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生物识别:任重,道远吗?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作者:王亚 李澎  发布时间:2007-06-29 18:37:46  字体:[ ]

关键字:生物识别  识别技术  

摘   要:国家“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展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具有高安全性、低误报率的出入口控制新产品。这一目标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鼓舞着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热情。几经努力,我国生物特征识别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目共睹。那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模式或方向?本刊邀请了国内知名研究专家分别就指纹、面像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并请业内的资深分析师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剖析。

    近日,北京奥组委传出消息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该技术能够从人群中快速辨认和甄别恐怖分子和其他可能引发犯罪的人员,以防止其进入相关的敏感区域。据悉,奥运期间将有10多亿人的信息进入北京奥运场馆的人脸识别系统数据库,每个比赛场馆安装的探头数量可能会是数百个甚至多达数千个,从而全部实施监控。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大家关注。有人就此发出评论说:“历史上,很多技术都是通过一些大型体育赛事走向实用。对于国内乃至国际人脸识别领域,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很有可能为他们提供一次这样的机会。”     

    但另一种声音则表示,国内外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受很多客观条件(如天气、光线变化,拍摄距离等)的制约,因此要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还需要突破很多技术难题。     

    不过,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及人们对这些技术本身的需求和想象,已经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那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如何?它到底能为人类带来哪些便利或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如何?让更多的人们用自己的生物特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在现实中是否遥远?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专家田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苏光大以及国内外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相关企业负责人,并将专家观点和企业声音如实呈现给读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报道方式抛砖引玉,以期大家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投入更多关注,从而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     

    国家“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展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具有高安全性、低误报率的出入口控制新产品。这一目标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鼓舞着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热情。几经努力,我国生物特征识别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目共睹。那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模式或方向?本刊邀请了国内知名研究专家分别就指纹、面像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并请业内的资深分析师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剖析。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田捷: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面像、红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是指纹识别。     
        
    对于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情况,我认为,一方面,国内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比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2002年起连续3次参加了FVC系列指纹识别算法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国际同行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多。遗憾的是,大家并没有把很多想到的应用推广开来。国内不缺乏典型的应用,但是成功的、规模化的应用还非常少,远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广泛应用。欧美一些国家的电子政务、出入境管理都采用了指纹识别技术,还有一些国际知名的银行业,每做一笔银行业务,都会采集指纹信息。而国内只是将指纹识别用在公安侦察等领域,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应用还没有全面启动。所以,指纹识别技术在国内仍然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境地。     
        
生物识别技术三大应用方向     
        
    电子政务、出入境管理。现在的电子政务有很多网上审批程序,网络授权系统只要有账号和密码就能认可、通过,可万一账号和密码被盗用了呢?过去都是办公人员当面审批,面对面地交接。现在把审批公务搬到网络上,只有把当事人的数字身份和物理身份统一,才能真正保证安全。另外,出入境管理系统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也是很急迫的,特别有利于制止国内贪官、嫌疑要犯的潜逃活动。比如前不久潜逃的一个贪官,就是用了他哥哥的身份证顺利过关逃走了。这是公安部门的一大失误。如果用指纹来进行身份验证,这样的失误就不会发生。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存在很大漏洞,而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从技术上避免这些漏洞,预防恐怖分子入境等。很多部门都有需求,但是没有足够重视。     
        
    电子商务、银行业务。电子商务、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对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需求也在增多。近几年,一些外资银行的进入必然会带来国际上先进的业务模式,即采用指纹识别技术管理银行业务。国内的一些银行曾经采购过指纹识别产品,但至今还没有真正应用。用户可能更多考虑了采用新技术后给原有的管理理念、业务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需要重新适应,所以迟迟没有采用。但从保证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采用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是必要的,更是利大于弊的。     
        
    个人隐私保护。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曾经播出过一期节目《谁动了我的隐私》,里面采访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都涉及到个人隐私,比如银行账号被盗等。如果我们的银行系统像国际银行业一样采用指纹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客户的数字身份与物理身份进行绑定,生活中的很多麻烦都可以避免。     
        
