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头条:洛十三游记·武则天丨饱受争议的一代女帝
第四期
(资料图片)
女帝武则天
武
周
方乘泛洛归
务使霞浆兴
第一印象 /
入梦 /
当洛十三游记写到武周的时候,情况便微妙了起来。
武周并未进入洛阳十三朝的正式统计之中。
十五年的国祚之后,这位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位女皇,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
这是盛唐史上的一次小插曲。
故而,一般史学家一向将武周历史看作是唐史的一部分。
洛十三既然写过一篇唐高宗的,按理说就不该在唐代再费笔墨。
但武则天太富有争议。
若是不写又觉得遗憾,于是洛十三在再三思量之后,还是决定为这一位空前绝后的女皇写一篇番外。
“武则天。”洛十三平静的思索了起来,但脑海中的形象一度十分混乱。
影视作品和史料的出入,史料和野史的出入。
甚至正史之间的出入,也矛盾到了让人挠头的地步。
有唐一代、五代时期、宋代、明清、近现代,各有各的观点。
以至于让他脑海中几乎有无数种女帝形象。
多方思量之后,他还是决定以杜佑编撰的《通典》和五代十国时期编撰的《旧唐书》为主要参考。
《通典》和《旧唐书》成书时间与武周朝相近,可信度更高一些,而《新唐书》史料删减严重,其中不乏大量主观臆断,因此不太适合作为依据。
洛十三对《旧唐书》和《通典》进行了详尽的阅读,随后驾轻就熟的在思考中进入了梦境。
印象 /
武周,神都。
紫薇城,天堂。
近百米的高楼之上。
一位身着华服,俯瞰寰宇的老妇人,平静的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江山。
远处记载着煌煌功业的天枢,也显得如此渺小。
眼前的一切仿佛一副泼墨山水画,静谧美好的让人不忍打破。
洛十三挪动了一下脚步,女帝缓缓转身。
“通天浮屠戒备森严,你能悄无声息的上来,朕大概知道你是谁了。”
“啊?”
“先帝曾和我提过,他在寝宫接见过一位少年。”
“哦——”洛十三声音拉的很长:“那我倒省了自我介绍了。”
“朕一直在等你来,”女帝又转过身去,佝偻削瘦的苍老身形上,仍有几分不可小觑的威压。
“受宠……若惊。”
洛十三走到女帝身旁,看着眼前笼罩在烟云之中的神都洛阳城。
“朕一介女流,成为九五之尊,后世儒生,对朕应该多有贬斥吧?”
洛十三道:“历朝历代,百家之言,说什么都有,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你本身就是个绝无仅有的传奇。”
“你在先帝面前提到过我,朕很感激你没有向先帝说太多关于我的事情。”
“应该的。”
洛十三作为一个旁观者,只能目睹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无可奈何。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我其实一直很好奇一件事。”
女帝语气平缓:“你问便是了。”
“你是什么时候……有称帝的心思的?”
洛十三在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在心中已经预设了很多答案,最完美的答案应该是武则天回答——在数位皇子不足以承担社稷之重的时候,才动了称帝的心思。
如此一来,这帝位便来路正了许多。
然而这位女皇声音笃定:“在临朝听政的时候,在我第一次接触帝国权力的时候。”
一梦 /
这个答案,充满了血腥,话语之下满是李唐勋贵的尸骨。
但却更符合这位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帝。
“现在回头再看,对李唐宗室和世家大族的屠戮,有过后悔吗?”
女帝反问道:“何故后悔?皇权稳固,是社稷开明的基础,一个动乱的朝廷,如何有百姓安居乐业的江山,若你在我这个位置上,便知道有时候雷霆手段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儒生不可能容忍一个女人做皇帝,士家大族更不可能容忍一个和他们没有密切利益相关的人做皇帝。”
“所以朕没有选择。”
洛十三对这位老人越发敬佩:“还有件事,你真的杀自己儿子了吗?”
