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歷史今昔】騎射技術要求高 馬上要靠真功夫

◆ 騎兵在戰場上縱橫上千年。圖為遊人拍攝博物館展出的騎兵俑。 資料圖片

曹家風雲錄終於寫完了,新一年有個新的開始,我們今期就回到西九的故宮館,說說正在舉行的一個特別展覽,也就是那個以馬為主題的展館。

展覽中展出了不少與馬有關的文物,可以看到馬在中國與西方的藝術形象。不過從歷史層面來說,倒是沒說太多關於馬的故事,所以今期就讓我們來補齊一點吧。


(相关资料图)

說到人類與馬的相處,其實已經沒辦法考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現在只知道,在人類第一個文明,也就是中東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文明之中,已經有馬匹的蹤影。

至於在中國,使用馬匹的歷史同樣古老,而且留下了不少故事,例如周穆王的八駿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當時的馬匹並不是用來騎乘,而是用來拉車,所以在評估一個國的實力時,往往會稱之為「千乘之國」或是「萬乘之國」,就是以戰車數目來形容。

為什麼要用來拉車呢?一方面是古人認為騎在馬上不是君子應該做的事,例如趙武靈王在推行胡服騎射時,就受到滿朝大臣的反對;另一方面,則是當時的技術還沒足以讓人輕鬆騎在馬上。

大家不妨看看沙田馬場的賽事,騎師在終點前衝刺時,往往站在馬蹬之上,這馬蹬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為騎手想單憑雙腳夾住馬匹的身體來取得平衡並不容易,更何況馬上作戰,雙手還要拿着武器,只要一失平衡就會墜馬,隨時非死即傷。

因此,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在推行胡服騎射時,開宗明義就說明是「騎射」,所編制的是輕騎兵,而不是歐洲中世紀騎士那種用來衝鋒陷陣的重騎兵。那麼大批量產的重騎兵是什麼時候才出現的呢?這個問題考古學家同樣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年份,但現在出土最古老的馬蹬,則是在西漢時期,所以最遲在西漢時代,騎兵的功用已經大為轉變。

此後,騎兵的作用相信不用我多說了,不論是我們所熟悉的三國時代,以至之後歷朝歷代,正規軍團配置中都必定有騎兵存在,甚至馬匹的供應會直接影響那個朝代的軍事實力。

時間來到清朝,女真人以八旗鐵騎征服中原,歷代皇帝對於祖宗留下來的騎射功夫極為重視,不僅鍛煉自身的騎射功夫,同時還舉辦秋狩,要求王公大臣跟着一起狩獵,考察他們的馬上功夫。

然而,不少人對於近代騎兵的印象不太好,認為騎兵是落後的兵種,甚至把清末對外的連場敗戰,都歸因於西方軍隊拿着洋槍大炮時,清朝軍隊還在那拉弓搭箭。

這其實是不對的,清朝軍隊的火槍配置比例其實非常高,但更大的盲區在於,敢用弓箭的清朝軍隊,其實比用火槍的更能打,因為弓箭是要長期訓練才能使用的,很多軍隊都是疏於訓練,弓弦都拉不開了,所以才改用火槍,因為更易使用。

同時,在戰場上使用騎兵,其實也沒有任何問題,就算是在歐洲的戰場,騎兵編制也沒有裁減,對於衝鋒、偵察、擾敵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作用。真要說到騎兵開始落伍,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當時打的是塹壕戰,騎兵漸漸失去了舞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的騎兵編制已大為縮減,但仍然有在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慢慢轉變為儀式性部隊。

◆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

标签: 非常重要 取得平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