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点!跨时代的见证,满清皇室园寝最后的自白
2021年的冬
一直延续到来年的4月
如同持续几年的新冠病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这座城市肆虐
蔓延
遥遥无期
4个月
78座古墓
这一次我给自己的身份是
走陵人
2020年,初来北京,为了熟悉这个城市,我通读了18本北京地名志,总算对这个拥有16个区的庞大都市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其中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以坟命名的地名真的多到数不清。每天通勤都会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称,绝大多数与它相关的痕迹却早已荡然无存,成为一个名称,仅此而已,而有的甚至连名称都被后来的新地标所取代。
清朝,历经296年,留下的古冢不计其数,而有一类族群的身后地却长期被忽略——清代王室园寝。
“XX坟”是百姓通用的俗称,比如太子坟、七王坟、八王坟这类更是通俗易懂。事实上应该称作“园寝”,指的是前置庙,后置寝的意思,这个词从汉代就有了,最早就是用来指帝王的墓葬,包含园陵和寝庙两个部分。
紫禁之巅
▼
清代正式封爵的王爷有240多位,其中皇子就占了113位,还不算上旁系。以众多王爷坟为中心的满族贵族家族墓地群,分布在京津冀三地,其中多数分布在北京周边地区。
▼
由于清代吸取历代藩王作乱的教训,不再如列代那样封藩为王,而采取“分封而不赐土”的手段,所以,诸王在京城留下的不仅有奢华的地上建筑,还有被忽视的地下艺术。
孚敬郡王爱新觉罗·奕譓墓宫门,九九八十一颗门钉显示了他显贵的身份。
▼
爱新觉罗,是他们共有的姓氏,什么是皇族?简单来说分为觉罗和宗室两个部分。“显祖以上子孙,谓之觉罗,显祖以下子孙,谓之宗室”,显祖就是清朝的奠基者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他的子孙称为宗室,以腰束金黄色缎带为标志,俗称黄带子。他的叔伯兄弟及其后裔就被称为觉罗,以腰束红色缎带为标志,俗称红带子。这也就是很多黄带子坟、红带子坟的由来。另一方面,皇帝的儿子称为皇子,等他们拥有赐予的名字后,又称为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等。等他们长到十五岁,由掌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宗人府题奏封爵。
定安亲王爱新觉罗·永璜、循郡王爱新觉罗·永璋、荣纯亲王爱新觉罗永琪墓。没错,这就是那个乾隆皇帝第五子“五阿哥”。1958年,为了修建密云水库,这里的地面建筑全部拆除了,骨殖就地埋在了后山再也未被找到,从此壮观的“太子陵”沉入水底。
▼
惠端郡王爱新觉罗·绵愉、惠敬郡王爱新觉罗·奕详墓,1956年,为了修建崇青水库,命运同上面的太子陵一样。
▼
清宗室的爵位,从九等发展到十四个等级,最高级别的称为和硕亲王,以下还有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和硕、多罗、固山在这里用作修饰词,满语分别译为一方、一角和旗的意思。)、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至奉国将军还细分为三个等级。再往下为闲散宗室,用四品顶戴。从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爱新觉罗皇族脉络。
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墓,末代皇帝溥仪的祖父,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王爷园寝,神桥、碑亭、宫门、享殿、宝顶等等一应俱全,甚至阳宅都基本完好无缺。图为阳宅入口,目前被商务部绿化基地占用,匾额上刻着“隔尘入胜”,毕竟这是唯一一座建在半山腰上的园寝,往返八公里山路的确远离尘世。
▼
每一个爵位均为降级世袭,从乾隆开始,定下八家入关有功的王爵其后代子孙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分别是睿亲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俗称“八大铁帽子王”。后来康熙加封怡贤亲王,同治加封恭亲王,光绪又加封醇亲王和庆亲王,最终形成了十二家铁帽子王的格局。
中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顺承恭惠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的宝顶,高达10米,是现存最为高大壮观的王爷坟宝顶,而经历过1958年平坟运动和文革的洗礼后,同时保留下来三个更是仅此一例。余下两座分别是顺承忠郡王爱新觉罗·诺罗布、顺承敏郡王爱新觉罗·庆恩的宝顶,高约7米。不远的农田里还有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尔锦的宝顶,这里曾经共葬有十一位顺承郡王,大小宝顶数十座,如今仅剩下四座,不免有些遗憾。
▼
被框在工厂院内的庄靖亲王爱新觉罗·博果铎墓石墓坊,这里不仅保存了铁帽子王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的地宫,十二位庄亲王都葬于此。虽然地面建筑仅剩此墓坊,但从卫星地图上看,群山环绕下的众多园寝轮廓依旧清晰可辨。
▼
显谨亲王爱新觉罗·衍璜墓享殿。铁帽子王肅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墓也位于此。这里就是耳熟能详的潘家园,谁能想到现代小区里还留有王爷坟遗存呢?
