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作者:赵亚辉 陈飞 何佳妮 发布时间:2010-09-06 08:47:44 字体:[大 中 小]
关键字:手机支付 推广 智能卡 手机支付系统 移动支付 小额支付
摘 要:在日前举办的北京国际智能卡展上,工作人员把手机与公交刷卡机轻轻接触一下,就完成了乘车买票,实现了手机支付系统功能。据介绍,这是一款基于SIM卡一体化移动支付产品,不仅支持正常的手机通信,也支持公交、地铁、小额支付“刷”机支付。手机支付难推广,究竟难在哪里?
在日前举办的北京国际智能卡展上,工作人员把手机与公交刷卡机轻轻接触一下,就完成了乘车买票,实现了手机支付系统功能。据介绍,这是一款基于SIM卡一体化移动支付产品,不仅支持正常的手机通信,也支持公交、地铁、小额支付“刷”机支付。
上班乘车,手机轻轻在感应器上一刷,车票就买了;到了公司,手机自动感应门禁,门就开了;在食堂吃饭,可用手机刷卡买餐……方便快捷的手机支付,在我国已推广10年,但目前用户仅有2000万;而人口不到我国1/10的日本,2008年用户就超过4900万。
手机支付难推广,究竟难在哪里?
市场潜力巨大
规模将数十倍于目前电子商务市场
移动电子商务专家罗健介绍:“简单来说,移动支付,也即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并非新鲜事物,在日韩、欧美等地区,其业务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罗健介绍,移动支付发展得较好的日本2008年用户就已达4900万。目前,日本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受理点约11 万个,大约60%的用户每周至少会使用一次支付功能。
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超过1.086亿用户今年将会使用移动支付服务,较2009年上升54.5%,而全球2.1%的手机用户将会接受移动支付。中国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张琪在2010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表示,预计到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的整体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8600亿美元。
3G门户总裁张向东认为:“我国手机用户的增加,以及3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国家构建物联网设想的付诸实施等,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工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手机用户突破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2.77亿,3G用户数超过2500万。易观国际预测,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30.1亿元,至2013年将达到235.1亿元。
“近两年以来,国内的三家运营商都加大了在手机支付上的投入力度。”罗健介绍,中国移动1月在上海推出手机体贴票和手机世博票业务,并在湖南、广东和重庆等省市推进移动支付试点工作;中国电信继去年5月推出手机缴费、手机订购及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业务后,2月又正式推出“翼支付”,客户可以持天翼手机在超市、便利店、商场等特约商户进行购物;中国联通去年4月在上海推出手机公交卡业务。中国银联和第三方机构也纷纷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移动支付的商业试点,结成“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张向东分析:“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数十倍于目前电子商务市场,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标准瓶颈制约推广
历经10年发展用户规模仅2000万
“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已有近十年历史,但目前2000万移动支付用户,相对于8亿移动电话用户,比例显然很低。”第三方支付机构易宝支付CEO唐彬介绍说。
为什么方便消费者、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移动支付在中国普及不开?专家们表示,“并不是有关部门和企业不愿意推广,而是标准瓶颈制约了推广的力度和速度。”
“目前国内手机支付主流技术方案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NFC、SIM—pass终端技术方案,另一类是基于2.4GHz的RFID—SIM卡方案。”移动支付资深专家钟卫介绍说。
“两种标准各有优缺点”,专家表示。基于13.56MHz的NFC技术规范是国际移动支付标准,它的优势是适用于大部分现有的POS终端机,SIM—pass由国内研发,它可以与目前的NFC设备兼容。但消费者换手机的成本较大,而且13.56MHz信号也不是很好。目前,公交一卡通和银联是这种标准的主要支持者。
2.4GHz的RFID—SIM技术由中国移动主导、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用户只需要付一张SIM卡的成本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但是,因为工作频点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需要重新铺设或者改装终端机,这需要公共和金融部门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协调,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表示:“多种标准并存给移动支付大规模应用带来障碍。”罗健认为:“与13.56MHz相比,2.4GHz由我国自主研发,在我国应用普及上发展潜力更大。”
“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利益平衡。”罗健说,“难点在于跨行业合作的门槛较高、行业壁垒较大。”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主体涉及多个环节,其目前的竞争关系主要存在于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
那么移动支付究竟该由谁来主导呢?唐彬认为:“运营商有靠近手机用户的优势,希望成为用户唯一支付界面扩大自己的收益;银行则希望保持其在银行卡领域的地位,不情愿与运营商分羹;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靠近大量电子商务用户的优势,希望扩大业务领域和收入来源。”各方都想获得产业主导权,导致我国移动支付这块“蛋糕”还在发展初期就被混乱瓜分。
消除行业壁垒
从小额支付开始打开突破口
在8月27日举行的2010中国移动支付应用发展大会上,谢雨琦说:“移动支付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探索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共同促进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她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和三家电信运营商及中国银联等相关单位已经共同召开座谈会,专门讨论移动支付的标准问题。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日前也表示,工信部正在开展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并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筹备下一步的标准制订。
“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市场说了算,消费者说了算”,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冷荣泉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来推广移动支付应用的试点和普及。中科聚盟信息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鹏说,从市场的需求和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出发,可以预见“非接触、多应用的SIM卡”是未来发展方向,只需更换手机SIM卡、不换号、不换手机,即可使用丰富的移动支付功能。
对于制约用户使用的安全问题,赵鹏建议:“从小额支付入手,借鉴日韩等较成熟的发展模式”。他认为,移动支付还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对风险承担的能力,分担用户风险,来提高用户使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来增加用户粘性,培养用户规模。
今年5月,中国银联联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工行、农行、建行等在内的18家全国及区域性商业银行,以及多家手机制造商等相关企业和机构,共同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说:“行业之间的合作,将促进更多商户的加入,促进终端数量的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方便的消费体验。同时扩大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和使用移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