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奔去月球》票房疲软 到底如何改编中国神话故事?
1905电影网专稿《飞奔去月球》上映5天,票房并不如意。这部影片在豆瓣评分7分,猫眼口碑8.2分,整体并不算差。同比出品公司东方梦工厂去年10月推出的《雪人奇缘》,口碑方面也相差无几。
同样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动画作品,怎么这部取材嫦娥奔月神话的《飞奔去月球》就不行了呢?
或许有人提出,这种海外团队制作中国故事必然会带来水土不服的反应。但事实上,东方梦工厂在《功夫熊猫3》之后,经过多年的运作,已经成为了一家中方全资的电影公司。从《雪人奇缘》到《飞奔去月球》,制作方都邀请了国内知名编剧坐镇。
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呢?
当然,它并不是今年第一部让观众失望的动画作品。动画电影《姜子牙》虽然获得了超15亿的票房成绩,但是它的口碑完全受到了观众的质疑,市场后期表现略显疲软。
很显然,它前期宣传策略上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进行疯狂绑定,但最终并没有让观众得到满足,这一切成为了《姜子牙》失败的原罪。
到底如何改编中国神话故事,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呢?
它们失败吗?
低龄化和成人化,分别是观众看完《飞奔去月球》和《姜子牙》后,最直观的感受。
这两种带有强标签和年龄层受众的关键词,似乎成为了它们失败的重要关键。在力图破圈的当下,这些词反而把电影往小的状态进行画圈,局限在固定范围中。
《飞奔去月球》取材自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故事,它不是单纯像《哪吒》那样对神话进行改编,而是通过现代家庭故事,重新开发了神话后续的可能性。
这个电影讲述了从小相信嫦娥后羿故事的女主,即便长大之后,依旧相信他们的存在,并自己动手制作了一艘“火箭飞船“,开启一段奇妙的奔月之旅。
动画是造梦机器,这部作品更是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为女主在月球上的故事带来更现代的视角。在这个电影中,嫦娥一反中国观众心中典雅的女性形象,而变成了暴躁且又性感的流行天后。
除了人物形象大变之外,就连传说中的广寒宫也变得格外摩登,动不动就整成演唱会现场。当然,从这个变化中,观众也都能看到制作方破旧立新的尝试方式。
对于这种颠覆性的创作,制片人周珮玲在采访中坦言,既然是动画片,可以有超现实的元素,我们希望她成为了一个很有喜剧特色的角色。
从目前网上的评价来看,这种尝试虽不免依旧引起不小争议,但整体并没有让观众反感。而电影开头的设计更是起到了加分的作用,它以二维动画的形式,还原了嫦娥奔月的历史传说。
整体制作层面并没有太被诟病的地方,但是剧情却差强人意。
在故事设计中,《飞奔去月球》并没有反派。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全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潮戏。
与此同时,参与过不少迪士尼动画创作的导演格兰·基恩,在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最终让这部作品呈现出了“唱着唱着就把问题解决了”的发展脉络。
本片的编剧之一奥黛丽·威尔斯在创作这个剧本时,刚好身患重病,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诉自己的孩子:即使妈妈有天不在了,希望他们可以坚强面对未来。
故事只是在单纯地通过嫦娥失去后裔、女主失去妈妈后,从执拗的感情中学会面对和接受新的生活。
在这里,“我”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反派,但电影并没有将反派属性通过魔化等形式,外放在观众面前,进而使得习惯了高潮大战的观众,很难适应这样讲故事的方式。
《姜子牙》的改编讲述方式同样是反传统的。
虽然《飞奔去月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潮戏,但它依旧包含了喜剧、歌舞等元素,整体节奏相对轻松明快的。但是《姜子牙》则在创作初期,直接放弃了合家欢这个概念,从观感上更显沉闷。
相比起“嫦娥奔月”,观众对姜子牙封神的故事认识相对片面。
虽然大家都知道封神这件事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导致大家针对《姜子牙》对《封神演义》的改编,产生了较大的误解。
在原著中,妲己本就是天界派去迷惑纣王的,而姜子牙也从起初就注定是无法成仙的存在。而其他但凡拥有姓名的人类最终都被封神,这个细节也都一一延展到了动画中,人类成为了观众口中的“工具人”。
当导演卯足劲往深挖掘这个故事之后,即便《姜子牙》最后有高潮大战,但是前期平稳沉闷的节奏,让不少观众反馈“昏昏入睡,提不起劲”。
两部电影故事在改编上,都做了新尝试,也植入了不少巧思。但从口碑或者票房上的失利来看,这种反传统的叙事方式并没有击中观众的喜好点。
观众喜欢什么?
