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头条:太平天国:陈玉成被清军包围,李秀成为何不救?封地制弊端

1860年,陈玉成来到苏州:“秀成老乡,可否发兵西征,解救安庆,保住天国根本。”李秀成无动于衷,陈玉成独自与湘军主力血战,兵败身亡。

那么,为何李秀成不配合陈玉成呢?从亲密战友,到最终分道扬镳,陈玉成、李秀成都是山头主义的“受害者”,说多了都是泪。

1851年9月,太平军路过梧州藤县,这是李秀成、陈玉成的家乡。为了讨口饭吃,不至于饿死,李秀成、陈玉成都参加了太平军,并肩战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参加太平军后,陈玉成、李秀成都快速成长,但方式不一样。陈玉成勇猛,敢于拼杀血战,踩着地雷冲锋,又有叔叔陈承瑢(东王亲信)帮助,很早就崭露头角。

李秀成不一样,可以依靠的资源太少,都是靠自己努力:办事认真,善于治理地方,勤勤恳恳。治理民政之外,李秀成跟着石达开、秦日纲作战,逐步积累资本。

1856年4月,陈玉成、李秀成第一次并肩战斗。此时,他们都隶属燕王秦日纲麾下,是“五丞相东征”的核心,先解除镇江之围,迫使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自尽而亡,旋即摧毁“江北大营”以及“江南大营”,威名显赫。

李秀成被俘虏后,在《自述书》中提到这次战斗,对陈玉成十分肯定:“英王驾驭一艘小船,冒着枪林弹雨,冲破清军封锁线,与守将吴如孝商议破敌之策,方才有大胜利。”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殒命、北王韦昌辉被杀、燕王秦日纲被处死,石达开又带兵出走,“首义五王”时代成为过去。此时,陈玉成、李秀成是顶梁柱,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

所谓患难见真情,“两王时代”初期,李秀成兵力弱小,他有时连绿营兵都打不赢,便经常向陈玉成“求救”。陈玉成为人仗义,热血沸腾,只要李秀成遇到困难,都第一时间赶去帮助。

1857年桐城之战,李秀成兵力不足7000人,可战斗的不到4000人,却遭遇秦定三的6万清军围攻,处境被动,只好向陈玉成求救。陈玉成二话不说,立刻从宁国带兵来参战,不但打破包围圈,还夺取了淮北。

1858年浦口之战,李秀成独自攻打德兴阿,起初连连获胜,但兵力有限。清军增援后,李秀成战败,营垒被摧毁一百余座,损失惨重。陈玉成又来增援,第二次摧毁“江北大营”,赢得浦口之战胜利。

接下来的三河之战,陈玉成、李秀成并肩作战,灭了湘军最精锐劲旅——李续宾军团6000余人。接着,又收复桐城、舒城,又歼灭湘军2000余人,留守安徽的湘军闻风丧胆,惶恐不安。

陈玉成、李秀成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友谊,但洪秀全实行“封地制”,让两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利益和领地面前,山头主义盛行,友情太过脆弱,陈玉成、李秀成都是受害者,令人叹息。

洪秀全为了防止诸侯王尾巴不掉,出现杨秀清第二,便推行“封地制”,诸侯王得到领地后,自己管理内部事务,他人不能插手,达到相互制衡目的。诸侯王为了得到领地,也是极力扩充本人兵力,甚至抢夺队友的资源。

三河之战后,陈玉成册封英王千岁,而李秀成一无所得。李秀成不满意,觉得自己不逊于陈玉成,为何不能封王?后来,韦俊率兵前来投奔,又被陈玉成、杨辅清搅黄,李秀成愤怒了。

“封地制”下,有兵才有话语权,韦俊若能顺利渡江而来,李秀成的实力将会瞬间暴涨,成为实力派第一号人物。韦俊被陈玉成、杨辅清拦截,是李秀成、陈玉成关系恶化的开始。

1860年,为了打破京师封锁,也为了得到新的领地,李秀成、李世贤联合杨福清、黄文金、古隆贤、赖文鸿等皖南“穷兄弟”,策划摧毁“江南大营”作战方案,终于在建平会议上取得一致意见。

李秀成把江浙视为自己的“财产”,不希望他人染指。但是,陈玉成却“不请自来”,从上游率兵东征,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并东征江浙,又跟李秀成结下了梁子,友谊的小船即将被掀翻。

东征江浙还没结束,胡林翼军团东征安徽,围攻安庆,这是陈玉成的大本营所在地。陈玉成心急如焚,让李秀成停止东征,跟着自己去安庆,守住长江上游,但李秀成不同意,他决心经营江浙,建立自己的“王国”。

洪仁玕劝说,让李秀成以大局为重,支持“西征武昌,救援安庆”作战,李秀成也是阳奉阴违。李秀成对西征不积极,不想去为陈玉成的领地卖命,半路就返回苏州,坐视陈玉成在安庆孤军奋战,被胡林翼军团围攻。

1861年9月,安庆陷落,陈玉成困守庐州孤城,李秀成也不去救援。陈玉成性命危在旦夕,李秀成则第二次东征江浙,继续扩充领地。结果,陈玉成在寿州被诱捕,凌迟处死;李秀成则开辟出苏福省、天浙省。

没了陈玉成在上游厮杀,李秀成也守不住领地,曾文正、李文忠、左文襄三面围攻太平天国,李秀成独木难支。1864年7月,也就是陈玉成死后两年,天京陷落,李秀成兵败被俘虏,太平天国灭亡。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标签: 太平天国 江南大营 山头主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