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天天讯息:让年味回归,春节该不该禁放烟花爆竹?古代其实也有“禁燃令”

临近春节,加上我国防疫政策调整,很多网友纷纷呼吁:今年能否稍微松一松,让大家能在过年期间痛痛快快地燃放烟花爆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从目前来看,多地政府没有对“禁燃令”进行松绑。

也就是说,今年春节还是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各省市不能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然而,烟花爆竹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那在封建历史上,古人也能随时随地的燃放烟花爆竹吗?

鞭炮,又称“爆竹”“爆仗”,燃放爆竹在我国的历史相当悠久。民俗学家认为,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活动。“爆祭”,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

《诗经·小雅·庭燎》中有“庭燎晰晰”这样的诗句。

“庭燎”,是古人将竹子、草或麻秆,捆绑在一起燃放,使夜晚亮如白昼,有照明与驱邪的作用。即为我国燃放爆竹的雏形,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荆楚岁时记》也有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由此可见,古代爆竹还是除夕报时的标志。

据说,爆竹最初是作为辟妖而出现的,在屈原的家乡楚国的深山里,有一种使人得寒热病的山臊恶鬼经常出没。

为驱妖避害,楚人便用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目的是“辟山臊恶鬼”。

唐诗中说道:“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到了发明火药以后的宋朝,开始有卷纸包裹火药的“爆竹”。

南宋周密著的《武林旧事·除夕》中记载:“岁除爆竹,内藏药线,一发百余响不绝。”

宋代已普遍使用纸裹火药制成的鞭炮和“起火”,并推广到各种喜庆场合。到了清代,更是逐渐出现了焰火花炮。

至于烟花,和爆竹又不一样了。

烟花又名礼花,在我国已有久远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杨广就对烟花有过“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的描述。

到了宋朝,燃放烟火已具相当规模。每逢元宵佳节,达官巨贾竞放烟花,直到更残漏尽。

辛弃疾曾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便是对烟花生动而又形象的写照。

时至今日,烟花爆竹的花色品种达六百余种,已有声、光、烟、色、造型等综合效果的产品。

现在的爆竹里面装的是黑色火药,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钾、硫磺,大炭。它与明火接触瞬间能膨胀数千倍,包卷着的纸壳受不了强大的气体压力而产生爆炸。

如果在火药里加上不同的金属粉末,就成了能放出各种颜色的烟花。因此,燃放爆竹、烟花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

简单介绍完了烟花爆竹的发展历史,再来和大家聊聊,封建朝代的古人们是否可以随时随地燃放烟花。

答案是否定的!明清二朝,包括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已经出台了类似于今天的“禁燃令”。

年年过春节,岁岁放爆竹。明清时期的古人们开始往烟花爆竹里加大火药剂量,目的是追求更加绚丽多彩的图案和震耳欲聋的响声。

因此,明清流行的“焰花炮”威力巨大,加上古人没有成套的生产设备,仅靠手工卷制烟花爆竹,一旦出现意外,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譬如,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在刚刚建成的午门城楼上观赏大型烟花“鳌山灯”。

突然,“鳌山灯”燃放时刮来一阵大风,致使午门城楼被引燃,烧死很多人。幸亏永乐大帝身手矫健,这才躲过一劫。

嘉靖四十年(1561年),嘉靖皇帝在寝殿的貂皮帐中燃放烟花取乐,不料将帐幕引燃,大火蔓延使整座宫殿被烧毁。

因为烟花爆竹燃放而导致的两场较大规模的火灾事故,令明朝统治者忧心忡忡,于是下达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旨令。

当然,明朝时期的“禁燃令”没有涉及全国,只是在紫禁城周围附近不能出现明火。

大清问鼎中原后,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将燃放烟花的场所移至皇城之外,康熙年间移至畅春园。

雍正年间,浙江宁波曾有过地方官为防止火灾而“禁元宵花爆”。

然而,封建时期上行下效、阳奉阴违的现象比比皆是。朝廷虽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地方官员实际却很难把这项规定贯彻到基层。

后来到了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江苏按察使裕谦提出对烟花爆竹的种类加以区分管理,禁止燃放那些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花炮,效果同样微乎其微。

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帝溥仪正式退位,中华民国取代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民国初期,地方治安混乱,许多盗匪常常在冬夏两季频繁活动,尤其在年关时肆意抢劫杀人。

因为枪声与燃放烟花爆竹声相混,导致警方分辨不清,容易发生意外。1913年前后,奉天省政府下令:禁止辖区内居民燃放烟花鞭炮,倘若违反禁令,一经查处必将严惩不贷。

1915年9月,奉天政府开始禁止售卖制造鞭炮。这一禁令导致许多以鞭炮为业人员苦不堪言,他们纷纷联名上书政府延缓“禁燃令”。

对于商户的请求,奉天政府没有因此改变命令,再一次重申:若想根治匪患,就必须禁止燃放鞭炮。

就这样到了1938年,由奉天省官方经营的各县硝磺局上书省民政局,以匪患已被根除为理由,希望能废除“禁燃令”。

考虑到相关利益,奉天省将“禁燃令”改为了“限放令”。

除此之外,1932年1月,热河省政府民政厅号召全省民众:以大难为己,在本年春节禁止燃放烟花鞭炮,以示哀悼(九一八事变),得到热河省民众的支持。

总而言之,明清两个朝代,包括中华民国时期的政府曾出台过类似于“禁燃令”的相关规定。

不是像部分网友说的那样,“禁燃令”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这点大家一定要清楚。

依我之见,放不放应是“双刃剑”。不放觉得传统节日气氛没有了,将来没有人记得了。

但不可否认,放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被炸伤的,大人小孩都有。如果不小心还会发生大的小的火灾,安全隐患确实存在,还会影响空气的质量。

其实,禁放不是不让放,而是一些重要地方周边不让放。但是,如何营造节日氛围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爆竹声中一岁除——古代春节风俗趣谈,作者秦永洲,春秋 2001年01期

[2]“禁燃令”出台: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作者陈颖婷,上海法治报 2017年01月11日

标签: 中华民国 烟花鞭炮 烟花爆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