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愉见财经 作者:夏心愉 发布时间:2015-12-07 10:26:57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记者日前从多名消息人士处求证获悉,在今年第三季度,从异地在上海持牌信用卡中心的数据来看,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单的占比已达50.89%,同比快速上升了13.67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了银行们;而从季度环比来看,今年来第三方收单交易平均增幅高达15.83%
随着二维码扫码支付方式的渗透,在原本玩家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收单业务中,银行已开始被边缘化。
在一个玩家曾经几乎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支付行业里,最早市场化的版块是收单业务。但在2011年5月开放此业务时,不知道监管们有没有料到,在仅仅4年多以后,银行们非但不再是大玩家,甚至已经出现被第三方支付边缘化的倾向。
记者日前从多名消息人士处求证获悉,在今年第三季度,从异地在上海持牌信用卡中心的数据来看,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单的占比已达50.89%,同比快速上升了13.67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了银行们;而从季度环比来看,今年来第三方收单交易平均增幅高达15.83%
异地在沪持牌的有农行、建行、招行、兴业的卡中心。虽然数据并不涵盖所有银行,但若前述几家银行的卡用户无特别刷卡偏好,则此数据或已具有风向标意义。
自央行下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第三方支付已经扩容至269家。
“突围”与“领跑”
从具体数据来看,前述卡中心上季度不含取现在内的消费交易总额约为14518.52亿,其中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收单机构的交易额7388.24亿元。
三方收单已经过半,这看似结点性的事件,事实上却已在业内人士所料。某卡中心管理层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必然趋势”来形容,他表示银行收单占比什么时候跌破50%不过是个时间问题,“除了一些特色市场,例如高档酒店、百货公司等还是银行布放POS的‘根据地’,在其余行业,商业银行的收单市场是萎缩的。”
如果说第三方支付在线下POS市场还算吃力地刚刚“突围”出大片江山,那在互联网、在移动端,第三方支付上手就是“领跑”的。目前暂无新近数据显示线上消费交易收单中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占比格局,但可以估算的是,支付宝列行业首位。
“即使是原本属于线下的交易,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收单)等也以‘二维码扫码’的方式渗透而入,带走了大量交易份额。”一名互联网研究平台支付行业分析师表示。
“蛋糕”与“鸡肋”
虽然在外界看来,银行们的收单业务被第三方支付切走了半个“蛋糕”,但也许在银行的视角里,刷卡手续费率调降加之收单业无序混战,已让这一业务变成了“鸡肋”。
艾瑞咨询此前有一份观点报告称,银行的核心业务是负债和资产,支付清算和电子银行业务只是银行中间业务中的一小部分,该类业务占银行业务收入的占比非常小,银行的重视程度不如第三方支付。
记者也从某大行卡部人士处听闻,在银行的各业务盘子里,卡部门本来就不是“显口”;而在卡业务中,真正带来利润的分期还款和最低还款(即逾期收息),靠交易手续费赚不到多少钱;即使是交易手续费中,按照POS收单7:2:1的分配比例,也是发卡业务比较划算(发卡机构取7成、收单取2成)。
收单业务让银行们兴趣不大之处还在于两点。第一,2013年2月刷卡费率被统一下调,幅度在23%至24%。第二,一众收单机构为抢占市场开始了“套、冒、绕”,比如通过MCC(商户类别码)套码等把高费率交易变造成低费率。
行业乱象直接导致银行线下收单回佣率“跳水”。以卡业务已是业内领军的招行卡中心为例,记者独家获取的一份数据显示,其线下回佣率在2014年初是0.32%,但到了今年中,已经只有0.26%。但即便是0.26%,也已经高于第三方支付线下仅0.22%的商户平均回佣率。
无论是“蛋糕”还是“鸡肋”,银行的钱总之是少赚了,各卡中心收单回佣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度也下降了。记者获悉,3季度前述异地在上海持牌卡中心的收单回佣收入为4.06亿元,已比2013年1季度下降了18.8%,仅占总收入的1.64%。
“皮鞋”与“球鞋”
“你硬要把我们和第三方机构比,不就像让一个穿皮鞋的人和一个穿球鞋的人赛跑一样吗?”一名银行业人士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忿忿不平。这比喻虽然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乱象。
如记者刊发于去年底的《支付收单业混战》系列稿件中所及,支付收单行业乱象包括MCC套码,比如把手续费率1.25%的餐馆POS机套成手续费率0.38%的超市POS机,甚至套成单笔最高限额封顶的民生类商户;还包括制作虚假商户、机构之间互相“切机”(别家机具换成自家软件)、违规机临时“过户”躲避监管等。
一份来自监管的数据显示,违规行为中如变造费率,其中超过70%的违规商户来自第三方支付机构。
渐渐的,收单行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倾向。当“劣币”恶性竞争将行业的整体利润越做越薄,谁停手反而只有死路一条;当“良币”们死撑行业底线,所面对的很可能是大批被“养刁”的商户习惯了靠套码占便宜,已经不会接受任何一台合规的POS机。换言之,合规的收单机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违规的格局正在被固化。
在这种无序竞争中,记者从银行业采访获得的一个颇引人深思的观点是,收单市场里的各方分属不同的监管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专业外包机构机构和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存在不一致。这或许是银行们在收单领域的一口吐不出的“苦水”。
不过展望未来,情况又将有所变。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牌照从明年5月开始就将逐批到期,不少机构续牌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近期监管正在重拳整顿“二清机”等收单行业乱象,对违规机构已造成严重展业影响。
除了线下支付领域,在更为热门的互联网和移动近场支付端,行业各方霸主已悄然蓄力,谋一场版图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