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头条丨难得一见的戚继光《出塞》:大漠、长城、鸟铳、蒙古骑兵
【与敌军交战之时,如果蒙古军距离到达佛朗机炮的火力范围内,则用火力齐射;如遇散落部队,则用鸟铳;而如果蒙古军齐冲至车营前,骑兵则与之短兵相接,匍匐前进以倡导砍断马腿,后面的军士则乘机用长枪攻击马腿被砍的敌军。】 ---戚继光《练兵纪要》
(资料图)
提到戚继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一位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南击倭寇、北驱鞑靼,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号称明朝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堪称民族英雄。
但是说到戚继光一般人都以为此人武将出生,虽军功卓越终归一大老粗武将。其实戚继光虽然行伍出身,但是此人在多年行伍中不但熟读兵书战策,而且是武举人出身,虽不如科班的科举进士那样文采斐然,但在多年自学中文才颇高。
01
下边就是戚继光难得一见的《出塞》诗,以专业眼光来看还是相当精彩的。
《出塞》戚继光
石壁凌虚万木齐,依稀疑是武陵溪。
长城旧饮纷胡骑,大漠初惊过汉鼙。
国士死来今已尽,边机愁绝剑空携。
天山闻说尤佳胜,欲乞君恩试马蹄。
这首诗大约写于1568年,在张居正的建议下,经过近十年完成平倭大业的戚继光被调往蓟州任都督,数次击退了侵边的蒙古人。
这首诗的白话大意如下:
大漠升于空中的石壁像树林一样整齐,看上去好像是武陵的溪水一样流动着;
长城这边归顺朝廷的少数民族等骑兵,像惊动了沙漠的军鼓一样令人振奋。
报效国家的将士们终于等来了机会,边防军务紧急得只随身携带了宝剑;
天山那边听说朝廷已经取得了胜利的战绩,今天我们这里也要骑兵奋勇杀敌从而报效朝廷。
整首诗没有包含一个字的“打打杀杀”,但通过整诗已经流露出阵阵杀意。
汉鼙(pi)这里是指军鼓。武陵溪典故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最后两句更是写出了战士们的杀气和士气都直捣云霄,鼓声震动天地,军队的战士们英勇战斗,充满了杀伐必胜之气。
02
戚继光生于1528年,山东登州人,16岁世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助理),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
1555年,27岁的戚继光奉命到倭寇活动最为猖獗的浙江进行剿倭寇,此时他的上司是大名鼎鼎的直浙总督胡宗宪。
大约经过近十余时间,在胡宗宪、谭纶等人指挥下和俞大猷将军、徐渭军师等人肃清了盘踞东南沿海的数股倭寇,每年为东南数省军民避免倭寇抢劫,挽回了上百万两白银的经济损失。这一点上可谓居功至伟。
1562年,胡宗宪因严嵩倒台受到牵连而下入大狱,不久后写下著名的“忠魂绕白云,宝剑埋冤狱”诗句后自杀而亡。
戚继光这一刻是悲愤的,无奈官小言轻,徒自悲愤交加。后来戚继光又攀上张居正的关系调到北方,率领戚家军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抗击蒙古人的军事生涯。
到任后凭借新式阵法、鸟铳、佛郎机等新式武器数次击败蒙古骑兵,蒙古人在他当蓟州总兵期间始终没有越雷池一步。戚继光的鸟铳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热武器。
比如史载:嘉靖四十一年九月,一次伏击中。“悍贼七百余人,骑队在前,步伍继后,衔枚急驰,乃坠伏中,触朱珏等兵,鼍鼓一鸣,飞铅争击之。”朱珏等兵就先以鸟铳射击敌军,同时铳声也起到对敌人相当大的作用。
03
公元1582年,权倾朝野的张居正猝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戚继光陆续被人弹劾,戎马一生的他只能辞官带着一身伤病回到了家乡。
纵观戚继光的一生,个人评价是个能办成大事的能臣,瑕不掩瑜,当然在那个时代也难免做一些瑕疵的事:巴结上司、贿赂臣僚。尤其是他所率领的戚家军一直被其他将领所诟病是“私军”,军饷等待遇始终受限制,为了这支军队更好的发展,难免做一些行贿张居正或其他朝廷大臣的事情。
但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好与坏,关键的一环是身处那个年代是促进了历史的发展还是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我相信戚继光无疑是前者!
1588年,戚继光病逝,享年60岁。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巨著,至今还有一定的军事借鉴意义。比如现在的特警特战小组的阵法就是参考了戚继光的“鸳鸯阵”。
【明史】编纂者张廷玉评价: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