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断直连让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李湛  发布时间:2018-07-27 14:22:06  字体:[ ]

关键字:第三方支付  移动支付  

摘   要:监管趋严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影响深远,直接改变了其直连的清算结构、监管方式、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监管趋严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影响深远,直接改变了其直连的清算结构、监管方式、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断直连让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2017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印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加上近几年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客户备付金和清算持牌的限制,直接改变了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直连结构、监管方式、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也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有序、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和移动支付)通过数字技术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交易主体间的信任问题,利用在不同银行创建的中间账户实现大量资金的轧压,相较于第一方支付(货币,大额不便携带)和第二方支付(银行,直接对接客户清算周期长、效率低)的不足,具有便捷性、高效性、规模性、低成本等特点,并且第三方支付拥有丰富的场景应用式创新,已被广泛使用。目前,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在第三方支付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乱象(非法套现、洗钱、沉淀资金非法挪用、诈骗等)、积累了一定风险,在监管层高度重视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正面临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重新审视、思考第三方支付的定位、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顺应互联网经济发展

  拥有强烈的市场供求基础

  中国首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于1999年(首信支付),但第三方支付行业在2013年以后才开始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受到广泛关注。第三方支付的爆发式增长与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其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电子商务、红包、生活性缴费、共享单车、外卖、线下门店支付等。如图1所示,中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由2013年的17.75万亿元增至2017年的160.3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73.37%,2018年第一季度的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已达51.24万亿(占非现金支付规模的5.5%),粗略估算2018年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应该不会低于200万亿元。特别地,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7年,微信支付(46万亿元)和支付宝(63万亿元)交易规模分别是PayPal(2.8万亿元)的16.4倍和22.5倍。

断直连让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Analysys易观。

  图1 2013年-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

  第三方支付高速增长的原因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进行诠释:从供给方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足够的内生动力扩大规模,同时大批新进入者想要涌入该行业、竞争激烈。一是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已被证明具有高度可行性;二是在网联出现之前,除去业界默认的721(直连模式可绕开银联清算)交易佣金分配格局外还有沉淀资金所带来的丰厚利息收益;三是第三方支付可以收集大量交易用户的行为特征数据,在大数据重要性不断增加的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公司都在争抢这一蛋糕。由于央行在2016年8月宣布不再签发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导致市场上第三方支付牌照一度炒出天价,市场传言,一张包含5项业务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最高可达30亿元。

  从需求方来看,第三方支付正在成为普通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且不断深度融入到出行、购物、餐饮、社交、缴费、租赁、医美、3C等各个领域。一方面,移动设备的高度普及化推动了移动支付的进一步发展,交易主体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日常的支付需求,省去了携带纸币、硬币的不便。根据美国Zenith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13亿人,几乎是人均一台手机。另一方面,商户对第三方支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商户的固定成本,特别是个体户、小微企业等,免去了购买POS机的支出。

  寡头垄断格局明显

  行业乱象丛生

  如图2所示,第三方支付市场呈现典型的寡头垄断格局,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宝(45.58%)、微信支付(29.47%)、银联商务(11.82%)和快钱(6.71%)4家支付机构共占市场总份额的93.58%,其中,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2家的市场份额占比就高达75.05%。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支付服务基本以2C(面向消费者端)为主,支付宝主要是依托其电商平台场景,而微信支付则主要是依托其微信社交场景,两者在原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基础上,近年来诸多业务都存在同质化发展趋势,比如线下消费市场、线上理财、共享单车、房屋租赁、生活缴费、消费贷等,并且通过补贴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

断直连让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Analysys易观。

  图2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综合支付市场份额分布(%)

  另外,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持证支付机构只有238家,相较于2011年5月至今发牌总数,减少了33家,这也意味着除去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商务和快钱4家支付机构,剩下的234家支付机构需要竞争仅剩6.42%的市场份额。可以预见,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第三方支付还会是以寡头垄断格局为主,同时,行业并购重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由于第三方支付在2013年以前相较于银行卡支付而言,市场规模较小、使用人数有限,当局对其监管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滋生了许多行业乱象,比如非法套现、洗钱、沉淀资金非法挪用、诈骗等。这些乱象暴露了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漏洞,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具体而言,乱象的根源主要基于以下四类漏洞:第一,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直连的方式,使得客户的转账信息滞留在第三方支付内部,央行无法直接监管资金的来源和去向。第二,由于转账双方可能存在资金交割的时间差,特别是电商平台(消费者支付货款与到货、收货之间存在多天的时间差),加上第三方支付具有极强的规模效应,导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上会留存大量的沉淀资金,即客户备付金。第三,利用第三方支付POS机进行虚假交易、二清或多清等。第四,由于第三方支付留存了大量交易双方的账户信息,不法份子可以通过技术漏洞获取客户账户信息。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乱象,主要会引发以下四点风险:第一,由于第三方支付涉及主体较广,包括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清算结算机构、大量普通居民和单位等,风险具有传染性、叠加性,会导致一定的系统性风险;第二,非法洗钱风险,第三方支付的直连模式以及第三方支付POS机伪造虚拟交易信息都存在非法洗钱风险;第三,备付金挪用风险,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以及第三方支付POS二清或多清存在支付机构非法挪用资金或者卷款跑路的风险;第四,技术漏洞导致的套码(违规套用低费率行业的商户类别码)、切机(把其他收单机构的商户变更为自己的商户)、诈骗(比如二维码支付、数据贩卖、手机木马等都会导致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风险。

