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环球精选!春秋五霸中,最为正义的霸主,没有此人中华文明或已灭亡

谈及春秋战争,战国孟子将之定性为“春秋无义战”,根本原因在于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春秋时“礼崩乐坏”,诸多战争都是发自诸侯,即“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以儒家的标准去衡量,自然也就没有正义的战争了。

然而如果换一个标准,以中华民族的利益来看,春秋时期无疑存在不少正义战争,其中最为正义的当属齐桓公,春秋五霸的第一位,这是一位拯救华夏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大英雄,其所提出的口号后来还被近代日本借用。


(相关资料图)

2600年前,华夏文明危在旦夕

西周晚期,戎狄磨刀霍霍,多次入侵西周,还曾逼得周懿王迁都。百余年后,周幽王时,西周爆发内乱,在申侯等汉奸带路下,戎狄攻破镐京,灭亡了西周,杀死了周幽王、褒姒、姬伯服等。在此之后,周平王东迁洛阳,似乎戎狄问题已经平息,但其实戎狄入侵远未结束,给华夏诸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作为天下共主的西周,被戎狄灭亡后,诸侯人心惶惶。但还没等华夏诸侯缓过来,戎狄又掀起了新一轮入侵,而华夏诸侯也无力抵挡接下来的入侵:

位于河北平原代地和滹沱河流域的代国与中山国,就是狄戎在此期间建立,其中中山国被誉为“战国第八雄”;戎狄已经深入中原,位于河南安阳、鹤壁一带的卫国,其国君卫懿公被戎狄杀死,据说被吃的只剩下肝脏,卫国被攻破,只剩下5000人寄居在曹国苟延残喘;中原大国晋国四周都有戎狄势力,燕国惨遭戎狄入侵等等。

当时南方楚国不断北进,试图饮马黄河,北方戎狄不断南下,华夏文明在南北夹击之下危在旦夕,即将被蛮夷击穿,恰如《公羊传》记载的“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周室无力,齐桓公挺身而出

在此危机时刻,必须要有人挺身而出,组织华夏诸国齐心抗击戎狄,各自为战后果不堪设想。但当时东迁后的周王室,不仅威望大跌,而且实力衰弱,根本扛不起抗击戎狄的大旗。幸运的是,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挺身而出,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号召诸侯一起“攘夷”,向入侵的戎狄宣战,成为抗击戎狄的中流砥柱,保住了多个诸侯国,比如以下三件事:

首先,山戎大规模入侵燕国,燕庄公节节败退,不得已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组织兵马向山戎大举反攻,最终不仅打败山戎,还灭掉了孤竹、令支,保全了燕国。

其次,戎狄大规模入侵刑国,齐桓公组织齐、宋、曹三国救援刑国。戎狄退兵之后,考虑到刑国距离齐国太远,距离戎狄太近,于是齐桓公就帮助刑国搬迁到了夷仪(今聊城西南)。

第三,戎狄又一次入侵卫国,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灭、卫君已死,需要重建国家,于是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如果按照儒家的标准,没有周王室的号召就不能出战,出战就是“不义”之战,那么当时很多诸侯们只能等死,等着被戎狄各个击破。但如果站在华夏文明角度,齐桓公所进行的不少战争,无疑都是正义之战,所以孔子才会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也就是说,没有齐桓公和管仲,华夏文明恐怕会就此灭亡了。

另外,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后来被近代日本使用,日本倒幕派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由此开启了明治维新改革。

五霸之中,齐桓公最为“正义”

面对戎狄入侵,诸侯的反击其实早已开始,但却是自发行为,没能像齐桓公这样。更重要的是,大诸侯或许还可以抵挡戎狄入侵,但中小诸侯却无力抵挡,甚至因为戎狄入侵,引发大诸侯趁机吞并中小诸侯,比如晋献公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当时的晋国、秦国,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打击戎狄,甚至只是将戎狄驱逐到其他地方,祸害了其他国家,有些“以邻为壑”的味道,即将戎狄往其他地方赶,只要不祸害自己就行。比如,陆浑戎原本在西部地区,但公元前638年被秦国赶到洛阳,当时洛阳是周天子所在,秦人为何将陆浑戎赶到洛阳?

至于后来的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等春秋霸主,更多的是争名夺利,他们发动的战争无论怎么看都谈不上正义与否。

因此,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号召并组织诸侯打击戎狄,无疑是最为正义的一个,也是外战第一的霸主。同时,正是因为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号召,形成全民喊打戎狄,才助推诸国彻底解决戎狄问题。

总而言之,如果从儒家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春秋无义战,但如果从华夏角度来说,春秋其实还是有很多正义之战,除了齐桓公之外,还有郑庄公等抗击异族。

更重要的是,站在什么角度看待春秋战争,就能得出正不正义的不同结论,这对于认清当今世界战争的性质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等

标签: 尊王攘夷 华夏文明 春秋五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