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智慧零售刷脸支付模式对比,看支付是怎么“要脸”的

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编辑黄  发布时间:2018-08-15 10:38:58  字体:[ ]

关键字:智慧零售  刷脸支付  人脸识别  

摘   要: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日渐成熟,“刷脸”时代正在到来。在业内人士看来,人脸识别技术正在不断突破各个行业应用的“阈值”,带来日趋丰富的应用场景。其中,免不得要提起互联网巨头们着重布局的智慧零售,而智慧零售的兴起,也让人脸识别技术更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日渐成熟,“刷脸”时代正在到来。在业内人士看来,人脸识别技术正在不断突破各个行业应用的“阈值”,带来日趋丰富的应用场景。其中,免不得要提起互联网巨头们着重布局的智慧零售,而智慧零售的兴起,也让人脸识别技术更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虽然在用户看来刷脸支付都一样,但实际上各家为不同场景下的智慧零售提供的刷脸支付模式是不一样的。

  目前智慧零售中已知的刷脸支付模式(表格中所示皆为第一次开通情况)

智慧零售刷脸支付模式对比,看支付是怎么“要脸”的

  注:表格内容仅为举例,仅做研究所用,无利益关系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智慧零售下的刷脸支付主要分为自助和收银员协助两种,且表格中的刷脸支付开通方式大同小异,大都需要通过前期注册APP或者在已经下载的APP中开通人脸识别免密支付。不过,有几个场景所采用开通方式却不太一样。

  淘咖啡:淘咖啡是进店前用淘宝扫描店铺二维码后,生成专属二维码并同时同意支付宝代扣,所以并不需要提前在支付宝APP上开通人脸识别免密支付。

  农行:前期用户需要关注农行“金穗慧生活”微信公众号才能开通刷脸支付。

  见福便利店:通过办理便利店会员卡绑定银行卡才能开通刷脸支付。

  其次,我们发现在确认商品上,各家方案差别比较大。有些智慧门店的商品需要标签,一种方式是消费者带着商品通过特殊的结算区域,同时识别人脸和商品标签才能支付成功,另一种方式需要消费者主动扫描标签,之后通过输入手机号、手机号后四位、手势(声纹)识别之类的确认方式,最后才能通过人脸识别完成支付;而有些智慧门店则只是在收银台放置了刷脸支付机器,因此还需要收银员帮忙结算商品总价。

  相对来说,前者减少了人力成本,并缓解了人力不足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复制起来也更为容易,但后者虽然没有减少人力成本,但是却让消费者多了其他选择,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此外,基于线下零售门店的实际情况来看,机器毕竟是机器,如果出了问题没有办法像人一样灵活应变,而这不仅仅完善技术能解决的,其中还牵涉到了人的社会属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刷脸支付是成功将人工智能的面部识别技术以及其他互联网技术引入零售行业、打造智慧消费场景的典范。

  刷脸支付模式仍存在问题

  看了以上各家的模式,刷脸支付带来的便利似乎非常大,因为消费者只需要提前开通好刷脸免密支付的功能,之后消费时就不用怕忘记带钱、忘记带手机、手机没电等情况的发生。

  但有人就不怎么买账这样的“便利”,今年4月13日,长沙步步高智慧零售店就开通了刷脸支付,仅需扫一扫二维码,现场拍摄人脸照片上传,开通微信免密支付,之后购物就能全程刷脸。可实地情况是,很多消费者要么认为开通刷脸支付的过程太麻烦,要么就是开通之后频遭“刷脸”不成功的情况,因此导致刷脸支付不受当地消费者的广泛接纳,而现今现金支付和扫码支付在当地仍旧是主流。

  实际上,对于开通新功能,年轻人要比中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并且现在80、90年代的人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消费主力,由此可以预见刷脸支付在未来的发展中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刷脸支付不成功这样的使用体验问题才是刷脸支付推广时最大的阻力,毕竟消费者体验是第一位的。

  另外,也有许多人对于刷脸支付的安全问题持怀疑态度,毕竟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一旦被盗取就无法挽回,因此从实践上来看,仍然具有一些安全隐患:

  首先,人脸特征容易被复制。众所周知,破解密码最常用的手段是复制,不法分子通过窃取数字密码以及套取指纹来解密的案例己经不计其数。与记录在大脑中或其他介质上的数字密码相比,暴露在外的人脸更容易被复制。曾有专门的实验是通过拍照就可以完全获得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并进行复制,同时配合一些欺诈手段骗过刷脸支付系统。

  其次,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似乎很容易获取消费者的详细信息。对于刷脸支付来说,像人脸这样具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征一旦交给别人保管,个人的信息安全该如何保障?商家在获取消费者的面部特征之后是否会泄露个人隐私?而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支付在普遍应用之后会不会造成个人行踪的泄露?

  虽然这些问题都存在着,但现今社会的安全问题已经无处不在,而革新就会面临风险。在社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企业推广智慧零售的趋势之下,因噎废食的举措并不明智。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