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全球聚看点】说一说,多达超过四百次的宋代农民起义

宋,在华夏的代名词中,往往象征着繁荣,却也代表着软弱。宋代是我国文治最昌盛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接近全面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朝代,同时,我国的生产力在宋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和思想,乃至文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所以宋代是很多读书人梦想的时代。


(资料图)

很多人说到宋代,都会被东京梦华引入一场人间梦幻,或者沉醉于清明上河图里面描绘的美好生活。当然繁华是存在的,至少说繁华的表象是存在的,但是繁华只是整个社会的一隅,那只是照顾了中上层阶级的生活,而那些让史册都缄口的民间生活,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民生问题,自然是最严峻的。

宋代作坊

尽管宋代国家文治成就很高,而且商品经济非常发达,赚取了很多资本,国家财政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率。但是,真正支撑起两宋的基础,还是小农经济,当国家机器的资源配置严重偏向于仕绅阶层时,自然就会造成了底层阶级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侵害,毕竟上层建筑全靠底层阶级供养嘛,而这种巨大的政策性失衡,随着时间的变化,最严重的一点就是会造成底层百姓不满意,一旦发生了贪腐或者盘剥现象,本就过不下去的底层人民就会掀起反抗。

纵观二十四史,就没有任何朝代的农民起义会和两宋一样频繁。据不完全统计,两宋总共发生了433次大小规模不一的农民起义,平均每年都会发生1.36起,这是极为恐怖的一件事情。

这里就要给宋代军队一个好评,毕竟宋代实行的是募兵制度,所募的基本都是最底层的农民或者急需要军队薪酬的贫苦人,军队战斗力也就那样。所以自古以来,宋代军队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软弱,毕竟无论是对待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还是蒙古人,基本就是两个字“白给”,最软弱的时候,连对方的残兵败将都不是对手,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宋代或许不是军队实力最强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最拿手的,每年1.36起农民起义,宋军都能保卫国家不被推翻,可见宋军的战斗力也还可以的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当然,这是戏言,接下来我们简单了解下宋代的那些农民起义。

宋代农民起义

两宋总共也就不到320年的历史,总共爆发大大小小的433次农民起义,不过大部分的都是小范围起义,所波及的也就一个县和一个府,较大规模的其实并不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然就是名著《水浒传》演绎的水泊梁山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应该就是宋代知名度最高的一次农民起义。毕竟经过文学改编之后,水泊梁山成了英雄好汉的代名词,林冲、鲁智深、宋江等角色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不过历史上真实的水泊梁山起义规模很有限,是北宋中期发生的渔民起义,发生在山东郓城附近三个县城的周边地区,最先起事时也就几十个人,规模最大的时候,不过千人左右,很快就被政府军剿灭了,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梁山起义

而宋代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应该是北宋中后期的方腊起义,因为朝廷花石纲对南方百姓压榨太过,方腊等浙江漆竹工人生活得不到保证,于是就假托摩尼教教义,掀起了一场大规模起义,起义波及大半个浙江,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威震东南。甚至一度攻下东南重镇杭州,规模最盛的时候,方腊起义军占据着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此战将最为富庶的江南搅乱,切断了宋朝的经济命脉,而宋朝为了平叛耗费巨万,为宋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岳武穆生平最大功绩之一的钟相杨幺起义,是两宋衔接阶段,湖南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因为北宋溃军南逃途中,大肆劫掠百姓,引发洞庭湖地区本就对朝廷不满的百姓不满,纷纷揭竿而起。钟相和之前的方腊一样,假托摩尼教教义,掀起大军起义,在湖南常德一带以保家卫民的口号,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对当时受压迫已久的百姓是一种巨大的冲击,由于当时南宋在东南立足未稳,所以平叛战役进展极为不顺,最终只能调北境强军来作战,岳飞成为了平叛主将,在七次镇压,多次招安之后,最终平定了叛乱。起义军总共坚持了6年,给南宋政权快速稳定的政策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杨幺起义

韩世忠军事生涯主要功绩之一的范汝为起义,同样是南宋初年,发生在福建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私盐贩子范汝为为统帅,在福建建州一带发动起义,起义军最多的时候应该有数万人之多,攻陷了福建西北山区的几个县城,由于地势原因,当地政府军平叛颇为受挫,后来,宋高宗派韩世忠领兵入福建镇压,韩世忠很快便大军围困起义军首府建州,起义军血战牺牲三万余人之后,残部逃亡,被韩世忠围追堵截,几乎全军覆没。

