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意不意外?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不是衣食住行玩,而是……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本站收录  发布时间:2019-01-03 09:18:56  字体:[ ]

关键字:移动支付  碰一碰  NFC  

摘   要:如果有人拿走所有的现金,只留一部手机给你,你觉得自己能撑多久?一天?一周?还是一个月?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半年都不成问题。试着回想一下我们一天的生活:早晨出门在楼下便利店用条码支付“刷”早餐上班;坐地铁、坐公交,手机NFC/二维码一碰就搞定;中午无论是出去吃还是外卖都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宝买单;下班回家买菜,即使是路边摊也可以用手机来付钱;商超、水电煤缴费、买票都能使用移动支付。

意不意外?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不是衣食住行玩,而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有人拿走所有的现金,只留一部手机给你,你觉得自己能撑多久?一天?一周?还是一个月?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半年都不成问题。试着回想一下我们一天的生活:早晨出门在楼下便利店用条码支付“刷”早餐上班;坐地铁、坐公交,手机NFC/二维码一碰就搞定;中午无论是出去吃还是外卖都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宝买单;下班回家买菜,即使是路边摊也可以用手机来付钱;商超、水电煤缴费、买票都能使用移动支付。

  但活在移动支付时代中的我们,真的了解大家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偏好吗?是衣食住行还是吃喝玩乐?对生物识别支付还停留在指纹和人脸识别?静脉支付、虹膜支付、声波支付,要不要了解一下?

  日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近期发布的《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可能会颠覆我们的认知。

  【1】移动支付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的脑海自动蹦出的答案是女性。“买买买”似乎已经成为了女性朋友无法撕掉的标签,不开心时要买,开心时也要买,过节时要买,有优惠活动时也要买,自然是女性使用移动支付更多一些。反观身边的男男女女,似乎是男性带钱包的人数更多一些,也增加了使用现金的概率。

  然而,报告显示:2018年,男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60.6%,女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比例为39.4%;而2017年男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52.3%,女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比例为47.7%。两年调查结果相似,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2018年女性用户占比略有下降。

  在支付行业资深人士刘刚看来,除特殊领域外,基本上都是男用户多于女用户,这是性格使然。“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见男性带钱包了,标配基本上是一个手机,如果更多,再加一个书包。带钱包的属于比较勤快的,不带钱包的才是最懒的,越懒才越用移动支付,不带卡不带现金。”

  【2】移动支付场景中哪类占比最高?

  最让人没有想到的统计数据来了!就个人使用移动支付的体验来讲,占比最高的难道不应该是吃吃喝喝吗?然后是买票看电影、看话剧,再偶尔出去旅游订个火车票、飞机票。投资理财什么时候和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一样普遍了的呢?

  而报告显示:2018年,99.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购买理财、股票证券等投资理财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较2017年提升近60个百分点;其次为生活类,如购买吃穿用方面的生活所需品等,占比为97.2%,与2017年基本持平;公共事业类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2%,比2017年增长6.7个百分点;票务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7.0%;通过移动支付在商旅和娱乐类业务下载两个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分别占比为64.1%和46.7%;使用其他场景的用户占有16.7%。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从样本选择上看,80.1%受调查对象表示每天使用移动支付,就这类客群而言,已然是移动支付的深度用户,相比于其他场景,投资理财的电子渠道普及率最高,成为调查对象心中移动支付渗透率最高的场景也不令人意外。不过,问卷调查结果很大程度上会受样本选择的影响,反映一个大概的趋势是可以的,对于其数字的精准度不宜做过高期待。

  看到投资理财的占比数据,刘刚也感到有些意外。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应该是和余额宝、理财通以及直销银行各种“宝宝”有关。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基本上都会买余额宝,或者开通余额自动转存余额宝,都应该会算在投资理财里,本质上都是购买货币基金。此次之外,P2P理财等也从PC端走向移动支付,其实也能说明大众的理财观念在提升。

  【3】移动支付线下场景的痛点在哪里?

  移动支付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人们对于公交地铁和医院的移动支付需求仍未得到满足。报告显示,用户认为市场主体最应加强移动支付在公交地铁和医院场景的应用。2018年,有66.6%的用户认为市场主体需要进一步加强移动支付在公交地铁领域的应用;排名第二位的是医院,占比为64.9%;排名第三的是高速公路,占比为54.5%;排名第四的是停车场,占比为48.5%;排名第五的是水电煤气缴费,占比为45.4%;菜市场及便利店分别占比为44.5%和43.8%。

  麻袋研究院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从调研结果来看,用户认可比例与该场景的使用频率呈现正相关。比如公共交通属于高频场景,移动支付的普及可以避免排队带来的公共客流拥堵;同样,医院、高速也存在相对严重的排队问题,因此用户对移动支付在这些方面的运用就更加渴求。

  薛洪言则认为,这两类场景都属于典型的刚需场景,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场景方借助支付体验提升来取悦消费者的动力不足,加上对新兴支付工具的稳定性、安全性、即时性存在忧虑,导致这类场景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较低。不过,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日趋成熟,在用户需求、支付机构推动和场景方本身的线上化、数据化转型诉求的多方因素下,移动支付在公交地铁和医院等场景的渗透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预计还会进一步提速。

  【4】静脉识别、声波和虹膜识别,了解一下?

  生物识别技术认知方面,刷脸、按指纹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而声波、虹膜、静脉等识别技术似乎还很神秘。这份报告数据则恰巧印证了这一现象。2018年,用户对指纹识别技术了解程度排名第一,占比为93.0%;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二,占比为80.7%;对声波和虹膜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别占比为24.7%和24.1%;对静脉识别技术了解程度最低,占比为4.2%;除此之外,有3.5%的用户表示对各项生物识别技术均不了解。

  简单来说,虹膜识别是通过对比虹膜纹理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可有效确定人们的身份,是人体特征取点最复杂、算法最精细、误识率较低和验证率较高的一种技术;声波支付是通过移动设备发送的“咻咻咻”声波到收款方的声波接收器,从而实现交易指令传输;静脉识别是通过将手指静脉的生物信息和银行卡绑定,即可在支持相关技术的消费场所动动手指完成付款。

  苏筱芮认为,用户的了解程度跟这些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呈正相关,比如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很多智能手机搭载。安全性方面,目前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还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但随着机器学习的不断更新,今后生物识别在认假率、拒真率等安全性指标方面也会不断提升。

  不过,易观分析师王蓬博并不是很看好生物识别支付技术。他认为,生物识别技术的成本太高,目前不太可能大规模地铺开。同时,个人隐私安全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扫码的使用习惯已经培养起来了,既简单又实用。

  而报告显示,2018年,有85.0%的用户能够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比2017年略有提升,而有15.0%的用户选择了不接受。苏筱芮表示,被大多数人接受,从正面来说,一是因为方便,还有就是由于生物技术的普及,心理接受程度不断提升,例如在安检、超市买单的时候刷脸等等。从反面来说,目前并没有生物识别领域较大的负面事件产生,因此民众在使用的时候还是抱有信任感,不会产生太多心理抵触。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