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第一忠臣,强权前的不屈发声
明朝是一个特务横行的时代。
(相关资料图)
最有名的两个机构,就是锦衣卫和东厂了。
电影《新龙门客栈》里,东厂的公公带着锦衣卫的兵,追杀忠良之后,连小孩子都要杀绝。
但是在电影《绣春刀》当中,张震扮演的锦衣卫沈炼,就是一个心思国家,疼爱女朋友和小姨子,跟谁拜把子谁就会惨遭不幸的倒霉蛋。
沈炼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锦衣卫当中排名第一的忠良。
冯梦龙《喻世明言》里有一篇《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写的就是沈炼父子的故事。
冯梦龙明朝人写明朝忠臣,是记录本朝历史,这一篇在《喻世明言》这本书里做底,说明冯老先生的用意:他再怎么去写神鬼妖狐或者风月脂粉,最终还要回到忠良二字上。
开拆。
酒桌上的锦衣卫
沈炼出生在正德年间,是浙江绍兴人,有个别号叫青霞,这个人从小爱慕诸葛孔明,尤其喜欢前后《出师表》,一心憋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沈炼31岁那年中了进士,做了三任知县,官声都不错,三任知县是九年,三任之后,这官如果不花钱运动,那就很难提升了,但是他的考核又不错,于是朝廷里就给他安排了一个“锦衣卫经历”的职务。
经历,是掌管文书的工作,五品到八品不等。
锦衣卫是军职,有编的锦衣卫,一般是两种来源:
一种锦衣卫的儿子和孙子。
比如《绣春刀》里的大哥卢剑星,他爸爸就是锦衣卫,他一直想世袭爸爸的官职。
还有一种是功臣子弟。
照顾功臣子弟,给这些人安排一个锦衣卫工作。
这两种来源使得锦衣卫里拿钱的人是多的,会干活儿的人是少的,所以有的时候也会安排一些文武官员进锦衣卫工作。
沈炼就是这么被塞进锦衣卫的,一个好好的七品知县大老爷,应该升主事、知府、御史一路走上去,塞进锦衣卫,对进士出身来说,就是妥妥的降职。
这个时候的内阁首辅不是别人,正是严嵩,内阁里还有一个人,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大家称之为“大丞相”“小丞相”。
《大明王朝1566》里的小阁老
父子俩都在内阁做大学士,溜须拍马的人称之为虎父无犬子,或者一门公侯,但是我们都明白,这对国家不是什么好事。
这一天严世蕃举办宴会,锦衣卫出人服务,用今天官场的话说:“保障一下。”
一来是负责安全保卫,防备刺客,把喝醉的要员们送回家,别在哪里折断了脖子;二也有监督的作用,防备着他们喝了点酒就瞎说八道。
严世蕃酒品不好,正好有个马给事,天生不喝酒,严世蕃揪着他的耳朵大碗硬灌,把马给事放倒在地,不省人事,严世蕃和他的党羽们呵呵大笑,觉得很有趣。
沈炼看不下去了,拿起一个大酒碗,“马给事不能回敬老先生您了,我替他,您把这碗,也得干了。”
”世蕃愕然,方欲举手推辞,只见沈炼声色俱厉道:“此杯别人吃得,你也吃得。别人怕着你,我沈炼不怕你!”
沈炼揪住严世蕃的耳朵,吨吨吨灌了他一大碗,然后也是拍手大笑。官员们个个面如土色,严世蕃借口酒醉,赶紧溜了,沈炼坐在椅子上说:
“汉贼不两立!汉贼不两立!”
