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43——刘章除诸吕立头功,刘襄因小失大丢皇位

【原文】诸吕欲为乱,畏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以吕禄女为妇,故知其谋,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齐王乃与其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齐相召平弗听。〔班表:诸侯王,高祖初置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武帝分汉内史为左右,后又更右为京兆尹,左为冯翊,中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康曰:广陵人召平与东陵侯召平及此召平,凡三人。此召平之子奴,以平死事封黎侯,见功臣表。召,与邵同。姓谱:驷,郑七穆驷氏之后。祝,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祝,后以为氏。〕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闻之,乃发卒卫王宫。魏勃绐邵【章:甲十五行本"邵"作"召";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平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张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简易也。予据史记文帝纪:"三年九月,初与郡国守相铜虎符。"既有"初"字,则前乎文帝之时当未有铜虎符也。召平、魏勃事在三年之前,何缘有虎符发兵!班史于文纪三年,只书"初与郡守为铜虎符",汰去"国相"二字。温公则但书勃语于此,而文纪不复书,岂亦有疑于此邪?〕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王。"〔为,于伪翻。〕召平信之。勃既将兵,遂围相府;召平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

【翻译】诸吕打算作乱,因惧怕大臣周勃、灌婴等人,未敢贸然行事。朱虚侯刘章娶吕禄之女为妻,所以得知吕氏的阴谋,就暗中派人告知其兄齐王刘襄,让齐王统兵西征,朱虚侯、东牟侯为他做内应,图谋诛除吕氏,立齐王为皇帝。齐王就与他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密谋发兵。齐相召平反对举兵。八月,丙午(二十六日),齐王准备派人杀国相召平;召平得知,就发兵包围了王宫。魏勃欺骗召平说:“齐王没有汉朝廷的发兵虎符,就要发兵,这是违法的。您发兵包围了齐王本是对的,我请求为您带兵入宫软禁齐王。”召平信以为真,让魏勃指挥军队。魏勃掌握统兵权之后,就命令包围相府;召平自杀。于是,齐王命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征发齐国的全部兵员。

【解析】诸吕手握大权后,是要谋反自己称帝?还是要大肆屠戮刘氏子弟和功臣集团?果真如此,吕禄又怎么会在郦寄献计后想把北军交给周勃统率,贾寿又怎么会批评吕产不早些去封国呢?既然怕灌婴坏自己的事,又怎么会把兵权交给灌婴,让他征讨齐王?反对吕氏交出兵权的明显是吕媭。吕媭确实可能对和自己有仇的大臣动手,但诸吕谋反应该是无中生有之事,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即使是谋反,这种事又怎么会告诉吕禄之女呢?她能发挥什么作用,还是有什么风险告知她可以提前避开?


(资料图片)

刘章让刘襄出兵,是因为吕后刚刚去世,吕氏根基不稳。如果诸吕真的是怕周勃、灌婴而不敢发动,刘章就应该就近先找周勃等大臣商量对策,而不是直接通知刘襄,并意图立他为帝。立刘襄为帝肯定需要大臣支持的,需要先沟通好。

召平之子奴,以平死事封黎侯,这就表明齐相召平不是吕后的人,召平反对出兵是忠于朝廷的行为。政变成功后鲁王张偃都被废了,如果召平是吕后的人,不可能不清算,反而因此给他儿子封侯。也正是因为召平是朝廷的人,不是吕后派来监视齐王的人,所以看人方面有所欠缺。召平之亡,在交友不慎,不识人心。齐王发兵谋反,一旦成功称帝就是拥立之功,可以封侯拜将。根据《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记载,及悼惠王卒而哀王立,勃用事,重于齐相。召平在齐国权力更大,但魏勃更受齐哀王信任。“齐王既闻此计,乃与其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魏勃是齐王发兵的知情者、参与者、支持者。魏勃虽然是从曹参的门客开始起步,经曹参推荐得到刘肥的赏识,看事也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是一个忠于朝廷的人。把军权交给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自己陷入险境也就是可以预料的了。当然,齐王未必会杀了召平。但召平没有尽到齐相的职责,倘若不自杀,也许后面会受到朝廷的惩罚。