而宋代最典型的起义,应当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次起义充分暴露了宋朝的根本问题。北宋初期,四川成都地区的土地大部分都被豪强和官吏阶级霸占,普通百姓基本都是佃户,再加上天下初定,人心不稳,再加上天灾横行,赈灾不利,百姓几乎无粮食度日。四川百姓为了生计问题,掀起了一场大规模起义,首义领导者为王小波,在都江堰一带发动起义,王小波牺牲后,由李顺带领起义军继续作战,起义军以均贫富为思想口号。994年前后,起义军攻陷成都,并迅速扫平周边地区,很快就掌控了大半个四川地区。不过当时处于北宋初期,宋军战斗力很强,宋太宗派遣主力大军入川平叛,不到一年时间,很快就剿灭了起义军。本次起义就是因为土地问题引发的阶级矛盾,最终造成了大规模起义,应当是北宋农民起义的典型。

宋代农民

而两宋如此多的农民起义,自然就引发了大家的深思,所以提两个问题:

1、宋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农民起义?

前文说过,宋代的繁荣富庶不仅仅是源于商贸发达和工商业的高速发展,还有很大成分是因为牺牲广大底层百姓的利益来供养中上层阶级的富贵,所以,宋代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小农经济基本原理相悖,是迈向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很重要阶段。

而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展,与土地政策不无关系,宋代与历史上其它绝大部分王朝的土地政策完全不一样,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原则上同意了土地作为商品,进行相关的交易,国家不干预,土地可以按照市场价值在符合经济规律的原则上进行合法交易。

在正常的年岁还好,百姓田地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易,在价格上不会吃亏,可一旦遇到了灾年,土地欠收甚至绝产,农民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以度过灾年,为了维持生计,只能将出售田地,而那些富人自然就会尽可能地压低田价,毕竟市场规律嘛,而这些百姓在失去土地之后,就变成了无产无业的流民,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自然就走进了那些富人的手工作坊,或者走进了地主家的田地里面耕种,做一个佃户。

宋代佃户

而这些无产无业的百姓基本上没有什么什么抗压能力,一旦遇到了相关利益的损失,就会面临着没有余力支撑生计,也就是说,这部分人随时都处于被破产的边缘。随着时代的发展,宋代大治,人口增长,地主家有的是劳力,手作作坊需要的就业人口也有限,于是就引申出一个问题,整个宋代是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朝代,大量的百姓就成为了流民,针对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和百姓生计艰难,王安石进行了改革尝试,比如推出青苗法,但是此举破坏了更多上层阶级的利益,引发了抵抗,所以既得利益者在推广这一政策之时并没有落实到具体,反而加重了底层百姓的负担,而王朝到了中后期,无可避免会爆发贪腐问题,贪腐必然会引发盘剥,长此以往,自然就会引发百姓的抗议。

而底层百姓失去生计的时候,自然就会走上造反这一条路,因为土地的原因,所以宋代是我国农民起义最多的时代。

2、这么多农民起义为什么没有能推翻赵家的天下?

而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宋代多达四百多次的农民起义,为什么就没有推翻这赵家的江山呢?毕竟北宋和南宋的灭亡,基本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原因,北宋亡于女真,南宋亡于蒙元。

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农民起义能推翻王朝统治的,或者说是动摇到王朝统治的,其实是很少的,真正能留在历史中的,无非就是秦末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赤眉和绿林起义,孙恩卢循起义,六镇起义,秦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红巾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这主要是,农民阶级能掌握的资源有限,战略眼光也有限,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和规划,基本就走不长远。而且农民起义大军和正规军之间有着很严重的代差,农民军基本都是乌合之众,很难对抗起义军。

土地兼并

而知识分子基本都是中上层阶级的,除非赶上天下大乱,知识分子无处容身,才会逼不得已投身革命队伍。而宋代,这些知识分子是既得利益者,一方面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文臣待遇很高,而且基本没有死罪,文人的地位也很高。第二方面,真正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本身就是地主阶级,所以这些人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之外,自然是不可能抛弃身家性命投身到农民起义之中,这也就是宋代农民起义总是小打小闹,难以星火燎原的根本原因。

还有就是宋朝中央集权之后,皇室特别重视军权,再加上宋朝的士兵工资相对稳定,算是宋朝的利益共同体,打外族打不赢,打农民起义军那还是手拿把攥的。内外因素一交集,那农民起义军自然就没有出路了。

标签: 农民起义 基本都是 土地兼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