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最新:掰断兵马俑手指被轻判?损毁文物的心灵都很丑陋,不管以什么理由
被折断的兵马俑拇指
一个不好的消息!兵马俑在境外被掰断手指,毁坏者美国青年或许被轻判!中国人无法接受,当成宝的兵马俑被这样对待!肇事者被这样对待!
2017年12月21日,美国青年迈克尔·罗哈纳为了寻求刺激,偷偷溜进富兰克林研究所展览区,将正在那里临时展览的兵马俑的拇指掰断,带回了家。工作人员发现之后立刻追回拇指残片,然而对迈克尔的判决却因为疫情的原因拖延了数年。根据最新的法庭文件,检方已经撤销了对其高达30年刑期的指控。你说气不气人!
(资料图片)
其实,损毁文物这已经不是个案,最近这些年,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展出文物被有意破坏的情况层出不穷。
一、对艺术品的大肆破坏
在罗马帝国衰微时期,蛮族汪达尔人杀进罗马城,破坏了许多美轮美奂的雕塑和陈设,自此之后,这种故意摧毁文物和艺术品的行为就被称为“汪达尔主义”。当代社会的“汪达尔主义”再次猖獗,这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破坏文物的汪达尔人
2022年5月30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里,有着神秘笑容的《蒙娜丽莎》照常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欣赏者。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突然跳起来,冲向这幅杰作,疯狂地在上面涂抹奶油,表情狰狞,还向四周扔玫瑰花。其实,这根本不是“老太太”,而是一个穿女装、戴假发的男人。一时间全场震惊,保安反应过来把他架走时,这个男人又开始大喊:“想一想地球吧!艺术家们都想一想地球吧,这就是我这样做的原因!”万幸,《蒙娜丽莎》被防弹玻璃罩保护得很好,可在场的许多人都拍下了视频和照片传到互联网上,一时引发热议。
被泼了奶油的《蒙娜丽莎》
经常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的人都能感觉到,如果一幅画被罩在玻璃罩里,欣赏时难免因为镜面反光而看不清楚,过于严密的保护其实并不利于艺术的传播。但《蒙娜丽莎》之所以被“武装到牙齿”,就是因为除了这次被毁事件之外,它还被故意破坏了两次。1956年,一名参观者乘所有人不注意,向画作泼洒硫酸,使得画的下半部分损毁严重。2009年,又有一名俄罗斯女性在盛怒之下将杯子扔向《蒙娜丽莎》,结果撞碎了外面的玻璃。自此,这幅最知名的画作就被强化防弹玻璃套得严严实实,这才免遭这名男扮女装的“老太太”的毒手。
除了《蒙娜丽莎》以外,各种极端环保组织、武装势力等都有计划地发起了“名画破坏行动”。2022年7月,意大利环保组织的部分成员在佛罗伦萨著名的乌菲齐美术馆内,把手贴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波提切利的《春》上,拉开了写着“拒绝天然气、拒绝煤炭”的横幅。
10月14日,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镇馆之宝——梵高的《向日葵》,被两名20岁的环保组织成员泼了番茄汤罐头里的汁水。之后这两人又脱下外套,里面的T恤上写着:Just Stop Oil(停止使用石油)。这一环保组织的发言人就在美术馆外主动接受了采访,振振有词地说:“我们想做出改变,改变就是这样发生的!”
英国环保组织
两周不到,德国一个名叫“最后一代人”的环保组织也效仿意大利和英国同行,进入巴贝利尼博物馆,朝曾拍下1.107亿美元天价的莫奈《干草堆》上泼洒土豆泥,之后蹲在画前摆出pose,宣称此举是为了警醒世人,让莫奈的画成为自己的舞台,大声呼喊:“你们所害怕的是一幅画上的番茄汤或者土豆泥,但是你们知道我们害怕什么吗?科学告诉我们,到了2050年我们将无法养活自己的家人们!”
德国环境保护组织
今天俄乌冲突已经胶着一年有余,但冲突的核心地带顿涅茨克地区早在几年前就饱受战乱侵扰。2014年,顿涅茨克当局就关闭了一家艺术中心,因为武装组织蓄意破坏了这家中心里的艺术装置,并录下视频传播到网上,以此表达政治诉求。
二、遭殃的文物
作为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代表文物,兵马俑经常出境展览,宣传大国文明。可除了这次被美国青年破坏之外,在1983年的日本巡展中兵马俑也遭遇厄运。当时日本大阪为了庆祝建城四百周年举行博览会,从我国借来一件兵马俑充场面。参观者不绝如缕,可一个激进民族主义者冲上前来打碎展柜玻璃,推倒兵马俑,嘴里还喊着:“日本不需要展览中国的东西!”虽然暴徒被迅速拉走,但是这件跨国出差的兵马俑被彻底损坏。就在中日双方商量赔偿事宜时,大阪方面竟然提出可以给予我国经济补偿,但是这些兵马俑的碎片要留在日本。我国谈判代表断然拒绝,坚持将破碎的国宝带回了故里。
出于民族、宗教或政治冲突而破坏文物的行为在近几年还有很多。在埃及,伊斯兰国势力于2015年摧毁了卢克索著名的Bel神庙。在美国,2017年,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犹太人聚集墓地也被有组织地破坏,至少100块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墓碑被推倒或砸烂。在印度,苏菲派著名圣人Nizamuddin的陵墓也屡遭破坏,2019年,一些印度教徒闯入了这个古迹,在墓碑上乱写乱画……
除了各派势力有组织、有预谋的破坏行动外,私人的随意举动也对许多珍贵历史遗迹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伤害。例如2020年,一名游客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街头的亚历山大纪念碑游玩,竟然随手折断了骏马雕塑的一条腿。还有曾霸占各景点墙面的“某某到此一游”,也属于损毁文物。2013年,有网友在微博发布照片,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发现了清晰的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3000余年的雕塑挺过了多少次战乱和风沙的侵蚀,却最终被一位中国的初中生损坏。
除了以上这些破坏行为,据笔者考古学的老师讲述,某个盗墓贼在盗取某座唐代墓葬时,竟然将珍贵的人像壁画全部涂抹掉。被审讯时他透露这么做的原因:竟然是害怕人像“盯着”他做这样的不法勾当!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
文史君说
无论是古代的文物还是近现代大师的画作,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积累下来的灿烂瑰宝,时刻提醒着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我们在历史转型中曾经经历了什么。近些年“汪达尔主义”的抬头更是值得我们警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种环保主义的兴起,他们裹挟着汪达尔主义以破坏文物为噱头,去宣传他们所谓的环保理念。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文物无罪,艺术高尚,破坏文物和艺术品的行为都不可取,也不可饶恕。
参考文献
斯坦利·J.伊泽达,洪潇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文物破坏运动》,《新美术》2020年第5期。
杨逸等:《“低成本违法”致文物频遭殃?》,《南方日报》2013年6月18日。
阳桀:《全球八大艺术品“事故”》,《上海企业》2010年第5期。
孙继斌:《文物破坏几时休》,《法制日报》2002年12月10日。
姚敏:《文物保护已到危急时刻》,《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7月12日。
(作者:浩然文史·史海寻珍)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