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惠州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市民跨院就医有望一卡通行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作者:王彪 刘勇 陈深  发布时间:2015-09-23 15:43:05  字体:[ ]

关键字:一卡通  社保卡  医卡通  

摘   要:近段时间,记者在市区几家医院就诊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医生对患者的注射治疗要求说“不”,医生用药,正变得越来越谨慎。


  病历“无纸化”和电子病历,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推行了很多年,成效明显——以惠州为例,部分公立医院已经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手机预约、缴费和查收体检报告,但这距离医疗服务中要实现“无纸化”还有相当的距离。

  近段时间,记者在市区几家医院就诊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医生对患者的注射治疗要求说“不”,医生用药,正变得越来越谨慎。

  看似并无关联的两件事,背后有着共同的背景:医疗数据的电子化及其使用,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已经让市民得以享受更快捷的预约、更好的医疗服务“红利”。

  记者近日还从惠州市卫生计生部门了解到,“智慧医疗”,可能并不需要等待太久。

  十年升级不轻松医疗数据集约化难题待破解

  “你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数据?”当记者联系市区几家主要公立医院,希望了解医疗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情况时,都得到类似的反馈。

  医疗数据涵盖范围大,常见的医疗数据包含门诊用药、住院诊疗、电子病历、检查报告、检验报告、体检等,医院的各科室、各部门之间往往是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各取所需,因此要了解整体数据的使用状况,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

  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质控办的工作人员在该院官网“新闻动态”栏目上发文称,这种数据分散收集、使用的情况,会造成数据库分散、结构不统一、数据不连接、无法关联统计、数据无法复用等问题,电子病历也非结构化,迫切需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并建立临床数据中心,为医院提供集成化的数据收集统计平台,实现医院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无纸化、全集成的数字化医院。

  对此,该院信息部主任曾荣辉坦承,目前医院的信息系统,确实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正在实施的技术改造完成后,患者今后到该院就诊只需要带上诊疗卡就可以,这一项目改造最多需要三年时间。“信息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对和谐医患关系也有好处。”他说。

  曾荣辉至今对系统刚上线时的“窘态”记忆犹新:系统在2004年上线没多久就出现严重故障,维修了一周之后刚恢复运行就再次瘫痪两个半小时,这直接导致医院门诊难以正常运行,耽搁了患者接受诊疗的时间。对他和信息部来说,那段时间电话不断,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反映系统使用中出现故障的,而现在基本没有电话投诉——在记者采访的大约一个半小时时间内,办公室里确实一直“很安静”。

  关于病历的结构化,曾荣辉称,就是将病历中具体元素作为信息平台的数据单元,让数据更加便于使用。比如,目前常见的检索方式主要为病例的病种,病历结构化之后,具体病例的症状也可以实现全院检索,这样一来,一段时间内腹泻、发烧等同类症状的发病数量、轻重程度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可以很快统计出来,对于疾病趋势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荣辉还强调,信息技术的进步,医疗数据的进一步整合,将能大大便利医疗科研的开展。

  降低抗生素和注射治疗信息系统成药品使用把关人

  就目前来说,除科研之外,医疗数据的集中管理,对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药方式的变化上。

  记者曾以患者或患者朋友的身份在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部分门诊科室了解情况,即使在记者主动提出要求注射治疗或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没有必要,最好不要用,用了对身体也不好”,这几乎是门诊医师们一致的回答。

  曾荣辉表示,目前医院在药品使用方面,实行用药比例和药品总金额的双重控制。用药比例上,对抗生素的严格使用是重要的一环。曾经,即使再小的手术之后,为避免可能的感染都会无一例外地使用抗生素,而且剂量往往较大——而这有时不仅是画蛇添足,还可能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如今,术后使用抗生素不再是一概而论的惯例:市第三人民医院就明确规定:未感染手术在术后不得使用抗生素。

