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焦点热门: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郭嘉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官渡之战,郭嘉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关键时刻并不见他出场。曹操获胜的关键是荀彧、荀攸、许攸,缺一不可。

郭嘉,号称“鬼才”,是曹操重要的谋士。早年郭嘉投奔袁绍,不得重用,便隐居在家,等待明主出现。

196年,谋士戏志才病逝,曹操很伤心,便让荀彧给他推荐人才。荀彧把老朋友郭嘉介绍给曹操,让他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资料图片)

郭嘉名震天下,是因为他的“十胜十败”说,给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十胜十败”,不一定正确,曹操“德胜”说就站不住脚。

郭嘉之前,荀彧提出“四胜四败”说,贾诩也有“四胜”之说,内容大同小异,不知道是相互“抄袭”,还是英雄所见略同。

客观看待,郭嘉确实有能力,“十胜十败”说分析得头头是道。此时,曹操刚被张绣击败,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阵亡,对击败袁绍缺乏信心。

“十胜十败”说提出两年后,袁绍、曹操各自率主力在官渡对决。袁绍兵马号称10万,曹操不足3万;经济实力方面,袁绍更是碾压曹操。

有意思的是,官渡之战全过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给曹操出谋划策的是荀彧、荀攸、许攸,而不是郭嘉。临阵作战,还得靠这三人谋划。

199年,袁绍围攻白马,曹军受挫,被颜良压着吊打。荀攸献计:“明公突袭延津,摆出渡河攻打袁绍后方的架势,敌军必然分兵,白马之围解除。”

荀攸此计甚妙,曹操派兵佯攻延津,袁绍果然让淳于琼、郭图率兵救援。曹操亲率主力,以关羽、张辽为前锋,攻打颜良,将其斩落马下,袁绍撤离白马。

白马之围解除,曹操挫败了袁绍锐气,便撤军到官渡防守。千里黄河,不能处处设防,曹操兵力有限,只能收缩防线,集中兵力抗敌。

撤退途中,曹操被文丑追击。曹操护卫才六百余人,文丑有六千骑兵,步兵也随后跟上,曹操处境危急。

荀攸献计:“明公应该丢弃物资,任由袁绍军劫掠,等敌军阵容不整时,再发起突袭,定能获胜。”

曹操照办,袁绍军看到物资就去抢,毫无纪律。曹军乘势猛攻,袁绍军乱成一团,大将文丑阵亡。

两次献计,除掉颜良、文丑,荀攸的能力可想而知。尤其是除掉文丑,此时曹操的护卫兵力太少,稍有不慎,全军覆没,袁绍是赢家。

退守官渡后,袁绍、曹操打起持久战、消耗战。期间,曹操多次挫败袁绍,但自己的粮食不多,物资有限,经不起消耗。

相持半年后,曹军严重缺粮、缺药,士兵伤亡很大。此时,曹操坚持不住了,他打算撤离官渡,退回许昌固守,便书信荀彧,让他在许昌准备。

荀彧回信:“此时如同项羽、刘邦在荥阳、成皋相持一样,是胜败的关键时刻,谁都不肯先退一步,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战。”

荀彧反对撤兵,并筹集粮食供应官渡,让曹操有了坚守下去的勇气。荀彧还告知曹操:“战胜袁绍,需要等待时机,出奇制胜。”

荀彧没有说错,曹操击败袁绍,确实得靠“良机”,出奇制胜。给曹操创造机会的人,不是郭嘉,而是许攸,“偷袭乌巢”之计,是他的杰作。

200年,袁绍派淳于琼运输粮食,谋士许攸因家人犯错被处罚,便投奔曹操而去。许攸不但告知袁绍的虚实,还建议曹操去偷袭粮道。

许攸:“袁绍大军的粮食,正在运输途中,淳于琼兵力不多,防备松懈,突袭定能获胜。一旦焚毁这些粮食,不出三天,袁绍大军必然崩溃。”

曹操欣喜若狂:“看到子远(许攸),我就知道能获胜了。”曹操依计而行,派乐进去偷袭粮道,在乌巢斩杀淳于琼,焚毁粮食。

得知粮食被烧,正在官渡攻打曹操大营的张郃、高览失去信心,主动投降,引起全军溃败。曹操乘势反杀,袁绍抵挡不住,率八百骑兵逃回幽州,狼狈不堪。

综上所述,官渡之战,曹操能以少胜多,荀彧、荀攸、许攸是三位关键人物。

荀彧在曹操最困难的时候,给他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曹操遇到困难,给荀彧写信,而不是郭嘉。

荀攸战术谋划得当,追随曹操出征,多次提出破敌之策。斩杀颜良,解除白马之围;除掉文丑,曹操顺利撤兵,功不可没。

许攸的“偷袭乌巢”之计,让曹操转败为胜,以少胜多,堪称奇谋。有意思的是,偷袭粮道此种妙计,为何郭嘉不提出来呢?

官渡之战全过程,郭嘉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关键时刻没见他“出场”,这又是为何呢?可以这么理解:郭嘉适合全盘策划,谋划大局。危难之际做决断,就不是郭嘉的长项了。

后人言:“鬼才不死,卧龙不出。”说郭嘉比诸葛亮厉害;郭嘉在,诸葛亮就不敢出来。客观看待,郭嘉比诸葛亮差太多,诸葛亮是“武庙十哲”之一,三国就他一人上榜。

参考书目:《三国志》

标签: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关键时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