突破应用瓶颈需要政府带头     
        
    在国内,上述三大方面的需求已经非常紧迫,且我国最近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但相比之下对新技术的采用却显得过于保守和落后。从技术上来说,国内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能够代表或领先国际水平,既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好的应用方案,相关公司也成立了不少,只可惜应用太少,让整个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处于瓶颈。     

    而要突破应用瓶颈,还需要政府带头,电子政务开始大规模应用后,很快就会拉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而电子商务、银行支付业务的应用自然会拉动个人信息安全应用的普及。     

    所以,我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市场前景很乐观,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只要突破瓶颈,迎来规模化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本身的发展和应用效果还将大大提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制定国内标准,掌握主动权     
        
    随着这些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不少国外IT企业带着他们的技术和标准已进入中国市场。而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我们的技术并不落后,国际标准虽然有一些,但还不够完善。我们非常有必要抓紧制定国内标准,掌握主动权。     
        
    在标准的制定问题上,国内有一些误区,似乎非要等到国际标准进来后,再参与国际化标准的制定。这是非常被动的。我们没有必要重蹈其它行业的覆辙。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国际标准现在还在初步发展中,我们事先制定好自己的国家标准,到时候对外谈判就具有主动性。甚至,可以由我们来提交成熟的国际标准。我们首先在技术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经济实力也壮大了,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牵头,带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界,为制定国家标准献计献策。     
        
    另外,本土企业还需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积累和研发,坚持投入发展。生物特征识别这个领域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当年的互联网也曾遇到过应用瓶颈,但是那些不言放弃、坚持投入和发展的企业最终笑到了最后。所以,业界同仁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对我们所在的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有信心!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苏光大     

    人脸识别技术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反恐、防恐中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技术发展很快     
        
    我国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2005年1月18日,由清华大学电子系人脸识别课题组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了由公安部主持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这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个系统主要应用在公安、安全等部门,自应用以来协助公安部门破获了大量刑事案件。在民用方面,目前还没有开始应用。但民用方面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比如在居民住宅小区、大型写字楼、办公区等门禁系统上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有助于公共安全管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其社会效益将远远大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对技术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人脸识别目前主要有三种应用模式。第一种是人脸识别监控,即将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员照片存放在系统中,当此类人员出现在监控设备覆盖的范围中时系统将报警提示。此种模式主要应用在奥运通道安检、地铁等需要实时预警的地点。第二种是人脸识别比对检索,即利用特定对象的照片与已知人员照片库进行比对,进而确定其身份信息。这种应用模式能够解决传统人工方式工作量巨大、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可以应用于网络照片检索、身份识别等环境。这种模式可以用于机场等人员流动大的公众场所,但需要大型数据库的支持。第三种是身份确认,即确认监控设备和照片中的人是否是同一人,这种模式可广泛应用于需要身份认证的场所,如自助通关、银行金库、门禁以及需要实行实名制管理的业务,如银行开户、购买手机等。     
        
用户期望不宜过高     
        
    很多科技界人士和领导都认识到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性,不仅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国家鼓励自主创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国家政策对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给予了很大支持,比如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乃至“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也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列入其中。     
        
    但客观地说,我们现有的技术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应用,还要受姿态、光照等外部环境的制约。所以,建议用户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国内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之中。“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致力于适合视频监控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用高速的智能化来解决人脸识别的高适应性问题,希望人脸识别系统能够摆脱外部条件的限制,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总之,生物特征识别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小的领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只是IT技术当中比较活跃的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国家智能化水平。希望在科研单位、企业和用户的共同努力下把现有的应用做到最好,为生物识别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美国《生物识别文摘》亚太区特约评论员 毛巨勇     

