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消息!古代神兵真能“削铁如泥”?这一说法孰真孰假,趣谈古代制造工艺

中国有许多上古神兵利器的传说,武侠小说中也多有“得宝剑之利则功力平添一倍”的情节。《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故事又给这种神兵罗列了三条标准:砍铜剁铁、吹毛得过和杀人不见血。那么这种古代的神兵利器是否真实存在呢?最早的起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一、夏商周时代的青铜武器

原始部落时期又分为“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考古挖掘都会发现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和武器都是由木材和磨制过的石头来制作的。到了夏朝时开始出现青铜。至少在商朝时已经出现使用青铜来制做的武器了。


(资料图)

相对比石头来说青铜的武器自然要锋利的多,用青铜武器装备的军队也比使用石头装备的军队要有战斗力。当时哪个国家占据更多的青铜资源就占据了主动性。在商朝已经出现了用青铜打造的匕首,但受技术原因制约没有办法打造更长的武器。周部落却掌握了某种科技,可以用青铜打造较长的剑,虽然这种剑相较于后世还是短一些,但已经比当时的商要长出很多。

正是这种青铜锻造技术的差异,造成商的青铜武器只能使用匕首或者结合木杆制作矛、枪等长武器,而周则已经装备了青铜剑。在商周的牧野之战时被记载当时“血流漂杵”,就可以看出青铜剑的威力。用锋利的青铜剑可以轻易刺杀手持青铜匕首的对手,也能贴身击败木杆类武器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对手只能“临阵倒戈”或者因死去造成“血流漂杵”的景象。

二、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的“削铁如泥”

春秋战国时主流兵器还是以青铜器为主,而随着冶炼技术的提升刀和剑这种利于劈砍的武器开始出现并发展。在春秋时出现了大量的铸剑师,其中著名的有欧冶子、干将、莫邪、眉间尺等。他们铸造了许多削铁如泥的宝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越王勾践剑。

1、最早的神兵

1965年在湖北发掘出土的青铜制越王勾践剑,外形精美,锋利无比。在发掘时曾有考古人员不小心被剑锋割破了手指,后经测试此剑能轻易划开十六层白纸,可见虽经上千年的埋藏其剑刃依然保持锋芒。经科学化验越王勾践剑是由多种金属合金铸造而成,尤其是表面花纹使用了硫化铜,保障了剑身千年以来仍不会生锈腐蚀。

跟据《拾遗记》的记载,勾践曾要求欧冶子等的著名铸剑师先后铸造了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魄、真刚等八口宝剑。当时的著名宝剑鉴定大师薛烛在看见这些宝剑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这会是人间能够有的神兵利器。

正是以越王勾践剑为代表的青铜制神兵利器的出现,创造了最早的“吹毛断刃”、“削铁如泥”式的神话和传说。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许多国君都渴望能铸造出举世无双的宝剑。他们邀请著名的铸剑师,不惜成本地研究、创新,终于铸造出数量可观的神兵利器。除了越王的八口宝剑,还有棠溪、墨曜、合伯、邓师、宛冯、龙泉、太阿、莫邪、干将等名剑。

这些名剑普遍的特点就是在当时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上加入其他金属制成合金,又利用“筑”等模具进行铸造。相比于以往的刀、剑大多在剑身上加厚剑脊部分,使剑的韧性得到了加强;刃口部分又加入其他合金,增加了刃口的硬度。这种宝剑的韧性和硬度都得到了保证,在与其他兵器对战时经常可以斩断传统的青铜武器。这就是最早的“削铁如泥”的由来。

2、钢铁的出现

与那些青铜名剑同时出现还有铁制的刀剑。1978年湖南省发现的春秋晚期墓葬群中出土了一口钢铁打造的剑,这也是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铁制武器。这口剑的铁中碳含量在百分之零点五左右,明显是经过锻打的钢铁而不是生铁。可见在当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钢铁锻造工艺了。

由于当时钢铁锻打工艺水平的限制,在西汉以前的铁制武器较少,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难以保证。但许多铸剑师已经在铸剑的过程中发现铁经过反复的锻打可以提高其韧性和硬度,而这种韧性、硬度都是青铜所不能比拟的。一旦用钢铁打造出优秀的刀剑,完全可以利用其韧性高、硬度强的特点击断甚至斩断绝大多数的青铜武器。可以说对于青铜来讲,钢铁的确能做到“削铁如泥”。