从宏观上来看,观众到底喜欢怎么样的动画电影呢?
就目前来看,《哪吒》以及都是经过了市场考验,属于成功将中国神话进行另一维度改编的动画电影。
这些作品并非都是传统根据故事进行翻拍,而均是抓住原著的主线,再在此身上进行合理的扩张——不得不说,都是旧瓶装新酒的方式。
《大圣归来》只是借了孙悟空的人物;《哪吒》单纯是对哪吒闹海进行了变体解构;《白蛇:缘起》更是将《白蛇传》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
这些作品在上映期间,虽然同样有人对改编提出质疑,但整体而言,多数观众还是被其最后的情感击中,体会到了作品中的燃情,甚至是共鸣。
少有落脚在爱情上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则把故事主题单刀直入到向往自由、反对压迫的概念。这个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东方民间爱情故事都共通的。
恰恰是这样,使得影片的故事能够演绎得流畅自然,且路人友好度高,也比较能够适应不同群体的观众。另一方面,故事设定与传统的差异则让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新的趣味性,可谓是两全其美。
而动画电影《哪吒》想探讨“人定胜天”的主题,成佛成魔其实全在一念之间,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
这种主题在过去不少的玄幻电影中也时常遇见,尤其是当影片最后,哪吒向观众丢出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更是成为了2019年最掷地有声的语言。
可见,这产生的情绪观影,最终都是把观众观影热情推向高潮的关键。而这种情绪正是《姜子牙》和《飞奔去月球》中,无法传递给观众的。
至少从目前这些电影来看,创作者对中国故事重新解构讲述时,并没有让观众有所反感,甚至呈一个鼓励状态。即便《哪吒》和《白蛇:缘起》前期被吐槽,但最后依旧逃不过“真香定理”。
事实上,除了《飞奔去月球》,后续还有不少改编中国神话故事的动画电影。
2021年春节档上映的《新封神:哪吒重生》便是其中代表。
这部由《白蛇:缘起》团队制作的动画,希望借助哪吒作为一个起始点,展开一个全新的封神宇宙和世界观,给观众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年轻版的封神故事。
从目前来看,这部动画从大的世界观到美术场景小细节,影片都在构建朋克精神和风格:
以二三十年代中国沿海城市作实景参考,融合工业朋克、废土朋克、赛博朋克和装饰艺术风格,还参考了障碍赛道、废弃工厂、地下赛车气氛、机车装置和废弃水塔等多种朋克视觉资料。
但相关视频物料发出之后,从评论来看,似乎飙车的哪吒有“翻车”的可能。
“这个小短片是在白蛇上映前做完的一个《哪吒重生》的测试片。这次和以往不同,我们用4年突破技术桎梏,使艺术和美学融合。”导演赵霁在网上转发片段时说。
到底真相如何,或许我们只有等到电影上映才知晓。
当然,市场也有不少故意“碰瓷”中国神话故事的动画作品,刻意误导观众。
《二郎神之深海蛟龙》是其中代表,“《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制作团队全新打造”的海报宣传标语,让很多人误以为是中国神话系列动画的新作。光线传媒、彩条屋等制片公司联合发布声明辟谣,澄清与这部“二郎神电影”没有任何关联。
这种为了票房而作出的宣传,并不一定能获得观众的认可。真正能打中观众心里的永远都是好作品,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姜子牙》和《飞奔去月球》的质量不好,而是在中国动画电影蒸蒸日上的现在,我们更期待看到更多不同的动画作品。
它们可能不是合家欢,没有那么多商业元素,但会因为有它们的存在,让整个动画市场变得更多元。
观众在选择作品的同时,也在慢慢培养好的观影口味。从过去只有儿童市场的标签,到如今成为国庆档和春节档重要档期的一份子,中国动画正在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标签: 飞奔去月球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