    根据国产生物识别产品的国内销售和出口情况统计,2006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的销售数量约34万套,销售收入约8亿6千万元。其中超过97%为指纹识别产品,国产设备占主流,并有大量出口。按销售数量计算,出口比例大约为28%。     
         
    从市场和产业的生命周期看,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和产业已经完成了导入期和大部分成长期的演化过程,正在向成熟期逼近。2006年,生物识别国内厂商生产的中国制造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生物识别行业中,指纹识别技术和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他识别技术,除掌形识别稍有应用外,大都处于初期推广阶段。但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都有了很可观的发展和进步,未来一两年它们将会有全新的市场表现。据分析,2006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应用与往年的变化不大,仍然是以考勤和门禁系统为主。指纹门锁产品,仍然是出口量最大的生物识别产品。而国内设计生产的生物识别考勤和门禁设备,因为缺乏自己的市场渠道,目前大多以贴牌方式销往海外市场。     
         
生物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生物识别应用之发展潜力和背景,在现阶段的中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越来越频繁的流动性。14亿人口的管理,身份识别当然是首要因素。不论静态管理还是动态控制,生物识别注定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世界第一庞大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国家,具有超乎寻常的发展潜力和速度。其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造就了中国数量庞大、规模超凡的世界工厂。企业的安全和管理,是生物识别的用武之地。另外,从生物识别的应用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更直接的影响,是更加频繁的个人身份认证需求,例如边境控制,以及资产、物流跨境转移时进行准确认证的巨大需求。第三,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演变和普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如何解决“安全”问题,是自助式服务(政府及金融等)、网络交易、数据访问,远程控制等应用能否普及的关键因素,而生物识别,是现阶段及可预见的将来最佳的解决方案。     
         
市场驱动力和特点     
         
    在上述发展背景之下,现阶段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发展之最大驱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一、作为刑侦鉴定的重要手段,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一直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子身份逐渐普及之后,其市场将倍增。二、企业安全和管理上的需求。例如物理门禁、逻辑门禁、考勤、巡更等系统,已经全面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在可预见的将来,生物识别成为这些应用的主流解决方案。三、生物识别技术在自助式政府服务、金融服务,网络交易,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已经勿庸置疑。例如,指纹识别在金融机构内部认证的应用,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一个新亮点。     
         
    据观察,目前国内市场的主要特点和渗透模式如下:一、国内市场目前以价格战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恶性竞争不断加剧,导致部分厂商为压缩成本,产品质量下降,对应用市场和客户接受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二、部分厂商因为不愿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或者因为他们的产品本身就是针对国际市场需求的,采取了出口导向的经营和市场策略。最典型的就是指纹门锁,指纹保险柜等产品厂商。三、品牌策略刚刚开始被厂商所重视。但因为大部份厂商综合实力有限,以及早已开始的恶性竞争导致的混乱市场,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对中国生物识别厂商确实是很大的考验。     
         
竞争分析     
         
    众所周知,生物识别技术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如指纹识别、掌纹/掌形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手指静脉识别、声音识别、签字识别、步态识别、键盘敲击习惯识别,甚至DNA识别等等。从应用的角度来讲,他们的目标市场高度重合。     
         
    这些生物识别技术之间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其一,技术的成熟程度;其二,用户的偏好和使用习惯;其三,厂商的市场运作力度。其四,历史应用因素,如指纹和人脸识别,早期(数百年或更早以前)就以非自动的识别方式,普遍被司法机构采用。     

    可以预见,这些技术会长期共存,并融合使用。长期共存,是因为他们即便市场重合,仍然不会完全替代,而且市场应用可以不断细分,不同的技术都可以找到生存空间——哪怕很小。     
         
    更重要的趋势是,一些较普及应用技术的融合,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组合应用,而是两种和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它可以大大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处理能力(速度),可谓扬长避短,进一步发挥生物识别的优势。     
         
