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能够实现吗?如果不能实现,这么做有什么用? 每日视讯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字面意思是指:挟制皇帝,利用皇帝的名义来号令诸侯。

东汉末年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其实是董卓,董卓不仅挟制了天子,而且直接换了皇帝来控制,虽然皇帝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但是董卓挟制皇帝仍然不能号令天下,反而是被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围攻,这便是东汉末年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董卓被杀后,王允短暂控制了皇帝,王允被杀后,李傕与郭汜等军阀控制了皇帝,汉献帝东归洛阳后,曹操但迎立天子到许都,从此之后开启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日子。


(资料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挟制皇帝就真的能号令诸侯吗?

董卓控制朝廷

很明显,并不能。

最直接的例子的就是袁绍,袁绍雄踞河北四州,根本就不把曹操放在眼中,曹操借皇帝的名义封袁绍为太尉,封自己为大将军,袁绍很生气并且拒不接受任命,当时曹操实力不如袁绍,曹操采取了拉拢袁绍的手段,把自己的大将军之职让给了袁绍,才平息袁绍的愤怒。

曹操挟制皇帝,不仅不能号令袁绍,当时天下的诸侯几乎没有人会听曹操的号令,比如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益州的刘璋,关中的马超与韩遂,甚至连汉中的张鲁都不能号令,四处流浪,毫无根基与实力的刘备,曹操尚且不能号令。

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马超,曹操把马超的父亲马腾和族人二百多人安排在邺城,名为做官,实际是人质,曹操不仅挟制了皇帝,还挟制了马超的亲人与族人,本以为马超会屈服,但结果马超根本不买曹操的帐,并且带头反对曹操,气得曹操直接族灭了马超的家族。

曹操挟制汉献帝

从这些例子来看,挟天子根本就不能号令诸侯,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挟天子不能号令诸侯,那么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挟天子的作用又是什么?

《战国策 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挟天子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编写的战国策,这段话出自战国时期张仪与司马错辩论时,张仪向秦惠文王说的一段话,大意是:占据九鼎,掌握了天下的地图和户籍,挟制周天子以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是建立王业的方法。

到了东汉时期,挟天子再次提起,毛玠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意思是:尊奉天子以讨伐不臣服的诸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道“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意思是: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之众,挟制天子而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挟天子以令诸侯

无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还是东汉末年的曹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挟天子的背后有一条硬道理,就是实力必须强,没有实力却想挟制天子以令诸侯,只能是失败的悲剧。

但是并非实力强就一定能挟制天子号令诸侯,这需要极强的政治技巧,强大的诸侯并非就能一手遮天,战国时期的秦国强大吧,其他诸侯国也怕秦国,但是秦国统一天下仍然靠的是武力,东汉末年的曹操也很强大,但是曹操统一北方同样靠的是武力。

东汉末年的董卓强大吧,不仅控制了朝廷和皇帝,还有极强的实力,但他的所作所为却为天下人不齿,导致关东诸侯联合起来讨伐,最终还是失败,曹操与董卓最大的不同在于,曹操有极强的政治能力,董卓则没有。

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大的作用就是借助天子名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挟制天子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实力强大的诸侯想要统一天下,必须要有政治正确,要有正确的旗号,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天下的名义象征,任何想要改变现有政治秩序的行为都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逆天下而行是不可能成功的。

曹操挟制天子的根本原因就是借助天子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就是统一天下,东汉末年的天子虽然没有硬实力,但是天子的名义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具备唯一性。

袁绍没有能力驾驭天子,所以他没有迎立天子,尽管他在当时比曹操更强大,而且还占有先机,并不是挟制天子就能成功,曹操迎立天子有他独特的驾驭手段。

曹操主要有三个手段:

1、建立文官集团,作为自己与天子的缓冲

曹操建立了一个以荀彧为首的文官集团,用来处理与天子之间的关系,荀彧出身豪门大族,有着众多的人力资源,既有一定的威望,又忠于汉室与曹操。

曹操与荀彧

忠于汉室与忠于曹操并不矛盾,早年的曹操确实是忧国忧民的,董卓作乱时,十八路诸侯都在观望,而曹操率领自己的军队与董卓作战,即使全军覆没也没有放弃。

早年的曹操把自己表现得心怀天下、为国为民,这与荀彧的政治理想是一样的,志同而道合是曹操早年与荀彧的关系,荀彧率领自己的家族忠于曹操,也带动了其他家族忠于曹操,处理好了与荀彧之间的关系,曹操则通过荀彧来控制皇帝。

荀彧是尚书令,是处理政事的主要负责人,曹操是司空,是朝廷的实际控制人,曹操并不直接与皇帝打交道,两人之间的政事是通过荀彧来传达的,荀彧可以调节曹操与皇帝之间的矛盾。

荀彧主政的朝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吸引天下的士族加入,也就是招揽人才,荀彧为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比如戏志才、郭嘉、荀攸、钟繇、陈群等人,这些人加入朝廷,等于也在帮曹操做事,名义上是为国家,实际是曹操所用。

荀彧是曹操与皇帝之间的缓冲

荀彧就是曹操与天子之间的缓冲,曹操挟天子肯定会与天子发生矛盾,衣带诏事件就是证据,曹操杀死了皇帝的妃子董贵妃,逼死了伏皇后,汉献帝刘协怎么会对曹操没有矛盾,但他没有实力与曹操对抗,只能明哲保身。

当曹操表现出谋逆的行为时,他与荀彧之间的关系就会破裂,而荀彧不明不白的死,多少与曹操有些关系,荀彧一死,曹操就开始称公称王。

2、异地发号施令

曹操挟制天子之后,把天子安置在许都,但曹操本人并没有在许都,而是常年在外征战,早年曹操把自己的家乡作为大本营,不打仗时就是在家乡,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把邺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邺城也是后来魏王国的都城。

曹操见皇帝的次数极少,也不在朝为官,他把自己的心腹放在许都来控制局势,在政治上,荀彧为皇帝处理政事,在军事上,保卫许都的都是曹操手下的军队,最直接的例子就是218年的太医令吉本联合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发动叛乱,攻打曹操的手下丞相长史王必,王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联手平定叛乱。

曹操异地控制皇帝

曹操通过文官与兵权来挟制天子,通过异地来控制皇帝,减少与皇帝见面的风险,当年的董卓就是王允借助皇帝见面的名义杀死的,而董卓控制皇帝同样也是异地控制,董卓并不住在皇宫,而是在离长安一百多公里的眉县建立坞堡。

曹操则更为谨慎,基本上很少面见皇帝,这就避免了被刺杀的风险,同样也减少了与皇帝之间的矛盾。

3、名义上服从天子

曹操虽然控制皇帝,但在名义上,曹操极力把自己表现成忠臣,曹操初次见到汉献帝,就把先皇赐给其家族的物品献给汉献帝,并为汉献帝解决一切衣食住行,这很让汉献帝感动,两人的关系在最初确实是良好的君臣关系。

汉献帝被曹操控制

虽然到后期,两人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但是曹操极力想把自己伪装起来,甚至还写文章告诉天下人,他并不想篡位,这就是《让县自明本志令》,到了后期,尽管天下人都指责曹操,但是曹操仍然把自己写成爱国爱国的忠臣。

《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尤其是这句,假如天下没有我曹操,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

曹操确实阻止了其他人称帝称王,他在早年确实也是忧国忧民的,但是随着实力地位的提升,曹操的野心越来越多,他说自己想做周文王,明摆着就是告诉天下,他要建立一个新政权,让自己的儿子来改朝换代,这就是曹操的手段。

挟天子虽然不能号令诸侯,但是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前提是要有高超的政治技巧。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