齐王起兵,后面使得灌婴带领军队讨伐,事实上分散了诸吕的兵权,对于平定诸吕之乱是有帮助的。因而,魏勃也是平定诸吕叛乱的一个重要人物。

【原文】 使祝午东诈琅邪王曰:〔琅邪王,刘泽也。三年,割齐琅邪封之。〕"吕氏作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齐王自以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将也;〔言泽自高帝时为将。〕请大王幸之临菑,见齐王计事。"〔临菑,即古营丘,齐国所都。〕琅邪王信之,西驰见齐王。齐王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尽发琅邪国兵,并将之。〔考异曰:史记泽世家、汉书传,皆以为泽与齐王合谋;盖误。今从史记吕后本纪、齐王世家、汉书吕后纪、齐王传。〕琅邪王说齐王曰:"大王,高皇帝适长孙也,当立;〔适,读曰嫡。齐王襄,悼惠王之子,高帝之长孙也。长,知两翻;下同。〕今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泽于刘氏最为长年,大臣固待泽决计。今大王留臣,无为也,不如使我入关计事。"齐王以为然,乃益具车送琅邪王。琅邪王既行,齐遂举兵西攻济南;〔济南本属齐,元年割以封吕台;台卒,产嗣封。〕遗诸侯王书,〔遗,于季翻。〕陈诸吕之罪,欲举兵诛之。

【翻译】齐王派祝午到东面的琅邪国,欺骗琅邪王刘泽说:“吕氏在京中发动变乱,齐王发兵,准备西入关中诛除吕氏。齐王因为自己年轻,又不懂得军旅战阵之事,自愿把整个齐国听命于大王的指挥。大王您在高祖时就已统兵为将,富有军事经验;请大王光临齐都临淄,与齐王面商大事。”琅邪王信以为真,迅速赶往临淄见齐王。齐王乘机扣留了琅邪王,而指令祝午全部征发琅邪国的兵员,一并由自己统领。琅邪王对齐王说:“大王是高皇帝的嫡长孙,应当立为皇帝;现在朝中大臣对立谁为帝犹豫不定,而我在刘氏宗室中年龄最大,大臣们本当等着由我决定择立皇帝的大计。现在大王留我在此处,我无所作为,不如让我入关计议立帝之事。”齐王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准备了许多车辆为琅邪王送行。琅邪王走后,齐王就出兵向西攻济南国;齐王还致书于各诸侯王,历数吕氏的罪状,表明自己起兵灭吕的决心。

【解析】公元前193年,刘肥当齐王时将城阳郡割让给鲁元公主,前188年,齐王刘襄继位,前187年被迫将济南郡割让给吕台。前181年,吕后将齐国的琅琊郡割让给了刘泽。前180年,吕后去世。这个时候刘泽掌管琅琊不久,齐王刘襄影响力还在,有能力重新掌握,所以刘襄选择了智取;济南郡已经被吕氏经营多年,只能武力夺取了。夺回两郡后的问题只在于汉皇室的承认而已。当刘襄打算起兵夺取帝位时,也就不在于皇室的认可问题了,于是选择了先拿回琅琊郡,再拿回济南郡。

但是,刘泽是刘邦的远房堂兄弟,是刘襄的爷爷辈。刘襄只想到要拿回本属于自己的封地,却没有想过如何拉拢刘泽,至少是化解刘泽的不满。如果刘襄真的志在天下,就不应该在意一个小小的琅琊郡。而是应该允诺事成后,将当时吕氏占据的燕国、赵国、梁国分给刘泽,请刘泽全力辅佐自己。同为刘氏族人,而且有利益的诱惑,肯定是可以做到的。可惜,刘襄的格局终归还是小了,采取了最下策,欺骗刘泽,让两人心生罅隙。欺骗了刘泽就罢了,当刘泽说愿意以德报怨替他效力时,居然轻易就相信了,只能说是天真了。既然得罪了刘泽,那就请刘泽在齐王府静养一阵子,等自己把大局搞定再放他出去。刘襄给了刘泽什么好处,刘泽一个爷爷辈要去为他奔走。这一放,让刘襄兄弟的辛苦给人做了嫁衣。