    近年来,中国生物识别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产品体系已建立,行业内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并诞生了一批在细分市场具有领导优势的企业。国外同行也开始关注并进入拥有庞大人口技术的中国市场,为国内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奋战在行业内各条战线的国内外企业对于目前的市场和应用情况有何感想?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新的思路?特别是,国内厂商对于外资企业的进入作何应对?国外厂商又将对中国市场给予哪些厚望?本刊在采访中选择了几位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领导,请他们从企业自身处境和市场全局的角度畅所欲言。     

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邵宇   

    生物识别作为一种特殊的IT技术,长期以来具有标准不统一,受上游芯片厂商主导,产业间缺少技术整合、存在断层等特点。亚略特将自身定位为“应用方案技术提供商”,一方面通过市场力量整合用户需求,一方面通过研发力量,着力解决上游技术的兼容性与协同性问题。准确的定位和持续的技术攻关,使亚略特赢得了市场,奠定了民族厂商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获得了对上游厂商的更多话语权。     
         
国内技术并不落后     
         
    国内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在技术上并不落后,尤其是从学术角度,我们国家的指纹算法,3D人脸识别技术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应用上就稍显迟滞,政策导向也相对弱一些。比如在国外,出入境这一类的公众应用,普遍都由政府牵头、承包商规划、技术供应商参与,而在民间商业推广上,行业间也会有政府机构出面,对应用的标准、规范等事宜进行导向和协调。     
         
国内外应用比较     
         
    从全球来看,2005〜2006年,由政府牵头的大型公众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包括出入境、机场安检、电子护照以及智能身份证等。以出入境举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美国访美系统-USVISIT;在民间商业领域则有更多应用,电子消费品中,受IBM(现Lenovo)驱动,指纹技术正有望成为未来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日本、韩国的指纹手机,以及指纹远程支付业务十分流行。在欧美地区,指纹在零售、餐饮、教育、金融、医疗等的应用都较为突出,指纹付款在美国已普及到9000家超市,230万注册用户。自动餐厅的指纹付款的案例全球超过1000家,英国有超过350家指纹图书馆提供指纹借阅图书服务。日本的静脉识别技术在本国银行业已较为普及,为此日本银行联合会(The Japanese Bankers Association)已经出台相关文件,确定技术应用标准,提高使用效率。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物识别民用程度还很不够。从应用领域来看,仍然主要集中在较传统的门禁、社保金领取,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幼儿园指纹接送,考试指纹核对身份(如驾驶执照考试)、献血指纹确认身份等应用项目。在出入境控制上,深圳-香港,珠海-澳门分别开通了指纹自助通关E通道。     
         
民用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走向     
         
    未来几年内,民用生物识别会继续向前发展,在此过程中将呈现如下显著特点:一些大型厂商的参与会对市场形成推动力量,如同IBM当初带动指纹笔记本潮流一样。应用深度上会有所突破,以指纹笔记本为例,不单单是指纹开关机这样的安全应用,还会出现诸如指纹绑定应用程序,设定指纹快捷登录这样的个性化的功能。     
         
    另外,伴随应用的拓展,行业标准的问题将提上日程,产业链上之间会出现更多的联盟与合作,并购、吞并、角色分化将会更加频繁或加剧,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靠打价格战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本土企业需要国家关注     
         
    目前已经有部分国外厂商,通过设立合资机构等方式将触角伸进了中国。从技术上看,尤其是半导体芯片依赖于国外厂商的事实,造成生物识别一开始就是个全球化分工的问题,我国的生物识别厂商要想在这个新兴产业中分一杯羹,最有力的策略就是从应用入手,进行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打造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     
         
    从政策层面上,以大型公众应用项目来举例,由于具有国家强制性,国家信用担保等特点,政治高度上应有优先民族技术的政策倾斜,在技术鼓励政策上,也建议国家及早对有实力的技术厂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另外,国内厂商之间要加强合作,这种合作不仅限于生物识别行业,还应扩大到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等更多IT企业,生物识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依附于整体系统应用才能发挥价值,IT集成商应意识到整合后的增值曲线,而生物识别厂商则应专注自身所长,提供turn-key式的便利方案和服务。例如亚略特的TrustLink指纹认证平台,无需额外开发工作,1天内即可完成与应用系统无缝集成,既免去了IT集成商的开发之苦,也驱动了合作伙伴加载指纹识别功能的热情和信心。     

