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智能货柜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我们和几位业内人士聊了聊

来源:雷锋网  作者:本站收录  发布时间:2018-09-06 09:01:21  字体:[ ]

关键字:智能货柜  RFID技术  视觉货柜  

摘   要:无人货架虚火散尽后,行业内外又一齐把或希冀或质疑的目光投向了智能货柜。

智能货柜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我们和几位业内人士聊了聊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无人货架虚火散尽后,行业内外又一齐把或希冀或质疑的目光投向了智能货柜。

  智能货柜的“走红”早于无人货架,但它从未达到后者的热度。二者在商业模式上并无本质差别,核心理念都是让货无限接近消费者,只是无人货架更加挑战人性罢了。

  和无人货架相比,无论采用RFID还是机器视觉方案的智能货柜都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货损相对可控。此外,智能货柜在补货成本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货柜内的RFID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库存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后台进行定向补货。正因为如此,无人货架退潮,剩下一地鸡毛时,仍然有许多人坚定地看好智能货柜。

  那么智能货柜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呢?这个问题恐怕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各路智能货柜玩家的切入点和商业模式都不尽相同。为了解开大家心中的疑惑,雷锋网近日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试图剖析不同玩家的商业路径,厘清行业现状,为大家提供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

  两大路线输出技术

  首先,从技术路线上来说,目前智能货柜主要分为两大流派——RFID流派和计算机视觉流派。

  RFID技术输出基本没戏

  关于RFID技术,雷锋网此前已经做过许多介绍。RFID技术的优势在于比较成熟,产品容易规模化落地。目前市面上投放的智能货柜,绝大多数采用的正是RFID技术。

  RFID技术的短板也非常明显,标签容易被屏蔽和损毁。所以很多人担心采用RFID方案的智能货柜会重蹈无人货架的覆辙,因货损率太高难以为继。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RFID智能货柜的货损率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高,“尚处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RFID另一个被诟病的地方是成本,每一件商品上都需要粘贴RFID标签,标签本身的成本和粘贴的人工成本都不菲。“这就涉及到毛利,只要毛利够高,就能cover”,该名业内人士说道。在他看来,只要运营得当,商品毛利是可以覆盖标签成本的。

  RFID真正的问题在于门槛太低,无法形成商业壁垒。运营方通常会选择自己研发货柜,即使他们有意对外采购,供应商也会因缺少核心竞争力而身陷价格战的泥潭。

  “做RFID货柜技术输出的公司基本没戏,这东西没技术含量”。该业内人士直言不讳道。

  视觉货柜迄今难以量产

  与RFID相比,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门槛要高出许多。采用视觉方案的货柜因为边际成本效应,实际成本也更加低廉。因此,作为技术输出方,视觉货柜厂商是可以有一席生存之地的。

  视觉方案中又可以细分出静态识别和动态识别两条路线。

  所谓静态识别,是通过比较开门前和关门后柜子里面的商品变化,判断顾客拿走了哪件商品。比如,开门前摄像头拍摄一张照片,识别出货柜里有3瓶水;关门后再拍一张照片,识别出只剩2瓶水了,就说明顾客拿走了一瓶水。

  动态识别则是通过识别顾客拿取和放回商品的动作,来判断顾客最后拿走了哪些商品,而不用管货柜里还剩什么。

  和静态识别相比,动态识别拥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动态识别需要的摄像头数量更少。静态识别技术要求将货柜中每层架子旁边都安装1-2个摄像头,如果一台货柜中有6层架子,就需要6-12个摄像头。而动态识别技术只需要识别购买者的拿取放回的动作,不需要在每层架子上都安装,一般一台货柜安装2个摄像头即可。

  其次,动态识别货柜的空间利用率更高。静态识别摄像头需要距离下层隔板有较高高度,否则难以拍到全貌,因此柜子的利用空间会大大降低,基本上会浪费50%的容积,还会增加后期运营补货成本。而动态识别对此则没有限制,隔板高度可以随意调节,可以放置更多的商品。

  再次,动态识别货柜对商品的摆放限制更少。静态识别最忌讳遮挡,如果较高的商品摆放在中间,矮的摆放在边上,摄像头就无法识别较矮的商品。如果你拿走较矮的商品,关门之后很可能由于没有识别到而不会扣款。此外,商品堆叠摆放也会导致无法识别。

  最后,动态识别货柜对SKU的限制更少。静态识别不支持顶部外观相同的商品识别,比如可乐、雪碧、芬达,顶部看起来都一样,一旦发生倾倒、换位置等情况,导致产品受到遮挡,摄像头就无法识别了。

  单纯就技术而论,动态识别技术壁垒更高,更适合企业作为技术输出方生存。不过放在商业场景中,最后还是要看谁能率先落地。

  残酷的现实是,无论动态识别还是静态识别,目前行业内都没有特别成熟、能够大批量生产的方案。绝大多数视觉货柜厂商的产品仍停留在客户测试阶段,市面上很难看到大范围投放。

  算法不够微创新来凑

  视觉货柜最核心的技术在于商品识别。识别一两个商品并不难,难的是识别成千上万种商品。现有的商品识别算法虽然在实验室环境下取得了不错的准确率,但放到真实业务场景,稳定性仍有待提升。

