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北京新基建方案发布 引爆北京科创企业燃点

日前,北京新基建方案正式发布,这一消息引爆北京科创企业的燃点。

多位在京的科技企业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下,新基建方案的发布,无疑为他们打开了希望的大门。更有不少科技企业,已经因此受益。而这也正中北京市试图“培育壮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北京经济新增长点,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新活力”这一现实目的。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北京新基建方案的发布,是一次政策与需求、市长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不仅能使科创行业度过资本和市场的寒冬,更会激发巨大市场活力。不过,也有行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新基建的发布,政策红利方面应重点向优秀的中小科创企业倾斜,而非一味“贪大求洋”,以此才能实现“六稳”“六保”目的。

疫情催生新业态

“我们在1月24日接到北京市经信局任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大数据态势感知研判。”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信数联”)数据分析总监张广志博士说。

据介绍,作为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技术供应商,公司在数据共享开放机制基础上,主要融合了北京市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和三大运营商数据,通过整合挖掘分析,得出了6大指标,分别是确诊、疑似、密切接触、敏感症状、京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同时也会结合地区人口密度和确诊病例占地区常住人口比例等维度进行综合研判。以此反映出的数据价值更加均衡和可靠。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将有限的防疫资源用于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实现精准调度,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带来的压力。”张广志说。在复工复产方面,融信数联同样发挥了科技优势,体现大数据价值。

据了解,该公司通过使用三大运营商手机信号,将相关区域内的疫情前、春节期间和节后疫情返工进行信号比对,以此研判相关公司、楼宇等员工到岗率、人员密集程度,迅速做出预警,一旦发生相关区域员工密集程度达到警戒线,政府部门将迅速介入。

也正是由于过硬的技术,融信数联订单剧增。“现在公司老客户和新客户各占一半左右,老客户因此合作更紧密了,而原本还在接触中的客户,也更容易达成合作。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在这次大疫情面前,体现我们大数据公司的价值。”张广志说。

通过一次次的政府间口碑传播,融信数联在这次疫情当中的作为获得了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点赞和表扬。而随着此次北京新基建政策的发布,也让包括融信数联在内的科创公司迎来了政策红利。

“政策刚出来,我们就关注到了。”融信数联CEO于笑博说,尤其是政策里提到要构建北京城市大脑应用体系,汇聚并无条件开放政务、交通、城市治理等领域数据3000项以上的要求,这可谓是我们的长项。

行业内一位政府官员表示,类似融信数联这样的大数据分析公司,因为不产生数据沉淀,其擅长的是数据分析和整合,所以也不侵犯个人隐私,政府与其合作更放心,也更能体现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新基建政策利好7大行业

于笑博口中所说的政策,是北京市于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注意到,与《意见》同时配套发布的还有5个行动计划,分别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新基建方案》)《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实施新开放举措行动方案》《提升新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其中,在《新基建方案》中表示,要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新方向,到2022年,北京将基本建成具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活力、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形成强有力支撑。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姜广智表示,北京新基建聚焦的6大方向30个重点任务,将直接带来百姓生活的改变。具体来看,北京将力争2020年新增5万户千兆用户;三年内铺设网联道路300公里,建设超过3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示范区;构建北京城市大脑应用体系,汇聚并无条件开放政务、交通、城市治理等领域数据3000项以上;培育一批科学仪器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创建1至2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探索组建1至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拓展“北京通”APP服务广度深度……

“整体来看,新基建行动方案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姜广智介绍,北京版“新基建”方案内容丰富,聚焦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融合发展。

资深大数据量化分析专家、北京爱玩特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雷宗表示,新基建将对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7大领域直接带来利好,而与此相关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云计算等将坐收红利。

雷宗表示,智能时代来临必须先打好新基建的基础地基,其技术链条第一步就是收集数据;第二步是计算分析数据,由此云计算领域应运而生;第三步是大数据+云计算就产生了人工智能模块,同时这里面又涉及了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巨大算力的电力损耗,5G基建和特高压就成为了核心;第四步,AI应用的核心终端目前的共识有两点,一是智能汽车、二是智能穿戴设备,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实时采集人与环境的数据,同时实时反馈给出智能化决策。第五步,智能汽车在环保的大背景下必然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单机版”的智能驾驶在万物互联后,也就成为了“全局版”的智慧交通。第六步,智慧交通作为城市大脑的最重要核心之一,会与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各类公共服务组成智慧城市的核心模块。

雷宗表示,新基建概念下的北京上市公司有35家,将会直接带来政策利好。其中大数据最多有12家,智慧交通和智慧驾驶7家,智慧城市6家。此次北京新基建方案一是利好5G、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二是利好具体场景的智慧应用,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

中关村强力支撑

业内专家在受访时表示,此次北京新基建的建设难度虽然不小,但要实现也并非难事。这除了北京的特殊城市性质所带来的资源虹吸效应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以中关村为龙头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

据了解,中关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前已发展成为包括海淀园、昌平园、顺义园等16园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这么多年,中关村沉淀、厚植下来一种创新创业文化,成为中关村的灵魂。

而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不仅诞生了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一批独角兽企业,更培育出了百余计的创新型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产业孵化平台、产业联盟、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可以说,中关村是一个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

记者在走访中关村多个园区了解到,以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以下简称“海淀创业园”)为例,园区不仅提供低成本的企业入孵物理载体,更有围绕科创企业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要素。资金、政策、人才、财税、知识产权、品牌宣传等资源均凝聚在此,而与新基建相关的企业和生态圈已经相当发达。

入孵于此的多位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关村体系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科创企业的支持不仅仅停留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更是贯彻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海淀创业园主任赵新良在受访时表示,科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在面向市场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客户出于风险的考虑会问先前有无使用过的案例,如果有的话客户接受程度更高,但卡住企业的往往也在此。为此,中关村很多政府机构、园区往往会率先采购新产品、新技术来使用,成为公司的首个客户。

“这对企业来说,不仅解决了资金回笼问题,对于打开市场更有帮助。”赵新良说。

“扶持创业不能只是把企业往外推,最重要的是自己也要优先试用。在这方面,中关村思维非常超前。”同样入孵于此的融信数联数据分析总监张广志说。

赵新良表示,中关村正是因为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吸附了围绕企业发展的若干资源,所以北京在建设新基建方面将更便利、更顺畅、更有效果。

不过他也表示,此次北京新基建的政策红利希望能更多的向优秀的中小科创企业倾斜。“很多中小科技企业虽然体量并不算太大,但技术、产品已经非常前沿,而且它们生长于此,服务于此,将比其他企业更为尽心。”记者 颜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