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晓春     

    随着全球对身份认证的需求越来越多,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做身份认证将被逐步推广。这几年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发展势头很猛,全球大概有几十亿市场份额。我国生物识别技术最早应用在公安部门,首先是指纹系统,近些年由指纹识别渐渐发展到掌纹识别、虹膜识别等领域。从目前来看,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政府应用为主,民用产品较少,只有门禁、考勤系统等。随着技术的完善和产品化不断提升,市场发展会越来越好。     
         
    海鑫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成为集多种生物识别技术为一体的技术提供商,现在主要拥有的技术包括指纹识别、掌纹识别、人像识别、笔迹识别、足迹识别以及DNA比对识别,接下来要向声纹和虹膜识别技术进军。现在全球的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重点主要还在物理识别方面(即上述所说指纹识别、掌纹识别、人脸识别、笔记识别、足迹识别等)。因为物理识别较为直接,因此研发厂商较多;化学识别技术包括DNA对比、血迹识别等,由于十分复杂且成本高,设计开发的厂商较少。     
         
    公司自1998年创建以来,与国内高校和研究所广泛合作,一直快速平稳地发展,每年都有新的产品和技术研发。2004年引入了第一笔风险投资;2006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加大对人脸识别的研发力度,同时引入笔迹识别和智能分析监控产品的开发;2007年投入到车牌识别研发行业之中,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系统集成方面有所成就。目前参股或控股的公司都是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比如有的公司做技术,有的公司做采集设备,有的公司做应用软件等。我们之所以主张集团化,期望形成产业联盟,是因为生物识别技术需要信息的完整性和信息及时性。      
         
正视技术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成熟比国外要晚,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较少,国内厂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厂商和媒体过分夸大产品效果,对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人脸识别系统,其识别前提是摄像头对两眼之间的距离有要求,如果两眼之间有30个像素点,那么人的整张脸宽度至少需要60像素,目前这个系统的摄像头一般拍摄宽度为300多像素,这就意味着人脸的画面在宽度上要占到画面的五分之一,如果距离较远,拍摄到的人脸画面很小,识别率就会很差,可以说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期望。但有的厂商却夸大效果,这是很不应该的。因为一旦应用以后达不到用户期望的效果,就会给大家带来不便。部分媒体的报道也有些夸大,目前奥运会对生物识别的应用还要通过与公安和基建部门合作才能确定应用范围。2008年,会有部分部门应用到人脸识别技术。但媒体和企业都要客观反映事实,大家需要共同努力,培养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     
         
呼唤专业化评测机构     
         
    海鑫公司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国内在警用方面,公安人员通过传统方式打击犯罪越来越困难,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未来对生物识别技术产品的需求会增大;民用方面,主要还是对一些完整产品的需要。其他国家的生物识别技术在警用方面相对较少,大部分是政府机关;而国内却正好相反,警用需求占了大多数。不过,相信以后的情况会有所改变。     
         
    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后,对国内商家肯定会有冲击。他们的强势主要在于技术和产品化成熟,而他们的弱势在于价格,以及无法满足本土化需要。相比之下,国内厂商更容易实现订制化服务。所以,以后的竞争一定会很激烈。作为本土企业,我认为国家应该由政府投资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客观公正的评测机构,这样才会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否则,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无法制止,必然影响到国内市场的整体发展。     

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 梁敏     

    杭州中正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识别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应用的公司之一,有10年的生物识别产品研发、应用和生产经验。我们的产品主要有物理门禁锁和信息安全两类。     
         
