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中国古代禁酒制度的演变,从防止亡国到保证粮食供给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酒文化,对酒的管理早期是出于统治者维护政权的需要,后期越来越多的是基于稳定经济这个因素的考量,而禁酒的规定也多是出于统治者的喜好。中国古代对待酒类大体采取三种方式,禁酒,榷酒,税酒。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代的禁酒有哪些。
1.大禹绝旨酒
(资料图片)
大禹时有一位名叫仪狄的人,精于酿酒。大禹的女儿命令仪狄酿造出美酒,送给大禹品尝。大禹喝完后觉得甘美,有醉感。正当大家认为大禹一定会嘉奖女儿和仪狄的时候,大禹却绝旨酒,并说以后肯定会有人因此而亡国。
2.周公禁酒
周公认为到夏、商两代的灭亡都一定程度上和酒有关,认为酒是不祥之物,大乱丧德,于是颁布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禁酒法令--《酒诰》。其中规定:“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意思是说如果有人群聚饮酒,一定不能放纵他们,要全部逮捕送到周京,我将杀掉他们,不过《酒诰》也不是完全的禁酒,例如祭祀,婚娶等场合就允许饮酒。
3.商鞅罚十禁酒
商鞅出于重农抑商,保留官营酒业,用于官方活动,规定对酒课以重税,如果私人卖酒加收十倍成本的赋税。所以就打消了大家酿酒,饮酒的想法。而该政策一直延续到秦和汉前期。
4.汉初禁群饮
西汉前期虽然曾经二次颁布过“禁酒令”。一次是在汉高祖时期,萧何在制定律法的时候就曾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另一次是在汉景帝时期,景帝下令禁止酒的买卖。但是这两次的出现都是有着特殊的原因,汉高祖担心天下刚刚平定,如果人聚在一起喝酒容易再发生事端。而汉景帝时期则是因为全国大范围发生旱灾,导致粮食欠收,以保粮食为主。
5.三国禁酒令
在电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武将们开怀畅饮,但是实际上在三国时期喝酒有点难,主要是因为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粮食根本不够吃,没有多余的粮食去酿酒。曹操和刘备都颁布的禁酒令,不允许私自酿酒,饮酒,孔融就因此不遵守禁酒令被以不孝名义杀死。
6.元代禁酒令
因军事需要,成吉思汗很讨厌酒在军中的传播,所以在大蒙古国时期对民间的禁酒令非常严苛。忽必烈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宣布严禁私⼈酿酒、卖酒,“有私造者,财产⼦⼥⼊官,犯⼈配役”,后来⼜将处罚变为“犯者死”。忽必烈还是觉得不满意,又进一步对禁酒作出指示,下令“朝官饮酒、一律斩首”。
7.朱元璋禁酒
明初时期,朱元璋以“民间造酒糜费,故⾏禁酒令”,颁布诏书令国民“⽆得种糯,以塞造酒之源”,简单说就是连酿酒的糯⽶都不许种植。后来⼤将胡⼤海之⼦因触犯了禁酒令,朱元璋不顾胡⼤海正领⼤军出征在外,亲⾃将其斩杀,可见朱元璋禁酒的尺度有多严格。
8.乾隆五省禁酒
清代最严的禁酒令发⽣在乾隆年间。乾隆元年,内阁学⼠⽅苞向乾隆提出针对西北五省(直⾪、河南、⼭西、陕西、⽢肃)的禁酒令,理由有两点:⼀是这五省本来就穷,每年还浪费“数百万⽯粮⾷”酿酒是不对的;⼆是这五省百姓酒后犯罪率太⾼了,百分之⼆三⼗的重⼤案件都和喝酒有关系。于是乾隆下令这五省“永禁造酒”。结果政令还没下达,朝野就变得沸沸腾腾,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乾隆又让五个省份的一把手进行讨论,五省一直反对这个政令。后来乾隆修改了部分政令,只在受灾之年减少酿酒。并将这一政令编入清朝法令,演变成通行全国的法律制度。
欢迎关注:超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