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息!看完电影《满江红》,我们来聊聊岳飞词作《满江红》的创作时间
近日,电影《满江红》热映。影片的构思是,只有秦桧看过岳飞将军写在墙上的遗言,岳家军的几个士兵布阵谋局壮烈牺牲,只为知晓岳飞遗言。电影结尾,全军复诵的岳飞遗言正是其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
(资料图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电影中的设置是,岳飞将军于临终之际创作这首词,影片核心故事则是发生在岳飞去世后五年。在历史的真实中,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始终不太明确。
岳飞出生于河南一户农家,少年时曾在北宋官员韩琦后裔的家中做过佃客,年二十以后投身军伍,度过了近二十年的戎马生涯,在抗金战场上立下了不朽功业,三十九岁那年遭秦桧污蔑被杀。这一年是公元1142年,绍兴十二年。关于《满江红》的写作时间,历来有绍兴三年、四年、五年、七年、十一年等诸种说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者王曾瑜认为,从现有资料,今人已不可能判定《满江红》的确切创作时间,他推测这首词可能创作于绍兴四年。这一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自鄂州至襄阳,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按照预定计划收复襄阳、郢州、随州、邓州、唐州、信阳军等六郡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年仅32岁的岳飞被封为节度使,成为南宋大将中最年轻有为的一员。岳飞不会太过注重职位高低,封节度使只会让他更加强烈地关注山河一统的大业,念念不忘艰难而漫长的征程。王曾瑜认为,词作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用以反映他当时的这种心态是最为恰当的。因此这首词有可能创作于绍兴四年。
历史学者陈非则在一篇《〈满江红〉只能是岳飞作品》的文章中谈到,这首词应该作于绍兴十年(1140)秋。这年七月,在郾城、颍昌两仗中,岳家军击溃金兵主力,击毙统军上将夏金吾,宋军前锋推进到朱仙镇,离北宋故都汴京仅45里,与兀术对垒而阵。不久之后,岳飞又大败兀术,金兵全线崩溃,收复河山的形势空前大好。岳飞上奏高宗:“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当他满怀信心正准备向汴京进军时,高宗和秦桧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命令立即退兵。岳飞愤惋泣下,无奈师还鄂州,所复地尽失,他深知“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恢复河山的壮志无法实现。在极度悲愤中,岳飞书写了这首壮怀激烈的千古绝唱。
可以想象,那个年代,一个阴险狠毒没有定见但生怕失去帝位的赵构,与一个洞悉皇帝心事、主宰着朝政的内奸丞相秦桧合谋,葬送了恢复河山的大好形势。这对于为之浴血奋战、苦心经营了十几个春秋的岳飞,必然有着深刻的切肤之痛。
这首词作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也曾引起过争议。贺兰山,一般认为是绵亘在宁夏西北边境、长达五百多里的那座贺兰山,且此前诗词中的贺兰山也确实多指这座山。当时这座山在西夏境内,宋金并未在那里打过仗,岳飞何必去踏破这座贺兰山?
当代不少学者认为,岳飞《满江红》中的贺兰山是坐落在河北省磁县的贺兰山。这座山长二十里,宽一至五里,西起新坡,东至车骑关,南山为平缓起伏的丘陵,北山稍见高耸。自唐代以来,车骑关就是贯通南北、往来必经的大道。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这里便成了抗金的战场。建炎三年(1129)之前,岳飞曾经驻军磁州西南三十五里的岳城镇,贺兰山就是他的练兵场所。岳飞自然对贺兰山的山川形势了如指掌,也深刻知晓贺兰山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建炎三年六月以后,磁州落入金人之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岳飞会写“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著有《辛弃疾传》的知名历史学者邓广铭则认为,词作后半阙的贺兰山与匈奴都是泛指,不应过分拘泥于贺兰山的具体位置所在。词作中既然把匈奴作为战争对象,那么贺兰山、阴山、祁连山入词同样也可以理解。
岳飞共存词作三首,除了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之外,另外两首分别是《满江红·登黄鹤楼》和《小重山》。这两首词中,既可以看到岳飞金刚怒目的豪放激情,也能看到“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旖旎之风。
词作是文学艺术,而不是写实的史志,所以不必太过拘泥于个别遣词用句。至少,岳飞这首词中悲愤、无奈以及豪情、壮志依然深深感染着今天的我们。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徐敏 编辑: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