市场急需规范     
         
    近几年来,国内优秀生物识别公司的技术和国际公司的差距已经很小,并且国内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国内生物识别市场的发展相比前几年迅速,但是比预期缓慢,和国外的生物识别市场容量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优秀外商的加入,可以促进生物识别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机会和挑战并存。中国优秀的生物识别企业也应该凭借自身的优势,积极进入国际生物识别市场。     
         
    目前,国内生物识别产业两极分化严重,除个别优秀的生物识别企业外,大量传统行业的企业涌入生物识别领域。不少企业急功近利,引发恶性竞争,造成市场混乱,生物识别产业急需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进行规范,以便满足日益壮大的生物识别市场的需求。     
         
自主创新企业需要政策扶植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国内生物识别技术的需求确实有所增长。但是按照目前情况看,奥运会给生物识别领域带来的直接效益表现不明显。     
         
    我们希望政府在奥运会期间给国内公司机会,让我们为奥运会的安全运行尽一份责任,并向世界展示国内优秀公司的实力。从长远看,政府应适应生物识别的发展趋势,加大对生物识别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政策扶植。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条件,让生物识别产品更多地进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市场。     
         
电子商务与政务将是最大市场     
         
    目前生物识别应用市场主要还是门禁、门锁、考勤等传统的应用领域。行业应用最早在公安部门开始,并已经制定活体指纹采集仪标准,在一线派出所的普及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银行业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也已经开始,杭州中正在这项应用中独领风骚,目前市场覆盖面在逐步扩大;考试行业、医保及社保行业在国内应用案例也比较广泛;但是目前最大的信息安全领域,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小,但是这将是生物识别领域中最大的一块市场。     
         
技术融合是必然     
         
    生物识别技术作为自动识别技术的一个分支,它和条码、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处在不同的应用范畴,在某些领域可能具有排斥性,但在更多领域两者将会相互融合。简单来讲,生物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到人,条码、RFID技术等可以识别到物,而目前生物识别市场很大一块的需求是“证明此物是此人的”,从这个方面来讲,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条码、RFID和IC卡等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融合是必然的。条码、RFID产品都是生物特征的理想载体,而生物识别技术将是解决条码、RFID产品认证到人的最佳手段。     

美国优利全球公共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监 秦峰     

    美国优利(Unisys)从1993年开始为客户提供生物识别应用的评估、测试和部署,并将其作为客户研发项目以及其公司内部研发的一部分。多年来我们通过参与行业活动,以及Unisys解决方案团队、客户和供应商伙伴的广泛关系网,使Unisys的生物识别技术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此外,Unisys与主要面部识别供应商合作,为一些国家提供解决方案。这些客户中包括澳洲护照、智利边境警察、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澳洲移民局和加拿大移民与入籍管理等。     
         
项目集成要充分理解业务流程     
         
    生物识别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特别是签证、护照文件和政府签发身份证等领域。为了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系统集成项目中,首先要对战略和业务流程有充分的理解。有些问题必须先搞清楚。如,为什么要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应使用哪种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如何能提高安全性;使用某种生物识别技术的性价比和成本收益如何;为部署生物识别技术,需要哪些流程来支持等。     
         
    一旦决定了要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保障安全需求,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当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及适当的技术架构。通常,最佳的实现方案是通用实际的测试和评估。目前大多数生物识别技术已被证明对于身份识别和核实非常有效。但是,基于特殊功能和性能要求,在选择时,一定要考虑生物识别技术是否能够真正适应需求。最后,要部署大型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最具性价比的方法是按阶段部署:开始时,进行试点型部署,这样就可以通过试点结果来评定该技术,之后再进行全面部署。这样将降低整个项目的风险,将使项目的成功机率最大化。     
         
期待中国有重大成就     
         
    美国免签证协议要求,2005年10月之前,所有的27个免签国需在其美国电子护照中至少存有护照持有人的脸部图像,以便进行生物对比确定其身份。欧洲目前也要求所有欧盟成员在2009年前,在所有护照中配备带有脸部和指纹图像的芯片。这将形成一种趋势,使得所有国家都将这种电子护照作为标准来遵循。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还将在其它领域得到应用。     
         
