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作者:唐玮婕 发布时间:2016-01-11 14:06:01 字体:[大 中 小]
关键字:扫码支付 移动支付 云闪付 银联 POS终端 NFC
摘 要:“支付宝”砸下天量红包让大妈涌入家乐福排队刷手机“埋单”,年轻人已开始习惯在餐厅扫二维码结账,越来越多的街头便利店收银台前亮出“微信支付”的标志……如果要评选“2015年改变民众日常生活习惯的十大事件”,由阿里和腾讯领头发起的“扫码”支付,绝对有机会排名前五。来势汹汹的“扫码”在线下移动支付市场放了把“火”,“火”烧到现在,银联坐不住了。
“支付宝”砸下天量红包让大妈涌入家乐福排队刷手机“埋单”,年轻人已开始习惯在餐厅扫二维码结账,越来越多的街头便利店收银台前亮出“微信支付”的标志……如果要评选“2015年改变民众日常生活习惯的十大事件”,由阿里和腾讯领头发起的“扫码”支付,绝对有机会排名前五。来势汹汹的“扫码”在线下移动支付市场放了把“火”,“火”烧到现在,银联坐不住了。
江湖告急!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12月,中国银联连续放出两个“大招”:携手20多家商业银行组成联盟,共同发布移动支付产品“云闪付”;几乎在同时,又宣布与苹果、三星两大终端巨头合作力推“闪付”,Apple Pay以及Samsung Pay今年将登陆国内市场,两巨头的移动支付服务将借道“闪付”落地。
从线上你来我往的暗战不断,到线下兵刃相见的对决,移动支付的决战大片在2015年年底正式开演——支付宝和微信如何守住胜利成果并乘胜追击、银联如何合纵连横实现逆袭?
一切似乎还都是未知数。
合纵连横一起对付“扫码”
2015年12月18日,苹果公司总裁蒂姆·库克发出一条微博——在总共6秒钟的视频中,用户把苹果手机靠近中国银联的终端设备,只听“嘀”的一声,支付即可完成,整个体验就好像平时刷公交卡一样。
就在当天,银联与苹果抛出“重磅”移动支付合作项目——将在中国推出Apple Pay。今后,消费者在商店中使用Apple Pay连应用程序都不用打开,只要将手机靠近具有银联“闪付”标识的POS终端,通过指纹触摸识别即可。如果使用AppleWatch,只需连按两下侧边按钮,然后将表盘贴近非接触式读卡器,就可直接在手腕上完成购买。
这边刚与苹果携手,那边又与三星“勾肩搭背”。同一天,银联宣布与Samsung Pay合作,通过手机应用Samsung Pay,银联卡持卡人将可以在拥有Samsung Pay功能的手机上管理和使用自己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有消息称,在完成相关检测和认证后,Apple Pay和Samsung Pay这两项服务预计最快在2016年年初,向中国地区的银联卡持卡人开放。
就在与苹果、三星闪电联姻之前,银联已经联手国内20多家商业银行,宣布推出基于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支付体系的“云闪付”服务。首批加入“云闪付”阵营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这些银行相继发布消息,表示今后持卡人带上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就可在家乐福、麦当劳、屈臣氏、全家、咖世家等25家全国连锁及行业知名商户的上万家实体门店体验“云闪付”,还能享受银联专属优惠。
值得一提的是,“云闪付”的推出日期正值“双12”,是不少支付巨头密集推出支付优惠举措的时期。银联此番动作频频,无疑是想要联手银行、手机供应商,借NFC移动支付,将矛头直指目前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体系。
与支付宝、微信钱包力推的“扫码系”支付方式不同,银联的“云闪付”产品基于HCE(主机模拟卡片)和Token(支付标记)技术。简单来说,“Token”可以保障用户卡信息的安全,支付时交易数据通过网络送到云端的HCE中完成交互。由于近几年上市的智能手机,NFC功能已是标配,“闪付”已成为国际上最主流的线下移动支付方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支付速度比扫码更快之外,“闪付系”采取账户风险控制、身份认证、通信数据安全和数据存储安全等多重手段保障用户交易,技术上更为安全。更重要的一点是,HCE技术的成熟推广,省略了以往用户开通“闪付”功能,必须先去营业厅更换手机SIM卡这一环节,这对“闪付”的普及是极大的利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单凭快捷和安全这两大卖点,“闪付”能否把已经习惯了“扫一扫”的用户拉回来,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银联推NFC支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以上海为例,三大移动运营商几年前就已经推出基于NFC的手机移动支付服务。然而,由于“闪付”的整个支付环节,不但需要有支持NFC功能的手机、更换SIM卡,还要为商户配置专用的POS机……对硬件支持的高要求,意味着需要整个相关产业链的协同推进,单靠银联一家冲在前面摇旗呐喊,底气明显不足。根据银联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支持NFC的终端超过600万台,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POS机共有1989万台,也就是说,支持NFC“闪付”支付的POS机比例不到三分之一。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银联推进“闪付”进展缓慢,台面上的理由是产业链协同推进能力不足,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缺少动力——因为无论是“闪付”还是银行卡支付,“肉始终是在自己的碗里”。而现在,支付宝和微信钱包开始抢碗里的那几块肉了——原来的POS机刷卡支付模式下,刷卡手续费由银联、发卡行和收单行三方分享,而支付宝通过扫码支付绕开了银联——“肉进了别人的碗里”。这一次,银联真的急了。