  该院药学部主任叶立新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介绍说,医院实行药品使用监管之后,每个月都会对每个科室的用药情况进行考核,不合格的不仅要进行经济上的扣罚,还要在全院公示。经过近年来的持续规范,患者的医疗费用中,药品支出的比例已下降至不到35%,其中门诊在46%左右;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门诊的使用率从30%—40%下降到15%,注射使用率也有明显下降——以前注射室的护士以工作量多著称,现在则相对“清闲”很多。“打点滴治疗,会让药物中的细微颗粒进入血管,对身体造成逐步积累的损害,不利于身体健康,发达国家的用药方式都是倡导尽量口服。”

  而这些管理的实现,都依赖于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运转。

  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惠州市民有望实现就诊“一卡通”

  对市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市区主要公立医院来说,单个医院内医疗数据基本实现平台化上传、收集、分析和使用。据市卫生计生部门不久前的通报,全市21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住院电子病历使用率达到95.24%。市中心人民医院还建立了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并成为广东省2014年首批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单位。

  各医院在信息系统上的升级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更大范围的数据集中仍是不小的挑战。

  对普通市民来说,往往存在初次问诊和最终诊疗的医院不一致的情况,在治疗期间也可能因为病情变化等原因需要转院,一旦病历实现全部电子化后,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反而会影响转院患者尽快接受治疗。

  好消息是,这个问题已经在惠州获得更高层面的关注,惠州的“智慧医疗”建设也正在逐步推进。

  2013年10月,惠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经市政府第十一届44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建设,并于2014年7月30日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其中。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涵盖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监管等100多份统计报表和涉及设备分布、人员配备、床位统计、门诊人次、门诊费用、住院人次、住院费用和药占比等10个专题分析,管理人员可以实时、准确掌握各个县区医疗卫生业务数据和管理情况。此外,区域卫生信息管理门户还集成了医患绿色通道和医师电子档案系统、OA系统,可以进一步加强部门内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

  市卫生计生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局计划以社保卡为居民就诊的主要卡介质,以社保卡信息为个人身份索引,社保卡居民注册信息为“医卡通”系统的初始化信息,为每个居民建立唯一的身份识别和提供健康诊疗信息共享交互的枢纽——即“医卡通”平台,以实现居民就诊“一人一卡、一卡通用”及医保实时结算。

  医疗数据从“云”落地应更加慎重

  大数据、云服务,这些不仅是火热的流行概念,也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升级有着实在的推动作用。然而,任何技术都是工具性的,在推动这些概念落地,特别是牵涉到百姓生活的医疗等公共服务时,就应该更加审慎。

  首当其冲的是数据安全问题。这一点,不仅包括记者在内的市民有所疑虑,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部主任曾荣辉也直言,这是搭建跨医院的信息数据平台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当个人的医疗数据只在医院内部使用时,由于数量相对少而分散,医院承担信息安全的主体责任也相对明确,患者的信息安全受到的威胁就相对有限。一旦各医院数据上传到同一个平台,并供不同医疗机构使用,谁来监管,如何监管,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现有的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缺乏“医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能引入企业参与日常维护,这样就更增加了信息安全的风险性。

  其次,和任何行业一样,人才都是关键。如上所说,既懂医疗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即使在全国范围也并不富裕。当然,“智慧医疗”本身还处在发展初期,而高等院校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设置又往往落后于市场需求,一方面给了曾荣辉这样曾多年在诊疗一线服务的专业医师“转型”的机遇,他们由于对医疗事业的了解和热爱往往能对信息系统的优化提出针对性意见;但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数据、信息处理的发展,这一细分领域对人才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吸引、留住适应发展需求的人才,也将更加紧迫,而缺乏人才支撑,再好的蓝图也难以成为现实。

  当然,更高层次信息平台的搭建,好处绝不止于患者转院或者促进居民就诊“一人一卡、一卡通用”。有了这一平台,对于公立医院改革来说,无论是分级诊疗还是多点执业,都有了一个可以从宏观了解情况的窗口,从某项医疗流程的改进到诊疗方式的创新,其效果都可以实时从信息平台上得到反馈,不仅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对。对市民来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行“一人一卡、一卡通用”之后,个人医疗数据也就有了“随身、终生携带”的可能,对医院和管理部门来说,则让医院各方面情况做到更大范围的公开化、透明化,可以更加便于监管。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