这是拿严嵩和严世蕃比曹操和曹丕了。
流放远方的英雄
清晨,沈炼酒醒,知道严世蕃不会放过自己,索性自己先下手为强,写奏折请皇上诛严氏父子。
圣旨下道:“沈炼谤讪大臣,沽名钓誉,着锦衣卫重打一百,发去口外为民。”
我们经常听说,皇上是好的,就是被奸臣给蒙蔽了。
想啥呢。
皇上就是用奸臣的人,他怎么可能是好的?严嵩善于写云山雾罩的青词,也就是祭天的那种文章,嘉靖就非常宠他。
严世蕃拿到了圣旨,就跟锦衣卫的老大陆炳说,要把沈炼廷杖活活打死。
陆炳这个人,被列入明朝的《佞臣传》,帮着皇帝做了不少坏事,不过这个人又有一个好处,就是敬重读书人,经常帮着倒霉蛋大臣开脱。
沈炼是陆炳的下属,陆炳还很敬重他,而且严世蕃要把手伸到锦衣卫这里,陆炳当然护着自己人——锦衣卫永远只忠于皇帝,而不是什么“大丞相”“小丞相”,嘉靖只是不爱管事,他想管事的时候,要谁死谁就得死,陆炳是清楚的。
陆炳安排手下轻打了沈炼,把他发出了京城,到保安州。
保安就是新保安镇,平津战役的时候在这里打过仗,在今天河北张家口的怀来县,当时是荒凉苦寒之地,动不动就有蒙古人过来劫掠一番,浙江人到这里,日子必然难熬。
沈炼站在保安街头,天已经擦黑了,阴雨连绵,想要租间房子住下都不知道去哪。这时候有个当地人见他仪表非俗,上前问候。
“我姓沈,从京师来。”沈炼说。
“有个沈经历,上折子要杀严嵩的,您认识么?”这位当地人问。
“就是我。”沈炼说。
这位本地人叫贾石,曾经是一名世袭的千户,后来辞官不做,但关心朝政,听沈炼讲了他对抗严嵩的事情之后,就把自己家的房子让给了沈炼家,对他们家百般照顾,沈炼和贾石结为兄弟,又让儿子拜贾石为义叔。
保安州的老少爷们,听说沈炼来到本地,都来拜见这位朝中的英雄。
奇怪,大明的百姓这么热衷于政治吗?
沈炼当得起这份尊重和爱戴。
有一年蒙古人劫掠到了北京城外,陆炳急着要关城门,但是城外还有许多逃难的百姓,这个时候,沈炼对陆炳说:“如果关门,就把百万百姓送给敌人了!”
沈炼的坚持之下,陆炳没有急着关门,收容了许多落难的百姓,这些人倘若落到蒙古人手里,那必然是变成奴隶或者惨遭杀害。
保安州是对抗蒙古的前线,当地的百姓佩服沈炼这样的英雄豪杰,特别正常。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其实还有一句话更值得信赖,叫做人心都是肉长的。
沈炼在保安接待了好多认识的不认识的老乡、士人,他有个特长,会说书。
沈炼讲的忠良故事,大家都爱听。
沈炼不光听,还会练,他善弓箭,带着一帮当地人一起练,这跟李广当年被罢官之后,在右北平射猎差不多。
三个靶子,第一个写着唐奸相李林甫,第二个写着宋奸相秦桧,第三个,写着明奸相严嵩。
他喊一声:“严贼看箭!”就一箭射在严嵩的稻草人上,群众兴高采烈地叫好,这消息可就传回北京去了。
世间只有权势之家,报新闻的极多。早有人将此事报知严嵩父子。
严嵩安排了自己的干儿子杨顺去担任宣大总督,想办法对付沈炼。
为民而起的沈青霞
宣大总督,管宣化、大同,是蒙古和后来的满清入侵的一条传统路线,杨顺虽然是个进士,但丝毫不懂兵法,俺答汗入侵,他就老实蹲在据点里认怂,等到蒙古人跑了,就带着官兵出来,他把躲避蒙古人的难民抓过来,剃成蒙古人发型,一刀砍死,然后割了首级去报功。
沈炼写信给杨顺,斥责他的恶行:
你一个人的功名官位事极小,百姓的性命事极大。
你杀老百姓冒功,于心何忍!老百姓遇到境外势力,无非是被夺走财产,遇到自家的官兵,却要被砍下人头,你这将帅,不是比境外势力还要恶毒吗?
沈炼太耿直了,他说了一个真相。
杀良冒功会让政权丧失合法性的。
就是有杨顺这样杀良冒功的狗官,后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逃出关去,成为母国的敌人。
遗憾的是,杨顺根本不在乎大明,也不在乎百姓。他自己恶毒至极,但你要敢说他恶毒,他就对你却恨之入骨。
杨顺篡改了沈炼写的几首斥责自己的诗,改成了要向严嵩父子报仇的内容,而且跟严嵩说:
“沈炼组织了一支队伍,都是弓手和剑客,准备跟您复仇呢!”