【原文】相国吕产等闻之,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班志,颍阴县属颍川郡。〕灌婴至荥阳,谋曰:"诸吕拥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翻译】相国吕产等人闻讯齐王举兵,就派颍阴侯灌婴统兵征伐。灌婴率军行至荥阳,与其部下计议说:“吕氏在关中手握重兵,图谋篡夺刘氏天下,自立为帝。如果我们现在打败齐军,回报朝廷,这就增强了吕氏的力量。”于是,灌婴就在荥阳屯兵据守,并派人告知齐王和诸侯,约定互相联合,静待吕氏发起变乱,即一同诛灭吕氏。齐王得知此意,就退兵到齐国的西部边界,待机而动。

【解析】灌婴跟从刘邦较少,也属于丰沛功臣集团,陈平初加入刘邦阵营时,和周勃一起举报陈平的就有灌婴,汉初十八功臣灌婴排名第九。那么,为什么吕禄会派灌婴带兵抵抗刘襄呢?因为吕氏子弟都是后来提拔上去的,没有带兵经验,战场打仗还是得用能取胜的人,倘若打败了追究责任就是自己的损失了。而灌婴和刘襄倘若真的开战,那吕氏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朝中功臣、吕氏、刘氏等各方力量的平衡中,灌婴获得了部分兵权,而且吕氏肯定会派人监军。吕氏没有计算到的是,灌婴会领军在外观望,间接削弱了吕氏掌握的军事力量。

灌婴也是有政治智慧的,不打不撤,只是告诉齐王你们现在师出无名,等吕氏真的反叛了才好出兵,现在我们手里掌握了军队,就不怕吕氏谋反了,于是和齐王等诸侯王在齐国西部边界对阵。

【原文】吕禄、吕产欲作乱,内惮张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

【翻译】吕禄、吕产想发起变乱,但内惧朝中绛侯周勃、朱虚侯刘章等人,外怕齐国和楚国等宗室诸王的重兵,又恐手握军权的灌婴背叛吕氏,打算等灌婴所率汉兵与齐军交战之后再动手,所以犹豫未决。

【解析】莫须有的罪名。难道说吕氏本来没反的打算,既然刘襄已经起兵了,那就反给你们看,给他们正当的起兵理由。这就是小孩子赌气的行为了。如果真的打算谋反,那肯定要准备好,第一就是自己手中掌握军权,这都担心灌婴背叛了,这能谋反么,一旦谋反,第二天灌婴和刘氏诸侯王的军队就会向长安进发。

【原文】 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及鲁王张偃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也。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

【翻译】此时,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及鲁王张偃,都年幼,没有就职于封地,居住于长安;赵王吕禄、梁王吕产分别统率南军和北军,都是吕氏一党。列侯群臣没有人能自保安全。

【解析】列侯群臣没有人能自保安全不是因为刘太、刘武、刘朝、张偃没有去封地,主要是因为南军和北军在吕氏手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因为刀在别人手中。

【原文】太尉绛侯勃不得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班志,曲周县属广平国。〕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楚王交,高祖弟。代王恒、淮南王长,高祖子。吴王濞,高祖侄。琅邪王泽,刘氏疏属。齐王襄,高祖孙。常山王朝、淮阳武、济川王太,惠帝子。说,式芮翻。〕吕氏所立三王,〔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也。〕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章:甲十五行本重"诸侯"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张校同。】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将印,以兵属太尉;〔属,之欲翻;下同。〕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而王,于况翻。〕吕禄信然其计,欲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

【翻译】太尉绛侯周勃手中没有军权。曲周侯郦商年老有病,其子郦寄与吕禄交好。绛侯就与丞相陈平商定一个计策,派人劫持了郦商,让他儿子郦寄去欺骗吕禄说:“高帝与吕后共同安定天下,立刘氏九人为诸侯王,立吕氏三人为诸侯王,都是经过朝廷大臣议定的,并已向天下诸侯公开宣布,诸侯都认为理应如此。现在太后驾崩,皇帝年幼,您身佩赵王大印,不立即返回封国镇守,却出任上将,率兵留在京师,必然会受到大臣和诸侯王的猜忌。您为何不交出将印,把军权还给太尉,请梁王归还相国大印给朝廷,您二人与朝廷大臣盟誓后各归封国?这样,齐兵必会撤走,大臣也得以心安,您高枕无忧地去做方圆千里的一国之王,这是造福于子孙万代的事。”吕禄相信了郦寄的计谋,想把军队交给太尉统率;派人把这个打算告知吕产及吕氏长辈,有人同意,有人反对,计策犹豫未决。

