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 >

左江流域民间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众所周知,我国左江流域所在的广西省是闻名全国的壮乡,素有“歌海”之称,因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出了以壮族歌曲为代表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其中,壮族人口聚居最为集中的广西左江流域,由于其人口性质和文化地理历史原因,该地区流传至今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更加富有代表性和文化艺术价值,其中包括唱诗、民谣、山歌等。在当下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驱动下,为了更深入贯彻践行党和国家关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时代号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弘扬我国珍贵且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近年来广西左江流域各个地市都在致力于寻求挖掘和保护当地优秀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良策,其中将民间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是目前最受认可的,能够从实质上促进左江民间音乐传承创新的高效措施。而如何实现左江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就是当下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融入与渗透,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左江民间音乐

通过当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左江民间音乐进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在当下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起,作为壮乡民间音乐与校园艺术文化融合代表的中国壮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正式成为广西民间音乐与校园教育融合渗透发展的常态模式被普及开来,由广西省内所有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进行举办。其中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这所当地高校始终高举旗帜,积极探索,为当地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入和传承发展做出了表率,发挥了重要带头作用。不仅如此,高校音乐教学系统内部,左江民间音乐作为珍贵的专业教学资源和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也在努力实现教材内容的渗透普及和课程建设,其教学方式也在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这不论是对于高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专业人才培养而言,还是左江民间音乐的当代传承和创新而言,都无疑是良好的趋势。

但不可否认,作为一项新的尝试,左江流域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渗透融入还不够科学充分。一方面,当下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左江民间音乐教学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左江民间音乐作为广西独特典型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进入高校音乐教学,是有独特目的和长远意义的重要策略。即通过左江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充分全面渗透融入,让高校学生通过相关学习实践了解熟悉左江民间音乐并掌握这一民间音乐文化的创作演唱技巧,实现左江民间音乐在当代的广泛高效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左江民间音乐在当代的创新发展,赋予其时代生命力。而当下大多数高校仅仅将左江民间音乐作为一种专业教学素材进行教学拓展来看,并未承担起传承创新濒危民间音乐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当下高校音乐教育在左江民间音乐的教学模式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和探索改革。要实现左江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创新就必须提高左江民间音乐的教学效率,探索更为高效、有趣、生动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实践教学。

二、传承与创新,左江民间音乐在教育中存续发展

左江民间音乐进入高校音乐教育,不仅是当代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更是左江民间音乐实现时代创新发展,延续艺术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实现左江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创新,就要不断优化完善该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实践模式。一方面,传承为本,力促创新。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左江民间音乐的教学渗透应当始终秉承着传承创新这一宗旨,不仅要做到让广大高校学子了解熟悉并掌握左江民间音乐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特征,更要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对左江民间音乐的创新发展。比如通过富有挑战性的专业创作活动和实践作业来训练学生对于这一地域音乐文化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立足实践,创新手段。要注重提高左江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完善左江民间音乐教学模式。在教材上,利用并收集整理左江流域所有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充实教材和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当地高校尽量设置专门的公共课程或组织成立专门团队进行专业教学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传统讲授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一问题上可以借鉴运用音乐电影教学法。左江民间音乐与左江流域人民生活生产实践、风俗习惯、情感信仰文化密切相关,音乐电影能够对此进行全面呈现诠释。比如《天琴》、《阿峨之恋》,还有《天琴美人》、音乐电影《龙州媚》等,都可以作为音乐教学影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这些电影作品生动形象且专业有趣,不仅具有极高教学价值,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

左江流域民间音乐文化以高校音乐教育为载体和路径实现新时代生命力延续和创新发展,必须做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坚持不断创新丰富和优化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育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的基本价值。(方飞 徐晨子)

标签: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左江民间音乐 壮乡民间音乐 左江流域民间音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