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珠海市金邦达保密卡有限公司 作者:徐木平 发布时间:2011-11-22 09:06:56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自2005年PBOC2.0规范发布以来,国内的金融IC卡迁移一直较为缓慢,截至2010年底,我国金融IC卡发卡量累计仅有900万张,并且这些卡多数为银行的试点发行,鲜有大规模发行的成功案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口不足800万的港澳地区,其金融IC卡发卡量累计已突破1000万张。
一、金融IC卡迁移与金融IC卡多应用
自2005年PBOC2.0规范发布以来,国内的金融IC卡迁移一直较为缓慢,截至2010年底,我国金融IC卡发卡量累计仅有900万张,并且这些卡多数为银行的试点发行,鲜有大规模发行的成功案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口不足800万的港澳地区,其金融IC卡发卡量累计已突破1000万张。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前些年商业银行对金融IC卡迁移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政策的约束力和驱动力不足;其次是我国金融IC卡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受理环境的升级需要时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商业银行普遍希望通过在金融IC卡上加载多应用来增加发卡收益,而在实际项目中,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少之又少,已实施的项目中不少应用因为规划过于“超前”而没有真正应用,打击了银行的积极性。综上,2011年之前多数银行在金融IC卡迁移的决策上处于观望状态。
进入2011年,随着央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国有大型银行率先发力,其他中小商业银行积极跟进,一时间金融IC卡迁移项目遍地开花,这些金融IC卡多数以行业联名卡的形式发行,走在金融IC卡迁移前列的银行或已完成、或已启动了行业应用的规划、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但在实际项目上却又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业内普遍存在两个疑惑:如何实施好金融IC卡多应用项目?银行应该选择怎样的金融IC卡产品?以下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当前金融IC卡多应用推广中的问题
1.商业模式与项目协调问题
金融IC卡多行业应用的推广中普遍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项目管理责任不清的情况,导致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困难重重,所谓的“三分技术,七分协调”正是对这类问题的总结。许多市民卡、一卡通项目都因为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导致银行或其它行业应用服务提供商缺乏参与的热情,也有的项目因为没有政府部门的积极协调而艰难前行。还有一个例子是在银行内部,从技术角度看,一张金融IC卡完全可以实现持卡人在同一家银行的各项业务一卡通,包括借记卡、信用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关的业务,仍而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和协调,国内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基于金融IC卡的银行一卡通产品。
2.标准的多元化成为多应用推广的绊脚石
要大规模推行金融IC卡,技术和产品一定不能成为制约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和产品确恰恰成为了一个问题。目前IC卡技术标准存在2个极端:一方面一些规模小或较新的行业应用(如电子票应用、优惠券应用)面临无标准可依的状况,这给IC卡产品开发、项目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大规模发卡的行业或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准,以交通卡为例,一些地方有自己的交通卡地方标准,且相当一部分标准并不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可以说这些标准虽然统一了自己的行业或地区应用,但不能与其他行业或地区互联互通、共享数据,也树立了一道技术壁垒,导致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产品较少,不利于市场竞争,也卡住了“一卡多用”。
此外,当前国内一些银行探索金融IC卡多应用时,业务部门从应用、管理、操作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应用需求,但符合当前行业规范的产品却无法满足要求。在需求驱动下,厂商只能修改产品,这就导致原本标准的产品可能存在针对不同项目的修订版本,这种做法一方面存在技术风险,另一方面会增加厂商产品管理的困难,不可避免的增加产品成本。
3.IC卡产品选型问题
