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讯:《天下长河》热播,看历史上的靳辅与他的《治河方略》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丹 尹路 张裕童 鄢静慧
历史剧《天下长河》热播,收官之后仍收获豆瓣评分8.1分。没有情感戏没有后宫戏,全剧焦点集中在朝堂,主线围绕主角靳辅、陈潢治理黄河展开,副线展示了大臣索额图、明珠两派的党争,以及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复台湾”的大事。剧中的人物命运都在变化之中,康熙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写尽了人性和人心。
(资料图片)
剧中,由康熙皇帝亲自提拔任命的、“实心任事”的治河大臣靳辅、陈潢功绩斐然,但后来也受到康熙皇帝的怀疑,不得善终,死后享哀荣,让观众喟叹不已。靳辅、陈潢临死之前,呈交给康熙皇帝的著述《治河方略》等,让康熙皇帝百感交集。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中国水利博物馆查询到这些著述、古籍,与读者分享。
湖北省图书馆所藏的清乾隆年间《靳文襄公治河方略》内页
靳辅的《治河方略》代代留传,读者可在图书馆数字资源中查询
12月5日—12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到,湖北省图书馆收藏有《靳文襄公治河方略》(清代靳辅撰)古籍善本。
湖北省图书馆古籍部相关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此书是清代靳辅(1633年-1692年)所著,原名《治河书》,成书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当时未有刊本。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崔应阶根据靳氏家藏八卷本重编,改名为《靳文襄公治河方略》,始有刊本。全书记载了17世纪黄、淮、运河决口泛滥及治理的过程。全书共十卷,附卷首一卷。卷首为圣谕4道、进书疏1道,另有《黄河图》等7幅图。正文部分,治纪第一,次川渎,次诸泉,次诸湖,次漕运,次河决,次河道,次治记,次奏章,次名论;后附《河防述言》《河防摘要》。
极目新闻记者查询了解到,靳辅所著的《治河方略》,留传后世有多个版本。可以通过湖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查询到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靳辅后裔靳文钧重刊的版本相关信息。
极目新闻记者又在武汉图书馆搜索查询到,该馆收藏有201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成》,其中包含有靳辅所著的《治河方略》。中国水利博物馆所藏的清康熙年间《靳文襄公治河书》抄本尤其珍贵。
中国水利博物馆所藏的清康熙年间《靳文襄公治河书》抄本
中国水利博物馆所藏的清康熙年间《靳文襄公治河书》抄本
靳辅临危受命河道总督
电视剧《天下长河》中,靳辅为河道总督,执掌河道最高官员,每年坐堂不超过5天,其余时间都奔波在河道上,甚至与河工一起做工。这样的情节让人动容。极目新闻记者也在古籍《治河方略》中看到了“风餐水宿二十余载”的描述。
据中国水利博物馆研究人员刘荻介绍,《天下长河》中靳辅任河道总督的故事背景与历史相符。“明清之际,连年战乱,黄河失修,水患频发,形势危急。清军入关以后,上起河南开封,下至江苏淮安,几乎年年决口。黄河在数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四处冲决。其中水患最为集中,且最为统治者关心的就是江苏淮安清口。明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这里成为黄淮运治理的关键。黄河在这里夺淮河干道入海,淮河在此处汇积为洪泽湖向东北会黄,运河也在这里与两河交汇。由于黄强淮弱,淮不敌黄,经常发生黄水倒灌洪泽湖的现象,甚至黄河与淮河决开堤坝一起涌入运河,泛滥成灾。”
刘荻介绍,康熙初年,河患较顺治朝有增无减。对清政府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关乎国家根本的400万漕粮,由于黄河的冲决而无法运抵京城。官员的俸禄、军队的饷银、民众的生活需要均仰赖于此。清王朝要巩固封建统治,就必须保护运道畅通,要运道畅通就必须整治黄河。所以,康熙亲政以后,“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书宫中柱上”,作为清政府面临的头等急务,时刻不忘。其后两项,最终都落脚到了黄河的治理上。
从康熙元年至康熙十六年(1662-1677),黄河决口达六、七次之多。在此期间任河道总督的杨茂勋、王光裕等人治河无方,上下决口,疲于奔命,效果极差。康熙十六年,王光裕被解职勘问,任命“实心任事”安徽巡抚靳辅担任河道总督。
康熙南巡图第四卷·巡视河工(局部),清代康熙年间王翬绘制
记者在湖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读秀学术搜索”中查询到的《治河方略》电子版
《治河方略》电子版内文
靳辅治河卓有成效,黄河安澜,运河也新开180余里
中国水利博物馆研究人员刘荻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靳辅,字紫垣,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隶汉军镶黄旗。清顺治时为内阁中书,相当于内阁的秘书组成员。之后屡次升迁,历任兵部员外郎、郎中(主管兵部内某司事务),又升至内阁学士,政治经验丰富。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抚,任内注重水利。
靳辅受命之时,整治黄淮运弊坏到极点。河道不同于地方官,某种程度上是看天行事,经常是上下溃决,朝不保夕。大多数官员都以畏途视之。靳辅接到任职以后,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三月接到命令,四月初即到宿迁河道工地。他先沿黄河河道上下勘查,三个月后的七月初六,一日内奏上八疏,向康熙皇帝汇报其治河的理念,呼吁迅速地开展全面治河。
靳辅治河的主要思想是要着眼黄淮运的全局统筹治理,而不是局部的、短暂的堵口或勉强维持式的治理,并且按里设兵,划堤分守。而靳辅在后来与康熙帝的对话中则提到说“凡臣所经营,皆潢之计议”。这说明该系统的治河理念乃是靳辅的幕僚陈潢所作。
在得到皇帝首肯后,靳辅很快就投入到了治河事业中,治河举措与他所上奏的意见基本相同,前后共计治河达12年之久,前期主要是解决河患问题,后期重点解决漕运问题。经过靳辅的治理,基本改变了清初以来河患严重的局面,使黄河河道趋于安稳。运河也新开180余里十分顺畅,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物资交流。
《天下长河》剧照
靳辅像
靳辅、陈潢后因政治斗争被罢官也是史实
据中国水利博物馆研究人员刘荻介绍,靳辅、陈潢后因政治斗争被罢官也是史实——
康熙二十六年(1687),靳辅提出在高家堰以东再修一道堤防,导引堰下泄水进入淮安清口,这一设想基本推翻了康熙皇帝主张的疏浚下河入海的主张。这些奏议与主张迅即引发朝堂的一场两个派系之间的大争论。最终,在这场争论中,靳辅被革去了河道总督的职位,他的核心幕僚陈潢也被革去了康熙南巡时所授的佥事道衔。靳辅罢官的背后,更多的是康熙中叶的党争以及皇帝想在治河方面树立绝对威信所导致的结果。
靳辅被革职的第二年,康熙皇帝再次南巡,在河工现场,对靳辅的高家堰工程再次表示认可。舟行运河时,又听到民众船夫皆称赞靳辅的治河功绩。康熙皇帝感慨之下,恢复了靳辅的原有品级。康熙三十一年(1692),再任其为河道总督,不过由于年老体衰,上任仅5个月就奏请病休,又过了4个月在任所去世,终年六十岁,清廷按例给予祭葬,赐谥“文襄”。
(本文图片由湖北省图书馆、中国水利博物馆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