【解析】政局混乱的时候,没有军权就没有安全感,没有主动权。郦商在汉初十八功臣排名第六,也是丰沛功臣集团的。但他儿子讲朋友义气,不愿意做对不起吕禄的事。于是,郦商就和周勃他们演了一出苦肉计,逼郦商想法子让吕禄交出北军兵权。

郦商劝说吕禄的理由就是:刘襄他们出兵就是因为赵王吕禄不返回封地,在京城掌握重兵,担心吕禄对刘氏皇族不利。只要吕氏把军权交出去了,回到封地,没有了谋反的能力,诸侯王也就安心了。如果吕氏在吕后刚去世的时候就去自己的封地,将军政大权交给功臣集团会如何?诸侯王还有起兵的理由么?没有了!唯一的忧虑皇帝太小了,就是功臣集团可能借助年轻皇帝的手将吕氏的封地给夺回去。当然,贪恋权力也是一个问题。即使是吕后临死前让他们放手,他们当时也未必愿意放手,至少长辈他们的长辈吕媭肯定不愿意。只有当诸侯王起兵了,才可能意识到放手回封地也有好处。

【原文】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媭。媭大怒曰:〔媭,吕后之妹,樊哙之妻;于禄,姑也。过,工禾翻。〕"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翻译】吕禄信任郦寄,经常结伴外出游猎,途中曾前往拜见其姑母吕媭。吕媭大怒说:“你身为上将而轻易地离军游猎,吕氏如今将无处容身了!”吕媭把家中的珠玉、宝器全拿出来,抛散到堂下,说:“不要为别人守着这些东西了!”

【解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那就是让郦寄邀请吕禄离开兵营外出打猎,周勃趁机夺取兵权。因为周勃本来就是太尉,而且带兵打仗也积累了军中威望,假借皇帝命令、及时把不服的将领杀了,肯定是有机会的。吕媭比吕禄更有政治智慧,当她看到吕禄离开军营也就知道吕氏要完了,所以大骂吕禄,这一计又没起作用。

【原文】九月,庚申旦,〔考异曰:史记本纪,"八月庚申旦"上有"八月丙午"。汉书高后纪亦云"八月庚申"。今以长历推之,下"八月"当为"九月"。〕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姓谱:周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于贾城,子孙以国为氏。又,晋大夫贾季食邑于贾,其后以邑为氏。〕因数产曰:"王不早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耶!"〔数,所具翻。〕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师古曰:齐、楚俱在山东,连兵西乡,欲诛诸吕,亦犹六国为从以敌秦,故谓之合从也。从,子容翻。〕且趣产急入宫。〔趣,读曰促。〕平阳侯颇闻其语,驰告丞相、太尉。

【翻译】九月,庚申(初十)清晨,行使御史大夫职权的平阳侯曹窋,前来与相国吕产议事。郎中令贾寿出使齐国返回,批评吕产说:“大王不早些去封国,现在即便是想去,还能够吗!”贾寿把灌婴已与齐、楚两国联合欲诛灭吕氏的事告诉了吕产,并且催吕产迅速入据皇宫,设法自保。平阳侯曹窋听到了贾寿的话,快马加鞭,赶来向丞相和太尉报告。

【解析】贾寿的建议促发了周勃夺取兵权。贾寿是出使齐国回来,应该是去齐国谈判的,同时收集情报。谈判的结果就是吕氏现在返回封国也不行了,因为刘襄出兵是想当皇帝的,不是为了消除吕氏的威胁。谈判时刘襄一定会提出吕氏无法接受的条件,譬如完全放弃兵权和封地,逼吕氏拼死一搏。贾寿的建议客观讲也不过分,让吕氏自保而已。策略就是和皇帝待在一起,占据大义,这个时候谁要对付他就是对付皇帝。一般将士是不敢谋反的。

