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支付产业技术、业务、应用创新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金融》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23 11:14:38  字体:[ ]

关键字:银联  葛华勇  移动支付  

摘   要:作为近代支付产业历史上最重大创新发明,电子账户前端识别介质——银行卡及其相应组织模式的产生大大加速了全球支付产业创新进程。当前,第三次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并不断向支付领域渗透,促使支付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推动支付商业模式稳步演进。

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支付产业技术、业务、应用创新发展趋势

  作为近代支付产业历史上最重大创新发明,电子账户前端识别介质——银行卡及其相应组织模式的产生大大加速了全球支付产业创新进程。当前,第三次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并不断向支付领域渗透,促使支付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推动支付商业模式稳步演进。

  技术创新是驱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从技术创新来看,支付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全方位发生着快速的技术变革,并呈现三大趋势:支付信息收集介质智能化、多元化,支付信息传输渠道公网化,交易信息处理系统云端化。

  一是支付信息收集介质智能化、多元化。从账户端来看,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的交易账户载体正在由传统银行卡的磁条或IC芯片,向PC、PAD、手机等各类多元化智能终端演变。从受理端来看,商户的受理终端正在由传统受理磁条卡的POS机向接受磁条、IC芯片、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介质、二维码等各类账户载体的多功能支付终端演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万物相联”的时代,手表、汽车、电视机等都将可能成为新的“账户载体”和“受理终端”,这使得支付流程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实体卡和POS终端,支付信息收集介质的多元化将使人们真正实现支付的随时、随地、随心所欲。

  二是支付信息传输渠道公网化。从当今全球支付产业来看,基于POS终端的银行卡支付依然是主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在该模式下,支付数据主要通过金融专网进行传输,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但也承担相对较高的传输成本。伴随着客户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支付需求的日益迫切,利用金融专网传输支付信息的传统方式暴露出明显的时空局限性,难以满足新时代支付需要。随着NFC、HCE(基于主机的卡模拟)、二维码、蓝牙4.0、Token(令牌)等新技术的日臻成熟,为了适应线上线下、有卡无卡支付需要,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公网传输支付信息和开展支付交易已成为大势所趋,其安全性也正在得到实践的检验。

  三是交易信息处理系统云端化。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清算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为代表的本地化处理依然是目前市场主流模式,而云计算技术正在支付行业得到充分的商业应用,主要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纷纷布局公有云、私有云,交易信息处理系统云端化的趋势已经显现。此外,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分布式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初步尝试,比特币、Ripple等正在以全新的理念介入支付领域,基于区块链技术采用多中心化模式也可能会成为未来支付信息处理的演进方向之一。

  业务模式创新催生支付市场繁荣

  技术创新催生了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在原有开放式卡组织为主流的支付模式基础上,支付产业链又加入了手机厂商、移动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行业商户等更多的产业参与方,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数据服务等行业不断融合,支付产业电子化、智能化、综合化程度不断提高,不断衍生出互联网虚拟账户支付、HCE手机支付、全手机NFC支付、扫码支付等多种创新业务模式。市场参与主体越来越多,支付产业网络和规模效应更加显著,各参与主体从中得到了价值的提升。

  一是支付与商务、社交综合化发展。作为金融业务最基础的一环,支付不仅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金融应用之一,并且已经成为重要的用户数据来源,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类商业机构凭借支付业务,积累了海量的用户资料和交易行为信息。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成熟,机构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的行为特征及信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精准营销、财务管理等各类增值服务,极大地丰富了其业务模式和盈利来源。

  二是支付与各类金融业务融合化发展。基于支付业务开展各类金融创新已成为业界普遍共识,支付与金融的渗透与融合愈演愈烈。各类支付机构依托其虚拟账户体系,通过与金融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等展开业务合作和产品创新,将业务领域从最初的支付拓展至P2P借贷、理财、保险、众筹、征信等其他金融细分领域,在账户层面打造了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入口。

  支付应用创新纵深发展的成果不断显现

  一是移动支付蓬勃发展,将成为主流支付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及各类APP应用日益普及。智能手机以其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的特征为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云闪付”、扫码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支付方式。“云闪付”系列产品是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手机制造商,基于NFC、HCE、TSM和Token技术推出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可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实现“空中发卡、非接闪付、网上支付”。在线下端,“云闪付”通过智能手机非接模块与受理终端进行交互,在500ms内即可完成交易。在线上端,“云闪付”基于云端支付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商户线上收单与本地手机客户端交互,完成云端支付卡的线上有卡交易。扫码支付则基于二维码、条形码等技术实现,其特点是完全基于软件,通过智能手机APP与二维码、条形码图像的交互实现支付,同时支持近场和远程交易。由于扫码支付对硬件成本投入要求较低,该模式在日常类商户,特别是小微商户中实现了快速推广。

  二是智能支付将成为支付新趋势。近年来,物联网和虚拟现实(VR)技术蓬勃发展,并逐渐向支付领域渗透,推动支付流程实现全自动化,使支付更加智能化。物联网的核心是通过在物体上嵌入微型感应芯片,借助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移动支付、金融IC卡是目前物联网在支付行业中最典型的应用。此外,物联网的发展将催生出更多人工智能的场景,也推动着支付流程全自动化。以智能汽车加油的场景为例,汽车驶入加油站时与加油机终端建立交互,加油机终端能够自动计算汽车所需油量,并结合实时的油价信息计算出所需支付的费用,随后向司机推送账单信息。司机通过终端确认后即完成支付,整个加油过程结束,车辆离开加油站。虚拟现实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通过给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实时感知交互手段,减轻用户的负担、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幅改善顾客线上购物的体验。目前,用户已可佩戴VR眼镜置身于虚拟世界中的商店,挑选商品并进行试穿、验看,获得合适体验后再通过电商购物平台完成在线付款。未来,不仅购物环节,甚至支付环节也可能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一并完成。

  三是人性化方式成为支付认证变革的方向。在传统线下支付模式中,验证持卡人身份的途径主要是PIN及签名等静态验证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终端多种多样,支付场景转变为非面对面,支付信息也需要经过公网进行传输,这对支付验证手段的可选性、易用性、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产业各方逐渐引入小额免认证、大额手机短信码认证等灵活易用的认证手段。此外,一些基于指纹、人脸、声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正在得到试验或商用,这些认证手段的应用也有助于改善客户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将给日常生活带来越来越强的远程操控的能力,在支付验证时不但需要验证正在操作的是真实的人,还要验证这个人的身份及其对应的权限,而能提供这种验证的只有生物特征识别手段。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