严世蕃看了,就让杨顺动手害死沈炼,如果他能做到,就保举他做侯爵或者伯爵。
偏巧这个时候,杨顺抓住了两个白莲教徒。
白莲教信无生老母,是一种秘密会社,在历朝历代都是反贼。杨顺把沈炼攀扯进白莲教案当中,就定了死刑,杨顺怕夜长梦多,在监狱中就把沈炼偷偷毒死了。
贾石散尽家财,尽力营救沈炼,没有做到,只收买差人,换出了沈炼的尸体(沈炼的尸体就没有被斩首),他自己也被迫逃亡河南。
严世蕃看了杨顺的成果,就把杨顺的儿子封为锦衣卫指挥使,但没有给他任何爵位。
严世蕃没有太拿沈炼当回事,也就没有兑现诺言,但是杨顺认为,这是自己没有杀掉沈炼的儿子,所以严世蕃不满意。
他开始迫害沈炼身边的两个儿子,沈衮和沈褒都被杨顺抓住,打死在了杖下。怀抱着的小儿子沈袠,被发往云州边远地区居住。
沈炼在浙江老家还有一个大儿子沈襄。
沈襄号小霞,在当地是个有名的秀才,在老家读书,没有随着父亲到北京居住,杨顺为了斩草除根,又派出两个差人张千、李万,去绍兴捉拿沈襄。
让心腹人嘱托这俩人,在路上就结果了沈襄。
十年囚禁之苦
沈襄有一妻一妾,妻子孟氏没有孩子,又娶了一个小妾,叫闻淑女,刚刚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孟氏见丈夫被绍兴府抓走,要押往保安,哭了出来。
闻氏想了想,就跟大娘子孟氏说,要跟丈夫一起去北方打官司。
“夫君走路,我可以陪伴;去坐牢,我也可以送饭。”
闻氏是个孕妇。这主意可谓相当不靠谱了。
孟氏居然答应了,因为她知道闻氏有智谋。
一个罪犯、一个孕妇,两个差役,这个奇特的组合就这么出发了。
路上照顾丈夫、起居饮食,都是闻氏在操心,开始两个差役还算客气,走到徐州地段,就开始不客气起来,时不时这俩人还要交头接耳。
沈襄看见俩人的包袱里有一口倭刀,看着很快,十之八九是砍人头用的。再往前会有许多荒凉的地段,适合抛尸——他知道必须得跑了。
前面就是济宁府,这里有一个沈炼的老朋友冯主事,沈襄跟闻氏说,他要去投奔冯老先生,但是担心闻氏会对付不了这俩差人,闻氏要他安心,自己绝对不会做沈襄的软肋。
上路之后,沈襄告诉张千李万,说济宁有个冯主事当年欠他爸爸二百两银子,他打算过去要回来这笔钱,在路上花用。
李万对济宁很熟,知道确实有冯主事,加上财迷,就动了心,他押着沈襄去冯主事家里要钱,而张千在客店里看着闻氏,料想沈襄也不敢扔下媳妇跑了。
路上李万上厕所,沈襄一路冲进了冯主事家,大哭起来。
冯主事家里有丧事,辞官丁忧,正好在厅上坐着,看见沈襄,知道他落了难,赶紧让他捞干的说。
沈襄说了家里的不幸,又提到公差就在身后,冯主事赶紧把他带进了地道。
老北京怎么说?
“嘿!那是真地道!”
地道从一个暗门下去,走一段再爬上来,这是一个高墙围起来的小院子,从外面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间院子。
“藏在这里,外面我去应付。”冯主事说。
李万见没了沈襄的影子,追到冯主事家,就问门子:“有一位穿白衣的官人进去了吗?”
“正在跟老爷说话。”门子说。
李万放了心。
等了好久,真的有一位白衣官人从大门里出来,但根本就不是沈襄。
李万慌了,人呢?赶紧找老门子要人,说沈襄沈小霞,是他押解的钦犯。
老门子当场啐了李万一脸:
“什么钦犯?你讹人是吧,你的犯人跑了,你来讹我们?没这个道理!”
