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李东荣:移动金融将进入更快发展阶段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东荣  发布时间:2015-01-23 10:21:29  字体:[ ]

关键字:移动金融  金融IC卡  智慧城市  

摘   要:移动金融是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改善金融支持的重要内容,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发展移动金融,能够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完善金融服务产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为转方式、调结构注入新鲜血液。

  李东荣:移动金融将进入更快发展阶段——中国一卡通网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移动金融是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改善金融支持的重要内容,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发展移动金融,能够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完善金融服务产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为转方式、调结构注入新鲜血液。  

  移动金融是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金融创新是提高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便民利民服务水平的关键,信息科技是金融创新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务与信息科技加速融合,呈现货币形态数字化、金融业务信息化、金融服务移动化的显著特点。在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新环境下,移动金融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货币形态数字化改变传统支付方式。金融发展史大体与世界文明史同步。伴随人类社会经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在金属冶炼、造纸术、印刷术、电子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的支持下,货币形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几个阶段。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信息科技进一步与金融业务融合,货币形态出现数字化特征。目前,银行卡、网络支付等数字货币形态的电子支付工具已成为社会支付的主流。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分析显示,我国银行卡渗透率已达47.69%。数字货币的广泛使用能够节约现金生产和发行所消耗的资源,降低现金流通带来的社会成本,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普惠金融的需要。

  金融业务信息化显著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近年来,信息技术、金融业务、金融数据融合发展步伐加快,金融业逐步实现经营模式转变、业务流程再造和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的汇聚,推动业务运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大大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响应能力,显著降低运营成本,使金融机构具备更为持续和广泛的金融服务能力。

  金融服务移动化实现全天候金融服务。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金融服务工具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达5.27亿人,超过传统台式电脑网民规模。移动互联网丰富了基于传统有线网络的金融服务形态,以移动元素为特征,与更多的智能技术结合,向运营主体多元化、服务渠道多样化、应用场景智能化的方向深入发展。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可随时、随地、随身办理金融业务,享受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有利于金融体系向更包容、全覆盖、竞争力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移动金融为转方式调结构注入新鲜血液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移动金融具有移动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基因,具有服务渠道多、服务范围广、服务效率高、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优势,可以为转方式、调结构注入新鲜血液。

  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平台。移动金融既可依托银行卡受理网络开展银行卡业务,又可接入移动互联网开展线上金融服务,具备线上线下互通、业务融合发展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普惠金融”发展方向。移动金融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受众群体,有利于弥补农村、偏远地区传统金融服务空白,在提高服务效率与降低成本之间找到了较好结合点,可以解决发展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难题。

  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电子商务是日益流行的新商业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移动金融打通线上线下两条交易通道,能够为电子商务发展探索新的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应用、商业模式和服务渠道,可以提供符合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各社会群体对电子商务服务的需求,有助于扩大内需、创造就业机会。

  催生新的信息消费模式。信息消费已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移动金融在金融信息获取、传递、共享的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能够为促进信息消费提供安全可信、方便快捷的金融环境,有效带动电子制造、软件开发等相关产业链升级。而且,随着移动金融向平台化、体系化发展,其本身已成为社会公众交易信息、信用信息、消费信息等的核心载体。发展移动金融将进一步丰富信息消费的内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活跃信息消费市场,催生新的信息消费模式,成为拉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推动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移动金融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不仅能降低城市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日常管理、公益事业、生活服务、企业服务等领域的服务资源整合成本,而且能带动城市服务和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层次、现代化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为不同群体提供优质、均等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发展移动金融应坚持的原则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在移动金融标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检测认证体系完善、试点推动、产业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移动金融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营造了良好氛围。展望未来,移动金融将进入更快发展阶段。推动移动金融发展既需要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更需要市场各方的持续创新。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守住安全底线,把握好以下原则。

  将安全放在首位。安全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移动金融发展的底线。没有安全,就谈不上金融稳定,更谈不上金融普惠发展。移动金融涉及账户管理、个人资料、金融交易等方面的敏感信息,其产品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各参与方在开展移动金融创新应用时,应坚持“安全可信、联网通用”原则,推行基于金融IC卡安全芯片的线上有卡交易方式,始终把客户权益保护放在首位,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严格落实国家及金融行业相关标准和信息安全要求,让百姓在享受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有效保障金融资产安全。

  秉持便民利民理念。让更多百姓便捷、经济地享受到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是金融普惠发展的目标,也是移动金融创新应用的立足点。各单位应秉持服务民生的理念,从业务、产品、服务等方面扎实做好移动金融应用创新工作,让百姓切实享受到移动金融服务上的普惠性、安全上的可靠性、使用上的便捷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得到更为人性化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坚持继承式创新发展。移动金融集智能终端与金融IC卡芯片于一体,是金融IC卡的功能拓展和应用创新,是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下的继承式发展。2011年以来,我国金融IC卡推广工作先后完成商业银行发卡系统升级、受理终端改造、电子现金跨行圈存、关闭降级交易等重要工作,目前已累计发行超过10亿张,成为商业银行新发行银行卡的主流产品,应用环境已经成熟。这些既为移动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应用环境、政策基础和产业氛围,也为移动金融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移动金融应加快规模化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支付转接清算系统、金融安全保障体系等金融领域的丰富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实现继承式创新发展的集约化效益。

  注重业务融合发展。移动金融是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服务融合载体,具有广泛的业务适应和服务拓展能力。开展移动金融工作应注重移动金融跨地区应用的特点,推动金融与公共服务领域各管理部门的跨行业协作,通过银行卡受理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互联互通,实现银行卡业务与网上银行业务融合,创造多种新型金融应用,提供多渠道、全方位金融服务;发挥移动金融对跨领域服务的整合作用,推动商业银行实现从信息服务、交易支付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普惠发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