西汉时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一般都是由御史大夫直接升任。御史和皇帝亲近,所以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常常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曹窋是御史大夫,所以知道了吕产的计划,并立马通知了周勃。

【原文】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纪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班志,襄平县属辽东郡。张晏曰:纪通,纪信子也。尚,主也;今符节令也。晋灼曰:纪信焚死,不见其后。功臣表云:通,纪成之子,以成死事故封侯。贡父曰:汉祖以善用人得天下,岂忘纪信之功哉!疑成者,即信之一名也。通尚符节,故使持节矫以帝命内勃北军。内,读曰纳。〕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说吕禄曰:〔复,扶又翻。班志:典客,秦官,掌诸侯、归义蛮夷;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揭,音竭。〕"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况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至军,吕禄已去。太尉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师古曰:袒者,脱衣袖而肉袒也;左、右袒者,偏脱其一耳。袒,徒旱翻。郑氏注觐礼云:凡为礼事者左袒;若请罪待刑则右袒。〕军中皆左袒。太尉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丞相平乃召朱虚侯章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监,古衔翻。〕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入相国产殿门!"〔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平阳侯时为御史大夫,盖将丞相之命以告卫尉,使毋纳产也。〕

【翻译】太尉想进入北军营垒,但被阻止不得入内。襄平侯纪通负责典掌皇帝符节,太尉便命令他持节,伪称奉皇帝之命允许太尉进入北军营垒。太尉又命令郦寄和典客刘揭先去劝说吕禄:“皇帝指派太尉代行北军指挥职务,要您前去封国。立即交出将印,告辞赴国!否则,将有祸事发生!”吕禄认为郦寄不会欺骗自己,就解下将军印绶交给典客刘揭,而把北军交给太尉指挥。太尉进入北军时,吕禄已经离去。太尉进入军门,下令军中说:“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膀,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膀!”军中将士全都袒露左臂膀。太尉就这样取得了北军的指挥权。但是,还有南军未被控制。丞相陈平召来朱虚侯刘章辅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守军门,又令平阳侯曹窋告诉统率宫门禁卫军的卫尉说:“不许相国吕产进入殿门!”

【解析】纪通是功臣纪成的儿子,也属于功臣集团。他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掌握了皇帝符节,在关键时刻可以假传皇命。周勃夺取兵权的过程有一个问题,郦寄说皇帝指派周勃接管吕禄的兵权,他就信了?这个皇帝明显没有执政掌权,否则功臣也就不用担心了,诸侯王起兵也没有理由了。而且皇帝是亲近吕家的,这么大的事不和吕家兄弟商量的么?郦寄应该是说,有人举报吕氏谋反,皇帝已经起疑了,吕禄在不交出将印返回封国,可能就要被杀了。只能说吕禄太蠢了。

周勃夺取北军军权后,就让曹窋借助御史大夫的身份阻止吕产见到皇帝。吕产是掌握南军的,是卫尉的顶头上司,让卫尉阻止吕产进宫是不合理、不可能的,一定是借助了皇命。

【原文】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至殿门,弗得入,徘徊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语,牛倨翻。〕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公言诛之,乃谓朱虚侯曰:"急入宫卫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予,读曰与。〕入未央宫门,见产廷中。日哺时,〔申时食为哺。哺,奔谟翻。〕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如淳曰:郎中令,掌宫殿门户,故府在宫中。从,才用翻。〕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劳,力到翻。〕朱虚侯欲夺其节,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师古曰:因谒者所持之节,用为信也。章与谒者同车,故为门者所信,得入长乐宫。〕斩长乐卫尉吕更始。〔更,工衡翻。〕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分,扶问翻。〕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媭,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张偃。戊辰,徙济川王王梁。〔吕产既诛,故徙太王梁。〕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事告齐王,令罢兵。