  上个月,“第二届无人店大会暨2018国际无人值守零售展”在上海举办,各大智能货柜厂商同堂较量。从现场体验情况来看,大部分产品的稳定性都难言满意。不过也有少数几家产品准确到令人匪夷所思——无论如何捣乱、暴力测试,识别结果都准确无误。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些货柜的准确率已经超出了AI的范畴,而且账单下发时间特别长,需要五六分钟,很可能是有人工在后台核对。”

  言外之意,暴力测试情况下,再厉害的算法也不可能做到100%准确。一位视觉货柜企业的算法人员告诉雷锋网,针对易变形、不规则或个体差异太大的商品,算法训练会受到很大限制。

  算法难以突破的情况下,货柜厂商只好用各种微创新来弥补产品不足,增加卖点。在“第二届无人店大会”上,我们看到了不少这样的微创新。最常见的是在货柜上叠加重力感应传感器,提高商品识别准确率。此外还有在货柜上叠加大屏、光敏传感器,或融合多种经营业态的。也不乏创新不够软装来凑,通过外在形态博取眼球的展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们不轻易否认微创新的价值,但智能货柜行业要取得质的发展,仍然有待算法突破。从这个角度来说,视觉货柜厂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股势力角逐运营

  智能货柜市场玩家众多,既有志在技术输出者,也不乏专注货柜运营的企业,其中又掺杂几股不同的势力,彼此角逐。

  首先是品牌商。

  2017年6月25日,在深兰科技举办的“人工智能改变零售”峰会上,饮品界大佬娃哈哈和深兰科技签署了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Go无人智能门店的意向协议。这也许是迄今为止,品牌商布局无人零售迈出的最受瞩目的一步。

  和传统渠道相比,智能货柜完全受品牌商自己掌控,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无论对品牌展示还是新品推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比如饮品促销旺季,各大品牌都会在产品陈列上投入大量精力,但渠道终端能否完全执行品牌商的陈列策略往往难以保障。此外,品牌商之间的端架竞争也推高了企业的营销成本。而作为自建渠道的智能货柜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普及也让品牌商有机会从侧面获取消费者的消费数据。比如,消费者用支付宝买单后,通过云端数据共享,品牌商可以获得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消费时段等信息,形成用户画像。这让品牌商得以摆脱依赖第三方市场调研制定产品和营销策略的现状,变得更加机动和灵活。

  可以说,娃哈哈布局智能货柜是非常具体前瞻性的。遗憾的是,多方信源均显示,深兰科技的产品量产宣告失败,根本没有出货。

  其次是专业运营商。

  专业运营商的角色相当于贸易商,他们采购设备、点位和商品,赚取销售额与成本中间的差价。由于专业运营商本身不具备设备(部分会自研设备)、点位和商品中的任何一种资源,因此对运营水平要求最高。

  最后是物业地产商。

  物业地产商坐拥点位优势,小区、校园、工业园区等环境相对封闭,具有一定排他性,容易形成垄断竞争优势。物业地产商运营智能货柜赚的实际还是地租的钱,他们即使不自己运营,也可以把点位出租给品牌商或专业运营商。这类玩家的经营方式往往比较粗放,他们不太在意消费数据,选用的多数是低端货柜。

  巨头的游戏

  无论品牌商、专业运营商、物业地产商谁来运营智能货柜,本质上都是成本与毛利润的游戏。“关键是如何用毛利率覆盖成本”,一位业内人士说道。在他看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毛利率只有一条路径——优化供应链。

  供应链优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压缩补货成本。货柜运营方必须要有足够大的体量才能掌握议价权,这意味着足够多的点位,也只有点位达到一定密度,才能压缩补货成本。说到底这还是一场规模换利润的游戏。

  “这是一个很烧钱的行业,如果你是一家创业公司,只做这一个业务,基本不可能成功。你需要是一家大公司,有类似协同的业务,也烧得起钱才行。”一位业内人士对雷锋网说道。

  结合当前的资本环境来看,无人货架“大败局”让资本冷静了不少,加上整体经济形势朝下,不少初创公司都反映融资困难。没有资本输血,智能货柜最后难免将成为巨头的独舞。

  国内国外多点开花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几年前,雷军一句著名的风口理论风靡世界。风口理论反映的实际是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一方面,中国开始进入小家庭社会,对大规模集中采购的需求开始降低。另一方面,年轻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相比价格他们更加注重方便和快捷。繁忙的工作也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光顾几公里外的购物中心。这使得便利店和智能货柜等便利型零售业态在国内受到热捧。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自动售货机数量在18万台,2017年预计在30万台左右。依据凯度咨询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量还将增加到138万台。倘若技术足够成熟,空间利用率更高的智能货柜取代自动售货机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市场空间可期。

  如果说国内市场是春意渐浓,那么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可以说是耕好了地就等着播种了。与国内相比,日本、美国等发到国家的人口红利矛盾更加突出,自动售货机的渗透率也远高于中国。国内迟迟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智能货柜企业都调转视线瞄准了海外市场。

  “除了需求强劲,海外市场的另一处差异在于认可技术,能够对创新基于容错空间。国内客户比较喜欢挑错,好处是能够让企业尽快迭代和优化产品。”一名业内人士说道。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