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支付服务体系:NFC与线上支付差距扩大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舒文琼  发布时间:2016-02-16 09:11:54  字体:[ ]

关键字:NFC  线上支付  移动支付  

摘   要:2015年是我国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一年,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5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移动支付金额达到84.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66%,移动支付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近日召开的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表示。

  2015年是我国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一年,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5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移动支付金额达到84.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66%,移动支付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近日召开的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表示。

  然而,总体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不同移动支付阵营差距的逐渐拉大。在过去一年,微信支付、支付宝等互联网线上支付突飞猛进,而其他第三方支付,尤其是NFC支付虽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横向对比起来差距有逐渐扩大之势。

  互联网线上支付高歌猛进

  2015年,微信红包大战、支付宝联合商家赠送优惠券等活动带动了线上支付工具的普及,不仅年轻用户群体,许多中老年人也开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账户。

  在本次年会上,微信支付全国行业产品运营总监黄丽介绍了微信支付的运营状况。她表示,目前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5亿户,在账户中绑定银行账号的超过2亿户,微信支付发展两年来,已经渗透到了消费购物的许多场景,发展非常迅速。

  微信支付能够迅速普及,离不开微信红包和支付款两大功能。在红包方面,2015年春节期间的发送量达到10亿次,2016年元旦一天内的收发量达到23亿次,这表明微信支付体系已经渗透到了广大的普通用户之中。在收钱和支付款方面,微信最新的版本推出了收付款功能,方便用户之间以及用户和商户之间收付款。

  微信支付的广泛普及离不开优质的用户群基础,根据黄丽提供的数据,目前6.5亿微信用户中有50%以上为活跃用户,他们平均每天打开微信超过40次,并且在微信中绑定了银行账号,为微信支付的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黄丽看来,微信支付的广泛普及还与该业务同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密切相关。“尽管微信支付发展得非常红火,可是我们还是将微信主要定位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工具,是一种信息沟通、情感交流和生活接触的媒介。”

  黄丽表示,“我们的目的是将支付行为渗透到社交活动之中,让用户在庞大的社交关系链中、在日常生活中,借助其对线上线下活动的熟悉程度,不知不觉中完成交易行为。”

  上述支付行为与社交活动的融合,离不开与具体应用场景的结合。例如,微信现已与一线城市的大部分“商超”和便利店联手开通了微信支付,用户可以刷微信付款;微信与全国1400多家医院合作开通了微信预约挂号的功能;微信与客运站合作,用户刷微信即可购买车票;甚至与宗教慈善机构合作,捐赠香火钱也可以刷微信进行。

  在应用场景的背后,是微信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全过程跟踪。以微信缴费停车和购物为例,当用户进入商场地下车库并用微信刷卡停车后,商场通过后台系统便可以得知该用户的到来,通过跟踪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判断用户是否进入购物中心,以及到了哪个消费区域,再结合用户过往的消费记录,把周边店铺的推销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上,从而实现了停车场与商场数据的共享以及在用户购物之前的宣传营销,从而建立起了完整的商业圈和生态链。在用户离开商场后,微信还会继续跟踪该用户,此时微信成为了服务和后续营销的平台。

  “基于微信平台,我们能够实时感知用户需求,进而建立了以服务为基础的移动支付架构,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了用户服务之中。”黄丽表示。

  NFC暂时性失速

  仅就NFC自身来看,其近两年的表现可以得到80分以上的评价。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局巡”代晓慧介绍,2014年相关部门在NFC论坛上推出了NFC技术标准,而后ETSI推出NFC接口技术标准,2015年NFC移动支付应用进入商用化发展时代。

  就NFC的主要推动者三大电信运营商而言,中国移动在2014年4月启动NFC商用业务,截至2015年7月,“和包”NFC接入50多家金融IC卡应用,超过100家高校支持NFC一卡通,40多个城市公交地铁支持NFC刷卡,用户已突破500万户;中国电信于2015年7月联手中国银联推出4G-NFC移动支付新产品,已接入8家银行,超过90个城市的公交系统支持中国电信的NFC手机支付功能,中国电信4G-NFC手机用户已超过2000万户;中国联通于2013年10月9日宣布推出NFC手机钱包业务,合作伙伴包括中信、浦发、民生等多家银行,以及商家和公共服务部门等。

  终端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NFC的支持力度,三星、HTC、索尼、小米、华为、中兴、酷派均推出支持NFC的手机。

  尽管如此,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包括NFC在内的其他第三方支付则只占有不到30%的份额。两相对比,让人不禁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就方案安全性、产业生态系统对比而言,NFC均远远胜出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

  在安全性方面,互联网上有众多生成二维码的工具,这也意味着二维码的安全性较低,缺乏监管体系;而NFC拥有一套完整的国际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严格的管控机制,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在生态系统方面,NFC涉及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手机厂商、芯片厂商、“商超”等众多环节,构成了一个开放且专业化的生态链,研发、制造、运营3条线路非常明晰;相对而言,互联网企业的移动支付则只有互联网企业自身和“商超”两个环节,是一个闭环的生态链。

  近期,中国银联联手20多家商业银行发布了NFC移动支付品牌,三星NFC移动支付宣布进入中国市场,ApplePay在中国首发,均表明了NFC背后有众多产业大佬支撑,也预示着其并不会轻易被互联网企业的移动支付所打倒。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李晓枫认为,NFC开放生态的价值更大。面对NCF移动支付的暂时性失速,他呼吁产业各方不要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要正视NFC落后的现实,疏解暂时性失速带来的焦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产业各方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要携起手来,形成合力,共同度过难关。”李晓枫表示。

  上海慧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凯申则认为,依据市场竞争中“老大与老二打架老三受伤”的普遍规律判断,在接下来的3~5年中,互联网移动支付与NFC支付均不会消失,而是第三种支付方式会加速退出市场,目前而言第三种支付方式为现金,日后可能是具备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补齐理念短板

  那么,NFC出路何在?关于制约NFC发展的因素,此前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探讨,提出过终端匮乏、手续繁琐、POS机改造缓慢等原因,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透过现象看本质,NFC产业的暂时性失速,归根结底在于产业主体在经营思路上的差异。互联网移动支付的主体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将以用户为中心、关注服务、注重用户体验等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而NFC产业链上大多为传统的银行、运营商等,在互联网经营思维上较为欠缺。

  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考虑,促使互联网企业以应用场景为基础,设计了以用户为中心、结合具体场景的业务应用,有效促发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需求;而NFC产业链成员仍主要致力于开发更多的终端、更换更多的POS机、降低NFC-SIM卡成本,对于开发基于应用的消费场景并没有重点考虑。

  “以应用场景为基础,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并建立完整的支付服务体系,是NFC产业链亟需补齐的短板。”朱凯申表示。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