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极客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5 14:00:04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当移动支付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必备消费手段时,账户安全隐患、用户安全意识同样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
当移动支付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必备消费手段时,账户安全隐患、用户安全意识同样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端午节期间,记者在北京街头对100名行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均会在假期使用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工具中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的提及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中,70%严重缺乏账户安全意识。面对用户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百度钱包安全专家给出了七大建议。
80%受访者使用移动支付 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提及率高
端午节小长假期间,记者针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份调查,在100名受访者中,80%表示在端午节出行期间使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其中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提及率最高,此外56%受访者称也会刷卡消费,38%表示选择现金支付。
(图注:端午节期间,在100名接受记者采访的路人中,使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的比例占到80%)
艾瑞咨询的数据同样显示,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69.7%。不可否认,移动支付已经深入人们消费生活,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
身陷骗局全然不知 70%移动支付用户安全意识缺失
记者调查同时发现,在端午节期间使用移动支付的80位受访者之中,有70%的人从未了解过移动支付的安全常识,属于严重缺乏安全意识;有20%的人表示曾在新闻推送、微博消息中初步了解过支付安全技巧;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曾主动搜索或询问过移动支付安全相关经验。
(图注:移动支付用户安全意识强弱分布)
“我现在出门几乎不带现金,去超市购物、坐出租车都用移动支付完成,至于账户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我的确没有太关注过”,刘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马小姐也向记者阐述了她的经历:“我之前有一次在网上购物,转天有人给我打电话说订单有问题,需要退货、重新预订,并给我手机发了验证码和链接,我当时毫不犹豫的点击链接,并输入账号和密码,后来才知道,这个人是骗子。”多数受访者都如马小姐一般,当已经身处移动支付安全隐患之中时,却全然不知。
移动支付快速增长 80%受访者曾经历安全隐患
在移动支付快速增长的背景之下,病毒也随之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这80位移动支付用户中,有80%以上的人曾在之前的移动支付过程中经历过安全隐患:其中78%的人表示曾将支付密码设置为个人姓名、生日等容易破解的数字,并在多个账户使用同一个密码;66%的用户曾用公共计算机进行网络支付后,没消除上网痕迹;92%的用户表示曾在陌生免费的WIFI环境下联网并进行支付;39%的人曾在支付时不仔细辨认支付页面网址。此外,在这80%曾经经历过移动支付安全隐患的用户中,只有8%的用户账号曾经发生过恶意盗刷现象。
(图注:移动支付过程中经历不同安全隐患的人数分布占比)
某移动支付厂商在一份年度用户调查报告中提到,2015年新增支付类病毒超过32.6万个,被支付类病毒感染的用户数高达2505万。《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也同样指出,我国约83%网民的网上支付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移动支付用户增强安全意识,防止病毒或黑客等侵入账户危害资金安全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百度钱包安全专家:七招防范支付隐患
对于用户如何提高安全意识、更好地保护移动支付的账户安全,百度钱包安全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七点建议:
一是尽快完成实名制认证,进一步保障账户安全。以百度钱包为例,在用户完成实名认证后,用户转账可校验收款方实名信息,提供进一步安全保障;忘记账户密码时,用户可通过系统核对重要信息,系统将安全迅速地把密码告知本人。二是警惕需要输入支付信息的“钓鱼”短信。三是支付时尽量不要用公用电脑或者蹭免费WIFI。四是避免使用生日、数字、姓名缩写等作为支付密码。五是警惕浏览器以及卖家发送的不明链接。六是支付时的验证码一定不要随意告诉陌生人。七是当账户出现盗刷隐患时,第一时间致电被盗银行卡的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客服电话,要求客服冻结账户或银行卡,同步报案。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曾经指出,互联网当下已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风险隐患以及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和规模逐渐扩大,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风险防范以及相应的监管问题。事实上,无论是银行、第三方支付厂商都在努力完善着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当然,“除了支付厂商需要提升产品体验之外,用户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与厂商一同搭建安全、和谐的支付环境更加重要。”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不法分子,用户和支付厂商都要积极举报,并且积极配合进行实名认证,共同携手为互联网金融的良好环境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