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从历代楚王看楚国的“兴”与“亡”
春秋战国时期,有二个国家理论上是被”排弃“在诸夏文化之外的,那就是楚国与越国。其它诸侯国,如齐国,源头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燕国——召公爽;吴国——其开创者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至于秦国,虽说其先祖不是开国元勋,但周东王东迁,秦国先祖是派兵护送的,立下大功,被封为”公“,从此理论上进入”诸夏文化圈“。
屈原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资料图)
而不被”国际社会“所接纳的楚、越二国,便被他们认定为”蛮夷之国“。越国是大禹直系后裔中的一支;楚国自称帝颛顼高阳之后,也就是黄帝之孙。
因而看待楚国不能简单地将他视为周王朝之下的一个诸侯国,更何况楚国自己也不承认周天子(虽然心向往诸夏文化)。
楚国初创时期
楚作为诸侯国国号最早应出现于西周时期,《史记》记载,在周成王时期“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不是说封熊绎到楚地,而是熊绎本就是楚地部落的首领。
历史上楚国第一个称王的人名熊渠,此时还处在西周时期。熊渠上承历代先祖的遗志,开疆扩土,消灭了不少部落,实力大有长进。但面对周王东征西讨,还得按下野心,自动去除王号。
熊渠说过一句话——“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实力大损,对于不听话的小国,还可武力讨伐,但对于实力强劲的大国,则显得力不从心了。
春秋时期,楚武王熊通(此时还未称王)向周王室进贡,请求尊楚——也就是想加入“诸夏文化圈”,但被周王室拒绝。能通一气之下宣称“王不加位,我自尊耳”,自立为武王。
此时的楚国已经完全将江汉之地据为己有,开始向北发展。楚武王第一个目标是处在汉水北边的申国,申国是周王室立的诸侯国,对申的攻击标志着与整个“诸夏文化圈”开战。
然而楚武王失败了,挑战遇挫的熊通,深刻认识到楚国的国力目前不能与周进行直接的对抗,于是他将进攻的方向改为江汉之间的南方民族部落政权。
一段时间之后,楚武王再次重来,这次的目标是曾国,喊的口号——欲以观中国之政。这句话也是楚国从诞生到灭亡,至死未变的政治路线。
另外楚武王的这个“武”字是他自己定的,其真实的意图是学习周武王,开创楚国,开始挑战周王室所代表的秩序。
霸主时期
楚国势力真正进入中原争霸,还是在楚成王时期。
楚成王十六年,齐桓公带着诸侯联军阻挡楚军北进,先攻陷楚国附属国——蔡国,再直面楚军,双方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只得定下盟约——朝贡周天子,尔后撤兵。
之后宋襄公欲学齐桓公会盟,再次打击楚国,却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被俘,不久放还。
楚成王四十年,楚将子玉与晋文公爆发城濮之战,楚军战败,楚国北进策略再一次失败。
楚成王后期,因选接班人不慎,被儿子商臣逼杀。
成王临死之前,楚成王请求吃了熊掌以后再死,商臣不许,成王只得上吊自杀。因为做熊掌十分消耗时间,成王此举是在等救援,商臣显然不上当。
在谥号中,“安民立政曰成”,楚成王在执政以来,凭借着自身与大臣的努力,在与齐、宋争霸中脱颖而出,成为春秋时期的真正霸主。
真正使楚国势力进入中原的是楚庄王。
庄王继位初期,国内政局不稳,外有晋国不断挑衅,庄王选择与上任楚王一样,当一个“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的王二代。三年之后,楚国发生饥荒,楚庄子顺势而起,整治内政,自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再续先王北略称霸之业。
庄王八年,他借尊王攘夷的名号攻伐陆浑之戎,进而陈兵伊水流域的周王室。楚庄王问鼎小大轻重,言外之意就是在挑战周王室的天子权威。周天子的使者王孙满很巧妙地回应了庄王的挑衅:“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庄王观兵周疆、问鼎中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南国之楚,已深入中原,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
楚庄王问鼎之后意识到楚国的某些做法并不受“诸夏文化圈”的认可,如灭国也灭其宗。