    中国对于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对于生物识别应用来说,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也正在积极从事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工作,并将从全球相关经验与最佳实践中获益。相关应用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过境处管理、包含生物信息的电子护照和电子签证。     
         
    中国在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经济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科技的普及应用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都对生物识别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深圳和珠海的自助生物识别通关系统,就是生物识别在中国边境控制和移民方面得到应用的一个有力例证。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生物识别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政府可以将生物识别应用于电子护照、居民身份证,企业也可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门禁系统及其它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消费产品中。中国也将成为生物识别技术及应用的主要提供者。     

美国AuthenTec Inc中国区总经理 任少阳     

    AuthenTec公司传统上是硬件的传感器提供商,2004年开始进入中国。目前在国内的主要产品是在软件的研发,不久的将来,整个亚洲的营运总部会设在上海。我们在全球除了美国总部外,只在上海设立了研发基地。芯片设计以美国为主,软件研发在两个基地都有。     
         
    我们公司在许多国家只提供数据比对与采集两方面的技术,但中国的客户对整体的解决方案情有独钟,所以我们正在这方面作出调整,以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     
        
国内外应用市场有差别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PC笔记本电脑上的应用有较大突破,绑定在手机的应用原来以日本为主,欧洲和美国目前刚开始有些兴趣。将来会把金融与小额支付功能集成在手机上,但仍需要较长的时间,这除了要看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的进展外,可能要视整个NFC手机支付的应用发展情况。而在门禁考勤系统方面仍维持现状,没有大的变化。在国外,PC笔记本电脑的应用正逐渐从商务向消费类产品过渡。     
        
    到目前为止,国内一些著名的PC设备厂商仍没有把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作为很重要的商务应用来开发,这与国内IT产业界对生物识别技术的认识有关。在手机的应用方面,金融行业更多希望与支付系统相关联,但作为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似乎仍没有看到这种应用的急迫性。国内与国外在手机应用市场也有不同,国外运营商提供手机硬件,所以生物识别厂商可以直接与他们接触;而国内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手机生产厂商是分开的,所以厂商就需要与多方合作。而手机制造厂商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他们主要分成两派:品牌机和运营商贴牌机厂商,都希望等到NFC小额支付条件明朗之后;而一般的贴牌机等不知名手机厂商则可能会先行一步,这方面值得持续关注。     
         
按市场需求开发重点应用     
         
    对于PC机方面的应用,我们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个方案;而在手机的应用,由于生物识别产品主要以嵌入式产品为主,这决定了系统各自接口的不同,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这也是整个生物识别产品应用中的瓶颈之一。目前我们主要提供因地制宜的模块开发,这方面也在积极与第三方进行合作。     
         
    总之,公司现阶段比较专注于PC市场,国际IT业界的几大用户,或多或少都用到我们的方案。此外,生物识别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是我们的另一大重点。手机应用最多的是在日本,其它地方也有些需求,国内也开始有些方案出台。而在国内,手机应用更是远远大于PC市场。所以,将来我们也会在国内市场的手机应用上加大力度。     
         
    经过这次采访,记者发现,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企业虽然目前的规模不算太大,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和理解以及他们对行业未来的把握与期待是值得业界关注的。     
         
    而本刊这样一个报道的过程可能无法将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内所有的技术、应用和市场发展特点逐一涵盖,特别是业内提及较多的有关行业和技术标准的问题,我们无法在短期采访到所有相关的专家、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人士来共同探讨。     
         
    值得期待的是,将于2007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国际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正是以“推动生物识别产业化及其标准化进程”作为主题展开全面深入的讨论。届时,论坛将邀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安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安全防范行业协会、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政府部门领导和行业内资深专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希望借此论坛机会将生物特征识别行业的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再向前推进一步。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新闻榜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