【翻译】吕产不知吕禄已离开北军,进入未央宫,准备作乱。吕产来到殿门前,无法入内,在殿门外徘徊往来。平阳侯曹窋恐怕难以制止吕产入宫,策马告知太尉。太尉还怕未必能战胜诸吕,没敢公开宣称诛除吕氏,就对朱虚侯刘章说:“立即入宫保卫皇帝!”朱虚侯请求派兵同往,太尉拨给他一千多士兵。朱虚侯进入未央宫门,见到吕产正在廷中。时近傍晚,朱虚侯立即率兵向吕产冲击,吕产逃走。天空狂风大作,因此吕产所带党羽亲信慌乱,都不敢接战搏斗;朱虚侯等人追逐吕产,在郎中府的厕所中将吕产杀死。朱虚侯已杀吕产,皇帝派谒者持皇帝符节前来慰劳朱虚侯。朱虚侯要夺皇帝符节,谒者不放手,朱虚侯就与持节的谒者共乘一车,凭着皇帝符节,驱车疾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事毕返回,驰入北军,报知太尉。太尉起立向朱虚侯拜贺说:“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吕产。现在吕产被杀,天下已定!”于是,太尉派人分头逮捕所有吕氏男女,不论老小一律处斩。辛酉(十一日),捕斩吕禄,将吕媭乱棒打死,派人杀燕王吕通,废除鲁王张偃。戊辰(十八日),改封济川王刘太为梁王,派朱虚侯刘章去告知齐王,吕氏已被诛灭,令齐罢兵。

【解析】阻止吕产进宫的理由无非就是皇帝身体不适,相国改日再进宫吧。吕产又觉得事情紧急,在未央宫门口一会想闯进去面圣,一会又想回去改天,犹豫不决,所以走来走去。曹窋担心吕产闯进去,就通知了周勃。周勃虽然掌握了北军,但禁卫军还在吕产手中,随时可以进入未央宫,没有必胜把握,不敢和吕氏撕破脸。刘章本来就是吕后封的皇宫守卫将领,于是就让刘章进宫和皇帝在一起,防止吕产见到皇帝。

刘章有自己的打算,擒贼先擒王,把吕产给除掉。由于刘章武力值高,又带了一千士兵,吕产也没有想到闯进未央宫,让卫尉保护自己。当然,也可能吕产会疑虑皇帝和刘章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不敢殊死一搏,进宫利用皇帝的力量。

杀了吕产后,皇帝派人慰劳刘章,应该是曹窋的建议。如果吕产没死,皇帝大概率倾向吕家,既然已经死了,这件事就需要有个结论,那就是肯定刘章所作所为。刘章则借着皇帝符节继续杀几个重要的吕家人物。可以说,在这场政变中,刘章是立了头功的,可惜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使得后人将功劳都算到了周勃和陈平身上。

谒者属于尽忠职守的人,担心刘章拿着皇帝符节为所欲为,只肯同去,不肯撒手。

吕产一死,吕家剩余力量轻易就被灭了,可见南北军的军权确实是不能让出去的。

【原文】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举兵,使使召魏勃至,责问之。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而后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师古曰:言以社稷将危,故举兵而正之,不暇待有诏命也。股,脚也。战者,惧之甚也。栗,与栗同。〕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魏勃。灌婴兵亦罢荥阳归。

【翻译】灌婴驻扎荥阳,闻知魏勃原先教唆齐王举兵,便派人召魏勃来见,加以责问。魏勃回答说:“家中失火的时候,哪有空闲时间先请示长辈而后才救火呢!”随即退立一旁,两腿颤抖不止,吓得说不出话来,直到最后也说不出别的话,为自己辩解。灌将军仔细审视魏勃,笑着说:“人说魏勃武勇,其实不过是个狂妄而平庸的人罢了,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赦免魏勃不加追究。灌婴所统率的军队也从荥阳撤回长安。

【解析】灌婴见魏勃的时候,朝中群臣已经决定推举代王刘恒为帝了。面对灌婴的责问,魏勃可以有两种策略:一种就是勇武果断,一种就是胆小怕事。但是灌婴代表的是朝廷大臣,魏勃是齐王的心腹,如果魏勃表现好,要么被灌婴推荐给朝廷,要么就会被除去,否则一个有杰出人才辅佐的诸侯王是很危险的。如果魏勃伪装得自己能力不行,就可以消除灌婴的顾虑。魏勃最终选择了后者。至于史书上之后没有魏勃的记载,是因为第二年齐哀王刘襄就死了。