烧钱投入“扫码系”强势抵御
20多家商业银行站台“表明心迹”,同时拉上苹果、三星撑腰,尽管“闪付系”阵仗不小,但如今国内移动支付的江湖,却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即使再强势的巨头想要加入进来重新分一杯羹,都会面临巨大挑战。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互联网收单交易规模为36475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0.91%,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移动支付与智能手机有着紧密的关联。目前,国内的智能手机已经全面普及,一线城市16到59岁的人群中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94%,二线城市智能手机普及率在75%到88%之间,三线、四线城市普及率在66%到88%之间。
人手一机后,“BAT”领军的“扫码系”出招用烧钱补贴的方法,硬生生培养出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多次支付大战较量中就可以看出,“扫码”正是通过发红包、返现、折扣等多种补贴方式来吸引眼球。
从市场份额来看,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宝以71.51%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占据移动支付市场首位;财付通位列第二,市场份额为15.99%;而银联商务的市场份额仅为0.49%。
尽管在用户总数、商户量上与银联的数亿卡片和千万商户无法相提并论,但活跃的“扫码系”经过一年多的地推和用户培养,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无论是移动端的应用场景建设、良好的使用体验、用户惯性培养等,都为“扫码系”竖起一道规模惊人的护城河。银联要想越过这道护城河,难度不是一点点。
双方抢攻重点在用户习惯
眼下,支付宝的“五折”、微信钱包的“随机立减”、百度钱包的“满百返现”等各种活动轮番轰炸,随着烧钱、补贴的持续“滋养”,手机扫码支付的触角在线下正不断延伸。
其中,支付宝的“双12”购物节更是一大典型案例。去年12月12日,这场声势浩大的人造节日共吸引2800万人参与,家乐福、永辉等商家当天交易额突破1亿元。在业内专家看来,和“双11”相比,“双12”活动覆盖的线下消费场景更为广泛丰富,在超市、便利店之外,增添了餐饮、美容美发、菜场等诸多场景,线下移动支付成为“双12”的主角。通过投入重金补贴后,数以百万计的商家、上亿的消费者以及数万家第三方服务商全部捆绑在一起,让嘴吃着线上、眼瞅着线下的“BAT”们终于拥有了落地的机会,而这一块线下市场,曾经是银联绝对占优的领域。
当然,现在就说“闪付”毫无胜算的机会,好像还为时过早。想要成功逆袭“扫码”,“闪付”还是有不少机会。目前来看,精明的消费者往往在有优惠活动的时候,明显倾向于“扫码”;但一旦到了没有补贴的平时,刷卡结账的比例会更多一些。因此,无论是“扫码”还是“闪付”,都还需要在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上投入更多资源。
另外,单从技术上看,“闪付”的机会甚至比“扫码”更多。与NFC支付方式相比,支付宝、微信的扫码支付无需更换硬件,但它需要移动数据网络的支持,如果现场网络不稳定,用户的体验会很差。相比之下,NFC目前已是智能手机的标配,开通“闪付”也无需更换SIM卡,更重要的是,“闪付”对网络支持的要求更低,这意味着它的使用场景更加丰富。
无论如何,在NFC“闪付”与二维码“扫码”的战争中,用户习惯的争夺将成为重中之重。“扫码”握有移动互联网消费闭环和配套的增值服务,银联联手苹果、三星等手机巨头后,“闪付”无疑将深入挖掘自身庞大的线下商户、持卡人等优势。未来,更方便、更安全、更实惠的支付方式无疑是消费者共同的期待,这也将左右他们走向哪一方阵营。
扫码Vs闪付
扫码:以支付宝和微信钱包为代表的线下移动支付服务,目前已占据国内线下移动支付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优势:经过去年一年的疯狂烧钱,让一大批用户养成了扫码支付的习惯,用户感受出色。与此同时,借助支付宝和微信的普及,从奢侈品专卖店到小菜场,“扫码”的线下支付场景正不断扩展。
弱点:用户黏性不够。
闪付:银联主打的线下移动支付服务,覆盖国内三分之一的POS机。
优势:有银行支持,同时拉上苹果和三星撑腰。使用便捷,对网络环境要求低,用户体验更好。
弱点:在用户已经习惯了“扫码”后才推出“云闪付”,时机上晚了一步;面对烧钱成性的“BAT”,在争夺用户上根本不是对手。另外,如何将闪付POS机渗透进更多支付场景,比如无处不在的小微商户,对银联的地推能力是个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