李万要往人家官宦人家硬闯,又害怕被人揪住暴揍。
张千跑来找他,才发现丢了犯人,俩人吵了一场,李万又在冯家门口蹲了一夜。第二天张千和李万闯进门去见冯主事,被他家的家奴一阵乱棍打了出去。
俩人觉得应该回去欺负一下闻氏,就回去要问沈襄的下落,没想到闻氏大哭起来,求店主人给她报官,说两个公差谋杀了自己的丈夫,准备奸骗拐卖自己。一会儿店门口就围了四五十人。
老百姓怕官差。
但他们怕的是本地的官差。
这保安州的官差在济宁府,那就差了行市了,大家一起嚷叫起来,陪着闻氏去报官,闻氏击打堂鼓。
当地的贺知州听说这里有冯主事的事情,就赶紧去拜会冯主事。
冯主事说:“你别说!吓死我了,沈襄是朝廷钦犯,我怎么敢留他?他还是严家的仇人,我怎么敢惹严相爷?”
冯主事连个名字都没有,就配个犀牛皮冯淬帆的图吧
知州听了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没证据也不能搜冯家,就回到衙门,把张千李万严刑拷打,还上了夹棍。
这俩人真的还没来得及杀人,所以没法招,只好求饶,让老爷允许他们戴罪立功,到附近去找沈襄,知州让闻氏找了一个尼姑庵住下,闻氏每五天都去衙门喊冤一次,跟知州老爷要人。
没多久,张千连气带病死了。
急着要杀沈襄的杨顺杨总督,因为杀良冒功被正直的官员弹劾,也丢了官。贺知州也就不派人去追沈襄了,给了李万一件文书,让他回去复命。
冯主事知道外面风声松了,但一点也没有大意,每顿饭都是自己亲自拿进小院的,没有别人知道沈襄的存在,为此,他服丧满了也没有参加选官。
冯主事还把书拿给沈襄,让他不要懈怠了。
严嵩早晚会倒台,我们的生活早晚会恢复秩序。
国家需要人才,你要做好准备、做好积累。
沈襄在小院里关了十年。
闻氏在尼姑庵里把孩子养到了十岁。
终于,严嵩倒了。
严世蕃被送上刑场,斩立决。
严世蕃处刑那一天,有京城的读书人举着写有沈炼名字和官职的锦旗来到刑场。
那意思约等于沈老爷亲眼见证了仇人丧命。
朝廷给沈炼平了反,沈襄也被授官做了知县。
沈襄去接自己父亲的骸骨,在保安州一位老丈的家中讨口水喝,意外发现中堂挂着一幅轴子,是自己父亲所写的《出师表》。
“这是谁的笔迹呢?”沈襄问老人。
“这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的结义兄长沈青霞写的。”老人说。
沈襄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了。
他听父亲说过贾石照顾自己家人的情况,但从来没有见过他。
当下认下义叔。
“我这些年不知道你的下落,听说你父亲平反了,就写信叫你弟弟沈袠过来迎接你父亲的灵柩了。”
门外沈袠叫门,兄弟俩人相见,抱头痛哭。
兄弟俩从云州接了母亲,在保安接上父亲的尸骸。
走到北京,许多人因为爱戴沈炼,纷纷馈赠给他们金钱和礼物,沈襄只收下了一张路上必须用的通行证,别的都退给了这些热心人。
他路过济宁接上了闻淑女和孩子,又拜见了冯主事,才一路风光回家。不久,沈襄的弟弟和儿子,叔侄俩都中了进士,沈家仍然是绍兴当地受人尊重的望族。
好心的冯主事有一天梦到了沈炼,沈炼说自己被任命为北京城隍(这份工作以前是徐达的),冯主事要去做南京城隍,他们将会一南一北,守护着南京和北京的百姓和他们的孩子。
冯主事不久果然无疾而终,大家都相信他真的成了神。
我觉得这个故事特别好,因为这里面所有的正常人,都觉得沈炼的刚正是一种美德,而不是拿他当一个“没事找事”“惹是生非”“不好好过日子”的麻烦制造者。
不会开口劝他说:“哎呀,管那么多事做什么?严阁老不是也挺好的么?人还是得成熟点。你斗得过他们吗?”
贾石、冯主事都是如此。
英雄负责挺身而出,我们做不到,那我们就殚精竭虑,传播英雄的名字、照顾英雄的孩子。
以上美德,穿越千年,至今烁烁放光。
p.s
沈炼的儿子沈襄,历史上确有其人。
现实中的沈襄在父亲被平反之后,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做过知县和刑部主事,后来还做过州官。
沈襄精通剑术,还是个很有名的画家,也会写诗。
《绣春刀》里的沈炼武功很好,有着艺术家的天分,还有俩媳妇儿。
这个角色,有着历史上沈炼和沈襄两个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