【原文】班固赞曰: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言寄与禄友善,诡说之出游,因夺其兵而诛之,是寄卖友也。〕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又执劫;虽摧吕禄以安社稷,谊存君亲可也。〔师古曰:周勃劫其父,令其子行说。予谓劫者,劫质也。盖劫寄父商为质,谕以不行说禄将杀之也。盖当时皆以寄为卖友,故固发明父子、朋友各有其伦,为人臣子者当知所缓急先后也。〕

【翻译】班固赞曰:孝文帝时,天下人都批评郦寄出卖朋友。所谓出卖朋友,是指见利忘义。至于郦寄,他的父亲本是汉室开国功臣,而且又被周勃等人劫持;郦寄的行为,虽使朋友吕禄被杀,却安定了国家,顾全了君臣父子的伦理大义,还是可以的。

【解析】郦寄确实出卖了朋友,吕禄明显没有谋反的计划。政变成功后,历史上也没有郦寄的记载,可见这不是郦寄主动的行为,否则也是一大功臣会加官进爵,而不应该是仅仅因为父亲去世而承袭侯位。司马光借用班固的评论,是为了发扬舍义取忠的精神。对于后世而言,要学习的不是忠君,而是忠于国家和人民,为了大义舍弃小义。

【原文】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恒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令皆已夷灭诸吕,而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长,知两翻;下同。〕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王,高帝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几,居衣翻。〕今齐王舅驷钧,虎而冠;〔言驷钧恶戾,如虎而着冠。〕即立齐王,复为吕氏矣。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言高帝见在诸子惟代王为最长也。见,贤遍翻。代王,高帝姬薄氏所生。薄姓,战国已有之;风俗通:卫有贤人薄疑。〕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天下乎!"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

【翻译】诸位大臣暗地共同商量说:“少帝和梁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真是孝惠帝的儿子,当年吕后设计取他人的儿子,杀死他们的生母,把他们收养在后宫中,令孝惠帝认做儿子,立为继承人和诸侯王,用来加强吕氏的力量。现在,吕氏已被灭族,但吕氏所立的人,很快就要长大,等他们掌握实权,我们恐怕都要被灭族!不如从诸侯王中另选最贤者立为皇帝。”有人说:“齐王,是高帝的长孙,可立他为帝。”大臣们都说:“吕氏正因为外戚强横,几乎危及皇帝宗庙,摧残功臣,现在齐王的舅舅驷钧,为人暴恶好像戴着冠帽的老虎,假若立齐王为帝,驷钧一族就会成为第二个吕氏。代王是高帝在世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人仁孝宽厚,太后薄氏一家谨慎温良。立年长的本来就名正言顺,更何况代王又以仁孝而闻名于天下呢!”于是,大臣们共同议定拥立代王为帝,并暗地派人召代王入京。

【解析】少帝和梁王、淮阳王、恒山王肯定都是汉惠帝的儿子。作为皇帝,不缺妻妾,怎么可能没有留下后人。古代是很看重血缘关系的,吕后就算要给张皇后找养子,也不至于去民间找其他人的儿子。大臣们之所以想换皇帝,是因为少帝身上流着吕氏血液,是吕氏教养长大的,比较亲近吕家。吕家也没有真心谋反,本质上是争夺权力的政治斗争,担心皇帝长大执政后秋后算账。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有:朱虚侯首先斩吕产,于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而琅邪王亦从齐至长安。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于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于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而遣朱虚侯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

琅邪王刘泽很聪明,知道凭借自己在刘氏族中的影响力为自己争取权益。这个影响力在推荐新帝这件事上发挥到极致。虽然按照古代宗法制度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本来是应该由刘襄继承的。但是,推荐刘襄对刘泽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且不说他对刘襄心中不满,刘襄本来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了,赞成的话刘襄也不会太念他的好,这场政变他也没有多少功劳。推举其他皇子就不一样了,会感激刘泽的推荐。事后刘泽能成为燕王正是因为他力排众议拒绝推荐刘襄。

刘泽是怎么让刘襄失去皇位的呢?要看大臣们最担心什么:外戚学习吕氏争取权,功臣集团发动政变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所以刘泽就说齐王的舅舅驷钧一族未来可能像吕氏一样。

标签: 御史大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