操若接受了贾诩的建议,或许不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江东臣服”(江东人的不屈不挠),但也不会真正地让孙刘分裂(孙权和刘备的谋略、能力,都不是二袁和吕布所能比拟的)。
但是,曹操却是占据了上风。
依贾诩的战略,继续曹操一统天下的战略,曹操必然能在长江以南荆州站稳脚跟,而其它“中间势力”,也就不会再有威胁了。
因此,孙刘没有“鼎足而立”的根本条件。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需要七十年的时间,一统天下了。
可是,没有如果。
英雄辈出、热血沸腾的三国时期,依然在延续。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是文史兄弟,文不离史,史不离文,文史两兄弟。
创作不易,杜绝抄袭,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