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初探

来源:河南威斯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0-04-21 16:36:31  字体:[ ]

关键字:隐患排查治理  

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上升到安全生产顶层设计的高度上来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指出:“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也提出:“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党中央国务院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上升到安全生产顶层设计的高度上来提出(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可见其在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各地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印发的《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积极探索,百花齐放,扎实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上升到安全生产顶层设计的高度上来提出,可见其在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

一是意义认识不到位。一些属地政府、行业部门和企业没有认识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对遏制事故的重要作用,认为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增加企业负担。因此主要负责人不重视,具体执行人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等待观望,被动应付。

二是概念理解不清楚。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甚至安全监管人员没有吃透“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概念,认为“风险”和“隐患”没有区别,“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就是一回事,因此在建设中只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而忽视了对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的建设。

三是建设方法不正确。相关人员安全专业知识欠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没有先例可供借鉴参考,更多的凭感觉、经验,因此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准,对风险等级确定有误,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不恰当。而且没有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造成两套体系,增加了企业工作量。

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吃透精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出要“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过去单纯抓隐患排查治理转变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并重上来,从过去传统的事后查处转变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上来。可见,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和治本之策。因此,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始终把风险管控放在安全管理的首位。

二是深入学习,科学构建。要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安委办印发的《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研究探讨工作方法和路径,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首先要明确风险辨识、评价分级、评估管控的方法。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要科学评定风险等级,绘制“红橙黄蓝”风险空间分布图,进行公示告知;要根据评估结果,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明确管控措施进行有效管控,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其次要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和要求。企业要根据行业标准,针对每一风险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的排查范围、内容、频次和要求,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隐患整改要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要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号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三是注重实效,全员参与。双重预防机制是新事物,需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高手在民间,要善于“走群众路线”,集中群众智慧,通过召开研判会、诸葛亮会,向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土专家”、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寻办法、找答案。通过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从个人到班组、到车间、到部门、到公司,逐岗位、逐设备、逐工艺、逐环节、逐场所进行风险排查辨识,逐一落实防控措施。要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中全面运行,反复摸索,形成“建设—运行—修改—再运行—再修改—再运行”的机制,使双重预防机制不断优化,可操作性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一定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安全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有利于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不要另起炉灶,增加企业、员工负担。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关口前移、超前预防、主动管控的方式,有效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对于应急管理来说,强化安全管理,做好事前预防,将突发事件苗头和隐患及时化解,就是最有效的应急管理。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