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里的自称“我”有N种说法 让字幕组无比头疼
对于字幕组来说,日语中的自称常常会成为一个头疼的根源,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日语和中文在日常用法和书面用法中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中文里可能没有完美对应的用法。
面对这种文化差异,很多字幕组在翻译时都会优先考虑能不能将其忽略过去,统一用"我"来翻译。如果对剧情本身没有影响,绝大多数字幕组都会选择直接带过,某些会影响角色塑造的桥段,则通过注释来提醒观众。
然而在新海诚的《你的名字》里,宫水三叶与立花泷交换身体之后,有一幕反复试探立花泷常用自称的剧情,并连续说了四个不同的自称。那这里如果统一用"我"来翻译,又或者连续标上四个注释,显然都是不合适的。
于是就有了以下这一幕——
宫水三叶试探的四个自称,分别是わたし(私)、わたくし(私)、ぼく(僕)、以及おれ(俺)。
在这个版本的字幕里,四个自称分别被翻译成了人家、本人、在下、以及我,这里面包含了字幕组的双重考量。第一是出于剧情需要,这个四个自称必须翻译成四个不同的词语;第二则是作为官方翻译版本,需要注意措辞不能过于粗俗。
所以如果放到民间翻译组,这四个自称的翻译也有可能就会变成人家、本人、我、以及老子。
其中わたし(私)是最通用,最接近中文里"我"的自称,这个词不分男女、不分辈分、不分地位。但实际上在大部分的动画里,男性角色却很少会使用这个自称,比较拘谨自重的大多使用ぼく(僕),比较豪迈开朗的则使用おれ(俺)。
基于这一情况,わたし(私)在动画里可以说是比较偏向女性化的自称,但其实わたし还有一个变音的说法あたし,这个词语在现代日本已经成为了女性用语,所以相比起わたし,あたし才是最常翻译为"人家"的自称。
但在《你的名字》的这一幕里,宫水三叶使用的第一个自称就是平时自己的用语,所以为了突出内在是女性这一事实,字幕组只能把わたし(私)也翻译为"人家"。
炮姐的自称是わたし
跟わたし还有あたし一样,宫水三叶所说的第二个自称わたくし,其汉字写法也是"私",但这种自称多用于正式场合,较为郑重和严肃,并且和不受辈分年龄限制的わたし不一样,わたくし大多在面对辈分或资历高于自己的人时使用。
所以你经常可以在动画里看到大小姐系角色使用わたくし这个自称,因此这里译作"本人"是比较贴切的。其中主要的差距在于中文的日常用法,因为本人一词基本不会用于口头语,但用来传达日语中自称的区别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两个人的自称都是わたくし
然后第三个自称的ぼく(僕),它如今是作为男性词语在使用。
ぼく(僕)这个自称起源于江户时代,一开始就跟中文的意思一样,源自仆人一词,当时的学者为了表示自己"不过是为您所用的人",使用ぼく(僕)一词作为谦称。到了明治时期,学生们开始模仿学者们的这种用法,使得这一自称开始广泛流传,并且由于当时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于是ぼく(僕)又逐渐成了男性用语。
基于这段历史,把ぼく(僕)翻译成"在下"确实没有问题。只不过在如今的动画里,ぼく(僕)一词已经基本不用作谦称,大多是年纪较小或是低调拘谨的男性角色使用。
比如在《Overlord》里,布莱恩在面对塞巴斯时自觉收起了おれ(俺)的自称,但他也不是换成ぼく(僕),而是わたし(私),那在这里就不可能和《你的名字》一样翻译成人家。
这一版的翻译没有体现出おれ(俺)和わたし(私)的区别,对于不懂日语的观众来说可能就不明白布莱恩为什么会道歉
至于最后一个おれ(俺),那几乎可以说是动画里男性角色最常用的自称了,除了中性化人设或是有精英贵族阶层背景,おれ(俺)这个自称可以说是极为通用,而且就算是上述两种人设也同样可以使用。
おれ(俺)一词属于俗语,本来只要是面对同辈或晚辈时都可以使用,到了现代才逐渐发展成男性用语,并且在动画中很多时候会不分场合地使用。只有上文提到那种,布莱恩在面对塞巴斯时需要表示尊敬的场合才会改口。
既然有会改口的类型,那自然也有永远不会改口的类型,比如《魔法禁书目录》系列作品里的一方通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当使用おれ(俺)的是这种暴躁老哥的时候,民间翻译组也经常会把おれ(俺)翻译成"老子"。
但官方翻译组还要顾及到审核的问题,很多时候不好把"老子"这种词语搬上屏幕,所以在《你的名字》里只能退而求其次,把おれ(俺)翻译成"我",然后再逐级倒推回去。
另一方面,立花泷虽然把おれ(俺)挂在嘴边,但从人设来说又没到整天自称"老子"的地步,如果这里为了剧情而翻译成老子,那整部电影里立花泷的所有自称都必须使用这个词才行,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这些翻译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上文提到的《Overlord》一样的情况。不过自称的问题大多都对剧情没有什么影响,就算多少有些纰漏也不会构成严重问题。
但如果到了中文版配音里,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违和感就相当明显了,《你的名字》这一幕剧情同样是很好的例子。在那些对日文没有概念的观众眼里,恐怕就完全搞不懂宫水三叶为什么要用"本人"和"在下"这样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