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医药 作者:赵洋 发布时间:2017-02-21 14:19:46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截至目前,国内目前有1200余家三甲公立医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就诊服务(包括挂号、电子病例查询、诊间支付等功能),约占到全国三甲医院总数的六成左右。如范围扩大到各种医疗机构,则目前有近两万家认证医院通过各种类型的公众号为腾讯的上亿用户提供服务。
截至目前,国内目前有1200余家三甲公立医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就诊服务(包括挂号、电子病例查询、诊间支付等功能),约占到全国三甲医院总数的六成左右。如范围扩大到各种医疗机构,则目前有近两万家认证医院通过各种类型的公众号为腾讯的上亿用户提供服务。
据介绍,微信医保移动支付的主要入口在各家医院的微信公众号里,“移动医保支付相当于是医院公众号功能的再一次升级,如果没有原来的基础就需要新建公众号,”腾讯互联网+医疗负责人常佳说。
他表示,腾讯目前优先覆盖三甲公立医院,二甲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心尚未开始接入,会在三甲医院的覆盖基本完成后再往下走。
腾讯特别指出了自己的“轻量化方案”优势——在微信医保支付中,医院需要在原有公众号的基础上打开API接口,无需重复开发,仅做轻量升级,部署周期从常规的两个月以上,缩短到一至两周。这也恰好从侧面说明,腾讯在这一领域布局的紧迫感。
常佳表示,医保移动支付是未来更多创新的前提。“无论是问诊还是药品,微信打通了整个医疗全流程之后,将为各合作方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除了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中也有“挂号平台”入口。常佳表示,这两个不同的路径微信都会保留,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微信会以生态的形式,即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为主。
门诊移动医保支付先行
2015年底,支付宝与深圳市人社局签署战略合作后,医保移动支付才进入实质性推进。此后,腾讯于2016年8月迅速跟进,平安旗下的医保公司紧随其后,第三方支付的领跑者们在此间的竞争分外激烈。
“与移动医疗的深度合作,以及我们和医院打通都涉及到医保支付问题,所以会把它作为重点攻关,”常佳解释说。他表示,目前首先试点是三甲公立医院的门诊医保支付。微信用户使用此服务时,需关注相关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步是绑定社保卡到微信公众号,“医院从挂号到诊间付费等通过公众号实现比较顺畅。”
这一合作涉及各地人社、医院、第三方开发者、医院HIS厂商等诸方。其中,人社为医院开通移动医保支付权限;微信支付接入人社的医保支付与结算系统,并整合到微信第三方支付中心;第三方开发者为医院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后台,对内连接医院院内信息系统即HIS厂商,实现医保费用计算,对外连接微信支付平台。
对于人社部门最担心的骗保问题,腾讯承诺“先行垫付”来控制风险。常佳表示,腾讯愿意“兜底”是基于对自身安全与风控能力的信心。此外,如果未来需要对医院做深度的挖掘,腾讯可能会考虑动用集团层面的用户征信系统。
人社部门愿意合作的另一个前提是医保支付的所有数据经过加密后才与微信对接,因此腾讯、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是打通了支付环节,并无数据沉淀。”我们作为数据通道,会给人社提供安全方案,数据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而且也不符合当前的政策。”常佳说。
诸城市合作各有千秋
由于国内的社保基金统筹权在各个地市,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过去数年在医保移动支付的推进中并不顺畅。直至深圳人社局的先行先试之后,国家人社部2016年11月8日发布《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被认为是推动社保卡线上支付结算模式的明确信号。
常佳表示,有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以后,目前各个省市的合作已无大的障碍,主要沟通的是传输安全等系统问题。不过,各个城市与腾讯的合作细节和先后顺序不尽相同。
最早实现的深圳主要推进的是三甲医院的移动医保支付,目前深圳市所有三甲医院均实现微信医保打通,春节后陆续上线。目前,合作限于门诊医保,不涉及住院部分,原因是门诊涉及的统筹部分小,社保资金面临的风险较低。
与深圳不同,广西首先开展的将是药店的微信移动支付,据介绍南宁市目前已有35家药店可以用微信刷医保买药,不久后将触达全广西4000多家药店。常佳表示,医院的场景有挂号、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而药店的场景相对简单,所以做移动医疗支付从技术上而言更便捷一些。此外,广西的前三大医院也均与腾讯完成签约,包括区人民医院、医科大医院等,目前还在做技术改造,暂时未上线。
深圳、广西与陕西之外,腾讯与四川省从2016年8月就启动了深度合作项目,医保移动支付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此外还有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下称华西二院)的“互联网+医疗”战略合作。华西二院的年门诊及急诊量超过200万,是国内妇产儿童医院的标杆,其微信在线支付已占医院诊间支付总量的一半。
在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大城市中,除了深圳,腾讯与广州市已深入沟通了多次,上海与北京的合作难度尚存,进展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