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世界热资讯!楹联故事:恢复兴建的邵伯巡检司衙门联(扬州江都邵伯镇)

在历史文化名镇邵伯,除了几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如运河明清故道,大马头,铁牛等景点外,还有一个好的去处,那就是于2005年恢复兴建的廉政法治教育基地-邵伯巡检司衙门。

当你一走进邵伯巡检司,便会看到在衙门两侧呈八字形敞开的墙壁上,分别嵌有异常醒目的“勤”,“廉”两个砖雕的大字。而在衙门正门两旁,则书有一副长联:

“大运河畔,千帆浪里察奸辨伪保百业


(资料图)

甘棠树下,三尺案头殚精竭虑护民生”

这副楹联,既简明扼要地点明了衙门周边的自然环境,又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设置巡检司的初衷与职责。

邵伯镇,地处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上,来往官员客商繁杂,素有南北舟车孔道之称。早在明洪武元年(1368)就根据朱元璋“设巡检司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的旨意,在大码头附近甘棠庙旧址设立了巡检司,负责周边二十四坊八铺稽查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等司法行政事务,直至民国元年(1911)被废。历时544年。为了防止官员贪腐,从雍正十年(1732)至宣统元年(1909)近200年的时间里,凡出任巡检司的44位官员,全部实行异地任职,无一扬州本土人士。

邵怕巡检司为三进三院。入巡检司大门,过礼法院,便来到循吏堂。在循吏堂大门的抱柱上又悬挂一副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副异常口语化的楹联,为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河南内乡为官时的自撰联。他道出一个极为平常而又极易被人忽视的常识:为官者来自百姓,为官后,百姓乃自己的衣食父母,所以,应该不计个人荣辱得失,运用手中的权力,尽心尽力为百姓办事,担当起治理一方职责。

经循吏堂,过留忆苑,来到启明堂下,又是一副楹联映入眼帘:

“聚天下民心,扶正黜邪,万卷华章书法治;

融龙城风韵,飞红舞碧,九州春色证人和。”

这是楹联大师刘松山先生的一件获奖作品。它指出:为官者,只有凝聚民心,加强法治,扶正压邪,才能造就天时,地利,人和的生态氛围与飞红舞碧的业绩来!

邵伯巡检司融展示,宣传,体验于一体,陈列的内容异常丰富。除了介绍古代法治的演变史,巡检司的设立与沿革的实物与图片外,还介绍了巡检司人物的事迹与江都,邵伯历史上名人的廉洁故事。现在,这里已经成了运河文化的展示点,法治文化的传承点与清廉文化的宣教点。(朱毓麒)

标签: 扶正黜邪 言简意赅 打击走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