  监管趋严

  行业现有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表1整理了监管部门针对第三方支付的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当局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起步较晚,2010年6月(较1999年第1家支付机构成立间隔11年)才规定第三支付机构需持牌经营,2011年5月才发放了27张首批支付牌照。第二,当局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自2015年年底以来呈现越来越严格的趋势,这与互联网金融行业整顿的时间基本一致。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金融乱象引起高层重视之时,被加强监管也在所难免。第三,从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逻辑来看,当局的监管措施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是通过清算持牌+存款备付金管理+网联,彻底切断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直连清算模式,加强对资金流向的控制;二是通过对第三方支付账户交易金额、条码、创新业务等的限制,提高第三支付的安全性并引导第三方支付向小额普惠转型。

断直连让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监管趋严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影响深远,直接改变了其直连的清算结构、监管方式、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清算结构方面,网联+存款备付金100%集中交存+清算持牌,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中介本质,其只负责向用户和商户提供支付服务。监管模式方面,央行可以通过监管网联(见图3),直接掌握每一笔交易资金的来源去向,极大增加了资金流向的透明性,降低了洗钱和资金挪用、跑路的风险。盈利模式方面,第三方支付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存款备付金利息、交易佣金、技术服务费和接入费用,直连模式后,存款备付金利息收入将不复存在,加上银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每笔在银行账户的转账均需收费,特别是接入网联后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议价优势消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利润空间承压。未来发展方向方面,监管对第三方支付账户交易金额的限制导致第三方支付未来应该是以小额普惠为主,特别是移动终端的普及化,决定了第三方支付在小额高频场景中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

断直连让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3 不同模式下用户甲从A银行向B银行转账的流程

  趋势展望:从单一到多元服务的转型

  虽然第三方支付的强监管对其原有的商业模式造成冲击,但是,更加规范的行业发展环境有利于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专注本职业务,促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展望未来,第三方支付或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一,未来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越来越难以存活,多数第三方支付大概率会从单一的支付功能向提供多元服务的平台转型。随着互联网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第三方支付已被赋予了一定流量入口的身份,第三方支付平台类似于繁华街市的门面,不缺客户光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入网上理财、保险、消费贷、餐饮、打车、租赁等接口,有利于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形成一个闭环的生态圈。一方面,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可以提高用户的黏性,第三方支付的规模效应会自我加强这种黏性。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可向需引流接口收取引流费用,引流越多,收入越高,这或许会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第二,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双寡头垄断格局或将在长时间内难以被撼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并购重组将会加速。支付宝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微信支付以社交转账为基础,两者各自拥有固定的市场份额,并且近几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在加大补贴力度争夺线下门店支付市场,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具有绝对的规模效应优势,其他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难以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家巨头竞争。考虑到央行自2016年已不再签发新的支付牌照,并且当局对持牌机构的监管处罚力度加强,截至今年7月,已吊销33张支付牌照,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并购重组将会加速,多数现有支付机构或将退出该市场。

  第三,2C(面向消费者端)市场需求已趋饱和,2B(面向企业端)市场仍有深耕机会。Analysys易观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宝(53.76%)和微信支付(38.95%)共占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份额的92.71%,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基本已经占领了2C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他支付机构难有机会。但2B市场需求并未被充分开发,中小支付机构可以考虑深耕2B市场、提供定制化服务,可能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比如,通过将第三方支付与企业供应链数据相结合,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

  第四,未来第三方支付的海外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已达1.3亿人,海外旅游支付需求可能是下一个蓝海。据统计,截至2017年,支付宝已接入36个国家,微信支付已接入19个国家。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布局海外市场,一方面,海外市场的利润可能更为丰厚,因为国内市场由于充分竞争、利润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支付机构可能会在发展海外业务的同时发现更多机会,部分国家的金融科技普及程度较低,可以抢占先机。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