比如楚庄王率军攻郑国,郑襄公肉袒谢罪求和,楚国重臣皆认为应该灭了郑国。楚庄王却不然,说“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命楚军后撤三十里,同意求和。然后郑国会盟,遣子入质楚国。对于陈国也如此,甚至连孔子都赞道;“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楚庄王时期,楚在与晋的争霸中取得了邲之战的胜利,使得楚国的霸业达到顶峰,“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可谓是“天下之势尽在楚矣。”
春秋后期
春秋后期,各国内部势力以相互争斗为主要特点。楚国这时引来几个不称职的王——楚灵王与楚平王。
“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说得正是楚灵王,楚灵王除了好美女,还喜欢巫术,对内对外也不关心。
楚平王继位后,前期确实是稳定住了政局,可后期就再飘了,大建宫室,劳罢死转,忘寝与食。在平王二年时,将为太子建所娶之女收为己有,并逼得太子建远遁宋国,又杀了太子建之师伍奢及其子伍尚,次子伍员外逃,伍员即伍子胥。
其后,伍子胥辅佐吴王攻破楚国都城,伍子胥掘平王墓,鞭笞平王尸。
战国前中期
战国初期,晋国一分为三,楚国压力大减。但三晋在经过各自己的变法之后,实力上更是比原来的晋国强不少,尤其是魏国。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西取秦西河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任用吴起为将,采取武卒制。
在国外形势严峻、楚国内部又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楚悼王熊疑继位。
楚悼王前期尝试过对三晋发起进攻,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在多次用兵失败之后,楚悼王开始谋求富国强兵之术,正好遇到了去魏奔楚的吴起,开始了改革。
吴起的变法使得楚国又强盛起来,“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但不幸的是楚悼王突然病逝,使吴起变法失去政治依靠,吴起被旧贵族所杀害。
悼王之后,肃王继位。因为楚国诸豪族在杀吴起时,吴起跑进了楚悼王的尸身上,诸豪族乱箭齐发,杀了吴起的同时,也将箭射进了楚王的尸体上。肃王利用这一点,将作乱的权贵诛戮殆尽,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算是尽可能地延续了变法。
战国后期
楚国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休养生息,到楚怀王即位时,国势达到顶峰,与先后崛起的齐秦并列为三大强国,楚国成了当时诸侯中最大的国家,也是当时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
公元前328年,楚威王去世,熊槐继位,史称“楚怀王”。
在楚怀王执政时期,一味地宠信独断专权的司马昭阳,司马昭阳在外带兵擅作主张,进退完全自主,丝毫不请示怀王。怀王竟也不怀疑,还升他做令尹。
并且楚怀王还无法分辨忠奸,发配屈原,对于奔楚的魏相惠施,禁锢在齐有所作为而且已来楚的田忌也丝毫不用。
但对于秦国与张仪却异常的好,多次受骗于张仪,以六里换六百里,被天下人取笑。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然后被秦王俘虏,身死异国。
楚怀王时期,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众多对怀王的评价,多认为他是一个昏君,重用奸佞之人,对忠心耿耿之人却弃置不顾,不断地听信小人谗言,将先王艰辛扩建的版图不断地丢失。
楚国的灭亡
自楚怀王之后,楚国基本处在一败再败的境地。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伐楚国国都——郢都,烧毁先王墓夷陵。二十二年,秦再次攻陷拔楚巫、黔中郡,顷襄王无力抵挡只能迁都于陈。
楚考烈王继位后,重用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以求挽救楚国危亡的政局。但是春申君对强盛楚国并不感兴趣,对扩张自己的权势,倒是异常热心。
楚考烈王中后期,楚国春申君的权势已超出楚王的掌控——“君相楚国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
楚考烈王去世之后,春申君很快也被杀害,楚国进一步滑向灭亡的深渊。
公元前223年,王翦统秦师六十万击败项燕,楚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