目前国内发行的金融IC卡多数采用大容量、基于Java开放式平台、进口芯片的双界面IC卡芯片,Java卡的卖点在于其具有开放式平台,支持应用的动态下载和删除,双界面卡因为具有非接小额支付功能而受推崇,做为金融IC卡多应用的探索,选择这类产品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是大规模迁移,则有必要细细算下成本帐、评估下是否所有业务都的需要这类产品?按本人的理解,一方面,Java卡、双界面卡对芯片的性能要求较高,故芯片成本高;另一方面,厂商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开发Java卡虚拟机,且需要为每张卡支付版权费。双界面Java卡的综合成本比传统平台的接触式芯片卡(业内称为Native卡)至少要高出30%以上,以国内20多亿张磁条卡和双界面Java卡每张20元的市场价为基数计算,如果全部采用这类产品,则换卡的直接成本将增加上百亿元。
4.项目实施中的其他问题
1)银行与行业的联名IC卡通常都牵涉到多方发卡的问题,比如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就涉及银行和社保两方面的发卡,因此在具体项目中还面临发卡方案的选择和实施问题,通常要兼顾发卡效率和安全两方面的因素。
2)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赶进度而没有进行充分的测试,导致发出的卡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例如非接卡与机具的兼容性问题。
三、如何应对金融IC卡多应用推广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以上金融IC卡多应用推广中出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与大家探讨:
1)加强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
首先要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即明确卡片的运营主体、费率与分成模式、应用推广模式;其次要做好需求调研、科学的做好统一规划,规划既要有一定的超前也要有适用性;最后明确项目管理团队,高层领导要能主抓项目实施,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工作。
2)行业主管部门应推动标准的统一
首先,要推动规模发卡的几大行业的“标准的标准化”,如制定金融与社保卡、金融与交通卡、金融与校园卡等标准;其次,制定适合大多数行业的IC卡通用存储规范,统一规模较小的特色行业的IC卡规范,为银行与这些行业的联名发卡有标准可依;最后对于已发布的规范,要有技术委员会及时对规范中的问题、新增的市场需求进行梳理,统一发布给银行、厂商等。
3)发卡行可以细分产品,选择合适的IC卡芯片
银行在产品功能设计和芯片选型方面可以做的更细。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的IC卡产品在功能定位上应该是有差异的,比如借记卡可以考虑提供2类产品供持卡人选择:一类为具有借记卡功能、电子现金、非接支付功能并可扩展应用的全功能卡,另一类为仅具有借记卡功能的标准卡。前者可以用大容量的双界面Java卡,而后者仅需用小容量的接触式Native卡。通常我们建议银行在产品选型方面应综合考虑安全(这是迁移之本)、成本、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效益、客户需求等因素,选择够用的产品即可。
4)多与专业厂商沟通项目实施问题
金融IC卡多应用项目通常涉及银行及合作伙伴的多个部门,项目实施周期长,技术性强并且工作难度大,要成功实施需要考虑很多问题,从我们协助银行迁移工作所总结的问题有:
IC卡业务是很专业和复杂的,技术性强,考虑不周全,会走不少弯路和花费大量的费用,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人组成项目管理团队,做好项目管理和实施流程监督工作。
充分理解芯片卡项目的复杂性,根据银行自身的实力制定可行的、明确的项目计划;
严格执行测试过程,包括SIT测试、UAT测试,不能因为赶进度而省掉这些测试;
选择专业性的供应商,项目前期多与厂商沟通,论证技术与项目计划的可行性。
四、结语
目前国内在金融IC卡多应用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随着国内金融IC卡迁移的大幕拉开,未来金融IC卡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宽广,接下来必将有更多银行投入金融IC卡的多应用项目,银行将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厂商协助其实施项目。国内目前,如金邦达等大型厂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能胜任这项专业工作。以金邦达为例, 其在金融IC卡迁移方面有近10年的技术储备,并已协助港澳及海外二十余家银行完成了金融IC卡迁移项目,在卡应用开发与设计、数据准备、密钥管理、发卡系统、项目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是国内金融IC卡迁移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的厂商。现在,金邦达正致力于将其经验应用于国内银行的金融IC卡迁移项目中,“基于PBOC2.0标准的通用支付卡”、“多应用数据管理平台”、“SCI发卡系统”、“第四代双界面卡封装工艺”等等一系列产品和技术正陆续投放市场,通过采用金邦达的产品和服务,银行卡多应用的发行将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