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李自成是千真万确做了皇帝


(资料图片)

{[阅史札记]李自成是千真万确做了皇帝[文/邓丹晴(灯挹阁)]}

明末四方,是指明末清初之际,“大明国”“大顺国”“大西国”“大清国”这四个军政综合实体及其掌权者,其中少不了大名鼎鼎的李自成。

自从红极一时的长篇小说《李自成》、长篇史传《明末农民战争史》都把李自成赞颂为“革命领袖”以来,几乎没有谁愿意指出“李自成做了封建皇帝”这样千真万确的事实。任何一个人,倘若被评述为既是“封建皇帝”,又是“革命领袖”,那么,如此“既是……又是……”的逻辑绝对不能成立;换言之,李自成既然做了千真万确的封建皇帝,那就绝对不能被认作革命领袖。

李自成襄京建政:明末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夏历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占据河南省的大部和湖北省的一部,于是首次建立中央政权,暂名“倡义府”(全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府”),总头子李自成号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京城定名“襄京”(即今湖北襄阳);“倡义府”这个中央政权,未取国号,亦未改元,但在中央机构里面设置了丞相与侍郎,并且在地方上设置了若干个道、府、州、县(暂未设省)。

张献忠天授府建国:明末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夏历五月,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首次建立中央政权,总头子张献忠号称“大西王”,国号“大西”,改元“天命”,京城定名“天授府”(即今湖北武昌);“大西国”的中央机构设有六部、五府,地方机构设有若干个省、道、府、州、县。

李自成西京建国: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夏历正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第二次建立中央政权,总头子李自成号称“大顺皇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京城定名“西京”(即今陕西西安);“大顺皇帝”李自成追尊先母吕氏为皇太后,册封妻子高氏为皇后,小妾陈氏为皇贵妃;“大顺国”中央与地方的军政机构,其规模比过去的前身“倡义府”大了不少(例如地方上增设了若干个省份)。

综上所述,从明末崇祯十六年夏历五月开始,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整体变成了封建制王朝“大西国”的军队;同理,从明末崇祯十七年夏历正月开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整体变成了封建制王朝“大顺国”的军队;因此,随着“大西国”“大顺国”的建立,明末农民战争也就变成了“大明国”“大西国”“大顺国”这三个封建制王朝争夺中华全国统治权的战争(当此之际,还有一个激烈参战的争夺者,那就是以皇太极为总头子的奴隶制王朝“大清国”,它的前身是“大明国”曾经敕封的“建州左卫都督”努尔哈赤在反叛明廷的时候建立的“大金国”,它的军民数量相对较少、政治制度更加野蛮、经济建设甚是落后)。

封建制王朝“大顺国”的君主李自成,封建制王朝“大西国”的君主张献忠,奴隶制王朝“大清国”的君主皇太极,这三位明末清初之际的枭雄,常被后世的“八股教材”吹捧为“革命领袖”;不过,封建制王朝“大明国”的君主朱由检,倒是没有被后世的“八股教材”吹捧为“革命领袖”。实际上,无论是李自成、张献忠、皇太极,还是朱由检,都与“革命领袖”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称号沾不上边。然而,在后世的课堂上,教师们手舞足蹈、喙沫飞溅、慷慨激昂、力奋声嘶、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向中学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们灌输所谓的“革命史学”(也就是吹捧李自成、张献忠、皇太极为“革命领袖”);这样的“八股闹剧”,何时能够结束呢?

总而言之,明末四方里面,有可能获取中华全国统治权的军政综合实体,按其总体财政与军事实力的高低进行排序,依次是“大明国”“大顺国”“大西国”“大清国”;相对而言,“大清国”的奴隶制度比“大明国”“大顺国”“大西国”之类的封建制度要落后很多,所以彼时“大清国”获取中华全国统治权的可能性是最低的,然而最终获取成功者恰恰是可能性最低的“大清国”。这是为啥呢?一言难尽,百言难尽,万言难尽,兆言难尽。[文/邓丹晴(灯挹阁)]

标签: 千真万确 农民战争 中央机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