▼
康良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墓碑,这里曾有铁帽子王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等六位王爷坟,如今连曾经的村庄也不复存在了。而保存下来的四座石碑也被分散各地,除了图中这座还伫立在原地外,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惠顺亲王爱新觉罗·祜塞的墓碑被放置于北京植物园,巽怀愍亲王爱新觉罗·常阿岱墓碑则置于西山骨灰林。
▼
余下的几位铁帽子王园寝一一寻访,俨然已被现代都市建设所淹没,如大名鼎鼎的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墓现在辟为停车场,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墓则是今天的国贸,还有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墓仅余古松两株。
王爷园寝的选址、规制、用料、拨款上也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占地面积动辄数十个足球场大小,上千株松柏更是常规标配。这些园寝,不仅代表了古人在地下世界的建筑艺术成就,也是家族兴盛与衰败的见证,从过去的建筑地标到今天的地名符号,甚至连仅存的遗迹都面临无人问津,无人保护的状态,在世间消逝、遗忘。
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墓坊,晚清叱咤风云的佼佼者,站在金字塔顶层的男人,仅存的墓坊就能体现出他园寝规格非同一般,然而不要被华丽的外表蒙骗。
▼
再来看这张,依旧是恭亲王墓,这是紧挨着恭亲王地宫的妻妾地宫原址,历经浩劫后砖瓦无存,甚至还能看出挖掘机肆虐后的痕迹。
▼
我们再来看看恭亲王本尊地宫的原址,坑还是那个坑,这里至少囤积了几年的垃圾,这个村子家家户户都养狗,而且不止一条,不止是垃圾,他们会把日积月累的狗屎也集中扔在这个坑里,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一趟我废掉了一双鞋。
▼
清代建筑的用料本身就极为讲究,尤其是青砖,一定是严丝合缝,那这地下建筑的用料同样十分严谨,还是以恭亲王墓为例,那么多砖瓦都去了哪里?答案是下图,建设十三陵水库,而留下的零星则被当地村民用来搭建房屋。建国初期很多王爷坟建筑材料都像这样拉去再利用,从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小到如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的墓碑就被改为现在的任弼时墓碑。但清代王爷坟园寝的用料也有借用明代墓材料的例子。
▼
十三陵水库纪念公园门口的石狮子传闻是恭亲王墓遗存。
▼
顺承简郡王爱新觉罗·伦柱墓碑,俗称王八驮石碑,下部的王八其实叫赑屃,是龙的儿子。这座碑的赑屃头部在数十年里一直被砌在村民家中的墙内,对于文保现状真的令人哭笑不得。如今这座村庄终究被夷为平地,赑屃从此自由了。
▼
孚敬郡王爱新觉罗·奕譓墓朝房上的时代印记清晰可见,“马克思主义万岁!”,这也是少有的未经修葺的王爷坟建筑物,尤其是漆画纹饰保留了历史的原汁原味。
▼
庆良郡王爱新觉罗·绵慜墓,白羊城,是古代的边城,这里曾坐落着历代庆亲王园寝,从1955年起,王爷坟用地就被某部某队征用,地面建筑依次拆除,图中的建筑是残存的宫门,前面有残缺的赑屃,后面有享殿、地宫,现今作为手榴弹投掷场和射击训练场使用。
▼
饶余敏亲王家族墓风化后的宝顶,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山又圈在军属院里,虽然没有做特别的保护,但这里留存的遗迹是最多的,也是最具历史原貌的。
▼
有古墓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盗墓贼,这可不是万圣节的鬼脸而是三个盗洞,在饶余敏亲王家族墓范围里,这样大大小小的盗洞有几十个,漫山遍野皆盗洞。
▼
看坟户,一个已经消失的特殊阶层,也就是分配下来照应坟地的一批人。这个阶层祖上包含1644年从龙入关的满族人或者汉族旗人,也就是王室亲军,也有分布于园寝周边的营房兵丁,还有王府分配下来的拔役,还有一类是租地户,这四类人及其后代构成了这个奇特的人群。
克勤郡王爱新觉罗·恒元墓宝顶,这个处于山坡上的古墓已经无人问津了,替代看坟户的是左边那个狗窝里的大狗。
▼
定恭郡王爱新觉罗·绵恩墓地宫,夏季的雨淹没了入口。
▼
荣恪郡王爱新觉罗·绵亿墓地宫
▼
瑞敏亲王爱新觉罗·奕誌墓地宫内
▼
庆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墓,这里被改造成了村民健身公园,这是被掏空后的宝顶改造成的不伦不类的垃圾坑。
▼
和恭亲王爱新觉罗·弘昼墓柱础石,被堆在墙角仅存的遗迹。
▼
履端亲王爱新觉罗·永珹墓,翠华山园寝界碑,这里已经被改成人民公墓,自然是借皇室风水宝地炒作一番。
▼
肅慎亲王爱新觉罗·敬敏墓碑亭
▼
显懿亲王爱新觉罗·富寿墓石享堂
▼
多罗贝勒爱新觉罗·永鋆墓墓碑,最高的那块断碑即是,有意思的是原址现在是西周燕都遗址考古现场。
▼
顺承恭郡王爱新觉罗·泰斐英阿墓墓碑
▼
简恪亲王爱新觉罗·经纳亨墓,三座平桥在修复前一直作为“桥”在使用,修复后,一座围墙成了拦路虎,村民再也不会从上面走过,“桥”还是那座桥,功能却消失了。
▼
显密亲王爱新觉罗·丹臻墓,宝顶原址上的公共食堂。
▼
诚隐亲王爱新觉罗·允祉墓,六十多岁的大爷开着拖车载我去找他儿时记忆中的王爷坟,这座小山包叫“小猪山”。
▼
和勤亲王爱新觉罗·永璧墓墓碑
▼
找寻康简亲王爱新觉罗·巴尔图墓的路上,不明所以。
▼
财富
名声
地位
到头来
终将化作尘土
消散
遗忘
...
每一次的探索都是一次意外之旅,我们下期见!
- 本回完 -
城探日记
一次记忆深处的意外之旅,用有限的时间探索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