3、铁冶炼工艺的发展

两汉时钢铁的冶炼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之前的铁都是用铁块反复锻打,不同部位、不同层次的铁中碳含量也不尽相同,造成了钢铁的质量没有保障。或者是韧性不够,或者是硬度不高,偶尔会有特别适合的钢铁被打造出来,锻造而成的就是神兵利器了。

而西汉时出现的炒钢法和东汉时出现的灌钢法则先后改良了工艺,可以降低和确保铁中的碳含量,相对的就可以通过碳含量的高低来调整钢铁的韧性和硬度。

东汉末年大量著名刀剑的涌现就是体现了两汉钢铁冶炼工艺发展的成果。曹操的倚天剑、青釭剑,孙坚的古锭刀,刘备的“蜀主八剑”,孙权的“吴六剑”等,都是这一时间阶段内产生的名剑。

另外诸葛亮主政期间还邀请了著名的剑师蒲元打造了三千口宝刀用以装备军队,这种刀采用了精湛的刚到淬火技术,使得刀口达到了最合理的硬度,可以一刀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南北朝时期灌钢法的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三、隋唐时期的唐刀:真正的神兵利器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刀剑锻造工艺的巅峰,这一时期的“唐刀”可以说是古代冷兵器中制式武器的最杰出代表。唐刀是隋、唐两朝是四种军队制式武器的合称,多指唐直刀。它是在环首刀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而来的。唐刀一般刀身狭窄,单面开刃,刀身笔直,刀尖处有锐角。

唐刀无论是步战还是骑马砍杀,甚至刺击都能发挥极大的杀伤力。又因为唐刀采用了最先进的包钢制刃法和覆土烧刃技艺,使得韧性和硬度都发挥到了最大,而且易于保存,刀身不易变形,非常耐用。

1、包钢制刃法和覆土烧刃法

唐刀所采用的包钢制刃法是至今仍然在使用的一种刀具锻造工艺。传统的炼钢方法只能冶炼出单一的钢品种,或因为碳含量太高而失去韧性,或因为碳含量太低而没有硬度。包钢制刃法则是用熟铁包裹百炼钢锻打成刀身,使得刀身因中间的百炼钢而取得韧性,不易变形和断折,外皮部分又利用熟铁的硬度打造出锋利的刀刃。可谓是一举两得。

覆土烧刃法就是在包钢制刃法的基础上对刀具的刃口进行局部淬火,使得刃口的角度极小,不需要高硬度的刀身部分则用泥土覆盖包裹。待打造刃口成功后利用冷水急速冷却定形,泥土覆盖的刀身却不会受到影响。使得刀身的韧性和刀刃的硬度达到最佳效果。时至今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刀具品牌依旧在采用包钢制刃法和覆土烧刃法。

2、唐刀的威力

在唐代有许多使用唐刀的高手和军事将领,他们也留下众多与唐刀的记录。《旧唐书·丘和子行恭传》记载:“行恭于御马前步执长刀,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军”;《旧唐书·辅公祏传》记载:“公祏简甲士千人,皆使执长刀……每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

《新唐书· 李嗣业传》记载:“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以及“领陌刀手于险要先登,奋力杀敌,辰时至巳时,大败吐蕃军,斩首五千级,俘虏将军、校尉以下千余人”。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丘行恭、辅公祏、李嗣业等都是军队中使用唐刀的高手,他们使用唐刀发挥出了最大的战斗力。而这些人分别活跃在唐朝各个时期,可见整个唐代都在使用唐刀,而根据“军中初用陌刀”、“公祏简甲士千人,皆使执长刀”等记载也可以看到唐代有专门装备唐刀的军队。

而且无论是平定内患还是抵御外虏时也都使用唐刀。由此可见唐刀的威力之大、使用时间之长、装备数量之多、使用范围之广都是很罕见的。

3、唐刀的影响

唐刀及唐刀的制作工艺后来流传到日本,被日本继承并结合虾夷刀剑的特点发展为日本的武士刀。日本的正仓院至今仍然收藏着唐刀,这是在日本发现的最早的唐刀,为后世日本的刀剑发展提供了雏形。

宋代时日本的刀剑在质量上已经可以超越了中国。欧阳修的《日本刀歌》就写道:“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可见日本的刀剑当时就是质量的象征。而明清两朝也多有中日交战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被日本刀斩断的记录。

标签: 神兵利器 削铁如泥 青铜武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