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世界最新:司马懿:明处忍,暗处狠,大事成

作者:洞见·瑾山月

光而不耀,静水深流。

司马懿有言:智者务其实,愚者争其名。


【资料图】

不当头、不争名、韬光养晦,是司马懿的处世之道。

作为三国乱世的终结者,他是“藏器”的高手。

明处忍,暗处狠,于不动声色中攻城掠地,成就霸业。

《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藏器于身方可待时而动,游刃有余。

01

明处忍

出身河内名门的司马懿,家学渊博,文韬武略不在人下。

初出茅庐之际,他也曾锋芒毕露,善与人辩,锐不可当。

他拜访名士胡昭,与其切磋经史,奇文共赏,侃侃而谈。

恰巧另一青年才俊周生来访,司马懿忍不住在他面前彰显学识,高谈阔论。

却不想周生妒才忌能,顿生杀心,买通死士,刺杀司马懿。

所幸消息泄露,胡昭及时制止,并告诫司马懿:衣褐其外,藏玉其中,否则性命堪忧。

司马懿谨记教诲,自此将“隐忍”之道奉为圭臬。

然而,低调行事的他,还是因显赫的家世与才华,被曹府幕僚杨俊发现。

在杨俊的极力推荐下,曹操一纸文书发到河内县,点名要司马懿出仕为官。

之后,司马懿“装病七年”的历史名剧上演。

为了不过早涉足诡谲多变的政坛,他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忍住不厌其烦的试探,忍住急功近利的欲望,在与曹操这场“耐心的较量”中,得以全身而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人在明处,太过进取不免惹来祸端,沉着忍耐才是智者所为。

公元234年,蜀魏之争迎来了决定性战役——五丈原之战。

坐镇双方是诸葛亮与司马懿。

蜀军远道而来,诸葛亮势在速战速决,司马懿心知肚明,采取“拖延战术”。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高手对决中,任凭蜀军如何挑衅叫骂,司马懿只是闭门不出。

哪怕诸葛亮用女人裙衫加以羞辱,司马懿也是岿然不动。

最终,两军对峙百日,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中,司马懿大获全胜。

司马懿凭隐忍之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令自己稳坐了曹魏军界第一把交椅。

君子之所取者远,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

万众瞩目时,重剑藏锋,别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肩负重任时,以退为进,而后徐徐图之。

这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乱世中的求生之道。

人生如攀岩,行至高峰时,切勿张扬自满,急于求成。

越是受命运青睐,越要忍住彰显自我的欲望。

02

暗处狠

公元238年,盘踞燕赵故地的“东北王”公孙渊,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人斩首。

砍下的头颅送至魏国帝都,悬于城门示众,以此震慑与其勾结的臣子。

公孙渊的死,不仅令各地军阀胆颤,还极大地掣肘了孙权。

冷兵器时代,骑兵克步兵,东吴的马匹孱弱不堪,而公孙渊所在的辽东盛产悍马。

公孙渊一死,孙权再也无法去辽东买马,战斗力大大削弱。

而斩杀公孙渊的幕后黑手,正是司马懿。

彼时,司马懿虽位极人臣,却深受魏明帝曹叡忌惮,被排挤在中枢边缘。

但退居幕后的他,犹如隐匿于草丛的狮子,暗中观察时局,伺机而动,杀伐果断。

一次对蜀作战中,司马懿按兵不动,待对方撤军时,又偷偷跟在后面。

军中有人不忿,叫嚣着主动进攻,司马懿怕败事,二话不说将其斩杀。

众将只知他胆小怕事,谁曾想竟是如此狠绝,自此对司马懿唯命是从。

司马懿明处能忍,暗处更狠,对人对己都有一副铁腕。

装病那几年,他彻夜苦读,兵法典籍几能成诵,一刻不允许自己放松。

后因“太子党”的身份被曹操冷落,却能夜以继日地办公,连喂马的活都亲力亲为。

他戎马一生,在操练兵马上下足功夫,亲率部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司马懿不露“狼顾之相”,善于在背后集聚能量,终成有魏一朝的“鹰扬之臣”。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或跃在渊,先谋己身。

真正的狠人,不是人前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而是人后的谋定后动,稳扎稳打。

正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若想成事,人要学会使暗劲儿,沉稳地精进自己,果敢地朝目标前进。

03

真正厉害的人,都不动声色。

公元239年,曹叡去世,太子曹芳继位。

朝廷顿时演变成司马懿与宗亲曹爽分庭抗礼的局面。

起初,曹爽对司马懿颇有忌惮,但见他步步退让,便开始肆无忌惮地谋权。 

为了问鼎朝堂,他公开建立小圈子,大张旗鼓地招揽人才,不惜一切代价排挤司马懿。

为了掌控军队,曹爽高调出兵蜀汉,还搬出“非宗亲不能带兵”的先帝遗言,卸了司马懿的军权。

曹爽高歌猛进,而年至花甲的司马懿却显得老态龙钟,后劲不足。

8年后,曹爽一支独大,司马懿辞去太傅之职,回家养病。

司马懿一走,曹爽愈发猖狂,玩弄皇权于股掌之间,纵容手下巧取豪夺,过上了穷奢极欲的日子。

两年后的一天,曹爽陪皇帝前往高平陵祭祖,忽然接到京中急报:司马懿反了。

公元249年正月初三,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回军政大权,一举粉碎曹爽政权。

曹爽至死才明白,这些年来,司马懿并非坐以待毙,而是一直在暗中较劲。

朝堂上,司马懿不与曹爽争权,而是转向实务,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安抚灾民。

军政上,他培植亲信,安插眼线,在他的安排下,儿子司马师是护军,司马昭是议郎。

儿子们官职不高,根本不被曹爽器重,却是司马懿的左膀右臂,可帮他洞悉时局动态。

致仕后,司马懿再次装病,借机联络旧臣,收揽死士,制造舆论,为政变做足了准备。

在魏末的这场政治角逐中,真正的狠角色不是气焰滔天的曹爽,而是不露神色的司马懿。

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改换门庭,成了司马氏的天下。

古语言:光而不耀,静水深流。

心气浮躁,急于求成者,极易将自己的致命短板露于人前。

而低调内敛之人,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最难被人揣度驾驭。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攫人噬人的手段。

人生在世,要学会不动声色地进取,有所藏,才能有所露。

这是进阶之法,亦是破局之道。

司马懿有“冢虎”之称,在纷繁乱世中,犹如深藏洞穴的老虎。

他将隐忍之术,演绎得淋漓尽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稚嫩而锋芒毕露,到老辣而重剑无锋,他向世人展现了强者的成长路径。

庸才哗众取宠,智者不动声色。

谨慎为人,小心驶得万年船,暗中努力,方能永立不败之地。

先稳后等,谋定而后动。藏于九地之下,终有一日,可动于九天之上。

标签: 不动声色 光而不耀 急于求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