武则天沉寂了片刻:“真或假,还有什么意义吗?在史官士族眼中,这是一个满朝血雨的时代,在朕之前,从来没有女人称帝,北魏倒是有一位坐上皇位不到一天的女人,但一个连傀儡都算不上的人,连史书都不屑书写,所以朕没有可以模仿参照的人,只能靠自己。”
“西魏北齐北周至隋唐,皇帝换了一波又一波,但都是关陇集团轮流坐。”
“可唯独朕,是一个外人。”
“关陇世家见不得一个利益集团之外的人当皇帝,因此朕便只能起兵戈,从根源打消他们的反叛。”
“当朕动了称帝的念头,且在年近七旬,冒天下大不韪而称帝的时候,自然是想要开创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而不是为了做一个昏君或是暴君。”
“只是杀伐,是必经之路。”
洛十三道:“后人评价关陇集团,说他们是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你屠戮世家,虽然利用高压稳固了皇权,但也消灭了有唐一代精悍的战力。”
武则天很平静:“朕不否认,在对外战争上,朕的确做的很差。”
“朕也不否认,对于世家勋贵,朕的确残忍血腥。”
“因为朕并不后悔这么做。”
“昔日天子与士族共治天下,而朕选择与庶民共治天下。”
“虽然在周一朝,无数功勋贵族沦为阶下囚,但你也应看到,这同样也是一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
“在朕之前,所谓科举,不过是士族把持下的笑话,唯有朕,真正打通了庶族入朝为官的通道。”
“只不过……”
武则天沉默了半晌:“史书终究不由庶族书写。”
功过 /
洛十三心中五味杂陈,越发觉得眼前这个垂垂暮已的女帝绝非史书上写的那般简单。
武则天继续道:“从朕开始对关陇世家大开杀戒的时候,便知道得罪了一众士族;从朕登基的那一天,便知道了得罪了所有儒生史官。”
“朕能想到,在那些史官眼中,朕没有做到夫为妇纲,他们便不会做到君为臣纲。”
“一介女流成为九五之尊,注定是颠覆了儒生的信仰和所谓的道德准绳。”
洛十三道:“那对百姓呢?科举制是给了庶族进入朝堂的机会,但放眼整个天下,比例终究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些普通人。”
女帝看向波澜壮阔的洛阳城,以及更远的辽阔疆土。
“轻徭薄赋,严惩贪吏,鼓励水利农耕,进一步推进均田制,户籍人口大增。”
“但朕终究是一个凡人。”
“随着年事已高,那幅盛世的景象便越来越模糊,做了很多糊涂事。”
“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朕的酷吏、血腥,都是针对世族勋贵,与民无犯。”
“只是,这个世界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所谓盛世或许也不是只有歌舞升平的一副画面。”
“尽管朕在尽可能的打造盛世,广开义仓,积攒了足够供应军队朝堂数十年的粮食。”
“但当北寇侵扰,当流民四起的时候,朕心中也曾慌乱过,也力不从心过。”
“朕无法像秦皇汉武那般以凡人的躯体开创一番神迹,但也在尽力去做,至于最终怎样,我没有评判的资格。”
女帝看向一望无际的天下:“他们才有资格。”
梦醒 /
天堂上的寒风越发凌冽。
洛十三的视线逐渐模糊,但思绪却仍未抽离。
一个女子的身份,赋予了武则天太多传奇色彩。
在华夏历史数千年的男权社会上,出现这么一位女性政治家,女性帝王,注定会被放在聚光灯下,供人议论纷纷。
是非曲直,从《通鉴》,《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以及如今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墓志铭中,便能看出端倪。
其中观点各异,褒贬不一,争议纷纷。
但洛十三更愿相信,当六十七岁的武则天选择代唐建周的时候,一定是有一个盛世抱负的,否则在高宗亡故后全身而退,靠着与高宗共创永徽之治,成为青史留名的好皇后对于她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他很好奇,当神龙元年,年过八旬,重病卧榻,体会到高处不胜寒,亲情疏远的她,面对自己儿子唐中宗的复辟,群臣逼迫其退位的时候,是否后悔过自己十五年前自己称帝的决定。
史书看到的尽是王侯家事,不同的视角下便是不同的武则天。
十五年的武周一朝,是非功过已非一家之言,但仍有一句公允的评价,毋庸置疑——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历史上有才华的女政治家很多,吕雉、阴丽华、卫子夫、冯太后、长孙皇后……
可她们终究是皇后。
唯有女帝!
才是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走出这一步的人,本就称得上为传奇。
唐朝
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